《相助》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2/05/the-help/

黑人作为占美国人口相当比例的族群,200多年来的命运浮沉不知有多少故事值得拍成电影。远的如80年代的《为黛西小姐开车》,斯派克·李的一系列电影,近的像获得奥斯卡关注的《撞车》、《珍爱》和这部《相助》,都象征着黑人愈发的受到关注。但是黑人电影在的比例显然还远远未能和其人口比例相比。不过我想没有“黑人电影”和“白人电影”之分才是真正的理想状况。

这部电影讲的是美国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密西西比州1960年代的状况。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隔离但平等”的荒谬裁决为种族隔离提供了法理基础。黑奴虽然被解放了,但在社会资源的实际上的不公平分配之下,大多数黑人依旧逃脱不了帮佣杂役之类的职业。白人把持社会主流舆论也从来没关心过黑人的处境和想法,他们似乎只应该是没有理想没有情感的廉价机器。跨种族的交流都是违法的,无怪乎片中白人大学生Skeeter出版了对黑人帮佣的访谈录会引发轩然大波。

但本片没有用苦大仇深的方式来讲述她们的故事。在明媚的密西西比阳光下,她们的痛苦在时不时欢乐轻松的故事中毫无保留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虽不苦大仇深,但可谓跌宕起伏。虽然种族隔离,但是作为帮佣,她们的生活和白人是交织在一起的,其中的爱和恨难以名状。面对痛苦她们有各自不同的应对方式,Aibileen坚强隐忍,Minny乐观快意(不得不说她实在太抢眼了,那圆溜溜的眼睛和身躯让整部电影活力四射,扮演者Octavia Spencer毫无疑问的拿下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白人也并非千篇一律,有的顽固的歧视,有的冷漠不关心,有的善良同情,有的想要改变。虽然仍有点脸谱化,但表现的效果还是优于苦大仇深的方式。我们在国外受不了还能逃回天朝,而她们生在这里死在这里,命运似乎从未网开一面,她们无处可逃。

种族歧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象,我想它来源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习惯的差异的认同问题。在白人的西方主导的世界,全人类的价值观乃至审美观都已经趋于被西方同化,也就无怪乎西方白人的审美和行为成为了准则,与之有差异的都感到厌恶,从而产生了歧视。我认为在价值观和审美观被锁定的情况下,这种厌恶感是无法避免的,只在于是否能够克制以不要表现出来。

虽然我们从口号和道义上都非常直接的对种族歧视口诛笔伐,但是这是一个根植于每一个人心中的心理现象。拿我们自己说事,华人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遭受歧视,但我们也忙不迭的“三哥”“三嫂”来去,因为他们身上的咖喱味,因为他们黑得“难看”,因为他们“脏”。哪怕是在华人内部,新加坡人和香港人、广东人、上海人、北京人分别都有各自歧视的对象,哪怕整体来说,“城市人”也多要歧视“乡下人”一把。自己还念叨着三哥和硬盘,拿什么去指责白人的脸色呢?

多一点涵养,多一点包容,我想这一点普世价值应该是跨文化的吧。

7.5分。

3 Replies to “《相助》”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