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杀手》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0/11/blade-runner/

原本想挑一部狗血片看完睡觉的,不料看了才发现是内涵片。这部1982年的电影被列为科幻经典,大概也是哈里森·福特的电影中最有内涵的了。是在今天看来不算新颖的人工智能题材,不知道在当时是否令人耳目一新。画面质量在今天看来也还算不错,尤其是黄昏的几个镜头。其余的部分就是如《黑暗城市》一般的终年黑夜天天下雨的拥挤城市,烟雾蒸汽、粗俗的霓虹灯和破败的机械垃圾充斥着这里,整座城市像个大垃圾场。配音传来各种回音、机械声、飞行器声,这是一座被科技充塞的喘不过气的城市,十分压抑。

此片之所以成为经典,我认为是它比其他电影更为内敛和深刻的道出了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后,人和机器人之间人性差异的相对性。在体能和智力比人类更为先进的人造人被人类奴役,并且被设定只有4年生命。他们起义反抗人类,人类开始捕杀人造人,而这些杀手就叫做“银翼杀手”(Blade Runner)。主角哈里森·福特正是这样一个杀手,但是他在追杀人造人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并体会到了这些人造人对自己人类身份的认同感需求,并发现实际上他自己比这些人造人更没有人性。而在影片前半段看似穷凶极恶的人造人,其实不是为了杀戮,只是希望能得到生命的延续和人类的尊严。相反鲜血沾满双手的哈里森·福特成为了反人性的角色。

除了典型科幻片的画风,本片在画面上一大特色就是灯光。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一定是个灯光狂人,本片在压抑的黑暗背景下最为耀眼的就是光怪陆离的灯光,有给人十分廉价和烦躁的感觉的霓虹灯,也有象征压迫和探寻的四处游弋的探照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剧透。

面对人造人的“最终Boss战”和其他电影截然不同,在人造人罗伊面前哈里森·福特完全没有招架之力,而罗伊的目的只是在他四年生命临终之前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和痛苦。处于对生命的热爱,罗伊在生命最后一刻拯救了追杀他的哈里森·福特。哈里森·福特终于人性复苏,去追寻他爱上的女性人造人。另一方面,女主人造人折叠出了哈里森·福特梦中的独角兽,是否暗示哈里森·福特也可能是记忆被移植的人造人?影片这样的处理无疑是凌厉而深刻的,这也是仍让本片时至今日仍被奉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7.5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