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尼尔雪山 — 让菜鸟也能亲密接触的女神

平易近人

雪山,对于我们凡人来说,一直是美景的代名词,但也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高端事物。也许你曾在西藏云南见过地平线深处的雪山而向往不已,但我们没有登山家或资深驴友的技能与体力,也没有预算来入手各种高级装备,来与它们亲密接触。但是,有这么一座同样美丽的雪山,她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吃住一应俱全,让每个会开车的人都能轻易地越过雪线。不信你看,后视镜中的通往雪山之路:

1

稍加准备就能继续深入,接近登顶。不信你看,我什么装备都没带,也随随便便就走到了这个高度,也没觉得冷。这是为什么呢?先卖个关子。

1

更重要的是,她就在大城市西雅图的天际线上,从市区开车1个多小时即可轻易到达。她的名字叫瑞尼尔山(Mt Rainier),得名于英国海军少将彼得·瑞尼尔。而起这个名字的,是瑞尼尔的朋友,乔治·温哥华。是的,就是那个温哥华。

在英国殖民者霸道地贴上自己的名字之前,这座山被原住民称为塔克马山(Tacoma),意思是“水的母亲”。它仿佛平易近人的女神,静静地侧卧在那里,随时欢迎你的来访。

11

为什么原住民要叫它“水的母亲”呢?再卖个关子。

先来看看这张照片。这天空是怎么回事啊?

3

你把手机倒过来看看?

心如明镜

雪山倒影,是无数摄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目标,而瑞尼尔山的倒影,就轻轻躺在公园主公路的边上,这个名叫“倒影湖(Reflection Lake)”的去处。无需扛着三脚架跋山涉水,你所要做的就是早起,在瑞尼尔姑娘结束照镜子之前,也就是湖面被微风搅乱之前(早上八点以前),拍下这上下难分的一景。

4

如果你不仅想要一个对称的图案,这里也有不缺前景来帮你构图:

5

秀发飘逸

除了雪山本身优美的三角形状和那皑皑白雪,另一个抢镜的事物是瑞尼尔姑娘的发型,也就是山顶上的那团云。这几张倒影图里的云还是“披头散发”状,如果你驻足等待一会儿,你会看到瑞尼尔姑娘傲娇地不断换造型。

先把披头散发梳好,戴个帽子。
7

还是甩开发型好
8

嗯,甩出了一个全球最著名发型。
10

10

你看,周围的野花都开了,为我的魅力喝彩。
9

山花烂漫

说到野花,这恰是瑞尼尔姑娘的另一迷人之处。

11

前头卖了两个关子,这里冰天雪地却不冷,原住民还叫她“水的母亲”,野花也能盛开…… 为什么呢?瑞尼尔山海拔4,392米,海拔并不很高,但却有26个大型冰川,和93平方公里的永久雪原,是美国本土之最!所以,这壮观的雪景,并非是因为冷,而是历史原因。在冬天之外,这里的温度和气候相当宜人,所以你可以轻松开车上雪线,无需装备就能与冰天雪地亲密接触。而巨量的冰川雪原,也提供了海量的清澈淡水,使得在春夏时节,只要冰雪融化之处,灿烂的野花种子便随时可见天日。

12

甚至,无需冰雪融化,茁壮的生命力就破茧而出了。
13

生生不息

冰川积雪带来了山花烂漫,也带来了逝者如斯
14

山脚南侧的克里斯汀瀑布(Christine Falls)
14

冰川雪水的冲刷,造就了峡谷,
16

促成了枝繁叶茂
17

18

正当我端着相机,迷失于这生生世界,不知从何开始时,有位旁观者大胆发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16

可惜我没听懂。

但它也让我注意到了周遭,在瑞尼尔女神的荫庇下,万物生生不息。你看,孩子难管爱乱跑,当妈的呵斥不及,放之四海而皆准
17

这一大家子,养起来肯定不容易。中间这位小姑娘,台风十足,就是貌似看错了镜头~
21

万物有生也有死,在这里,死不象征着虚无,死象征着反哺自然,象征着一个新的轮回。
22

而无论你在哪个角落,回头一望,瑞尼尔山就优雅地矗立在那里,滋养着大地。
23

刚烈的女神

但是,瑞尼尔姑娘作为女神,并不只是温婉地滋养着一切,女神也有刚烈的一面。因为,她实际上是一座活火山。
24

上面这张照片是瑞尼尔山的好邻居,圣海伦斯火山在2004年喷发时的情景。(图片来自谷歌)

瑞尼尔山的最近一次喷发,是在19世纪。但是科学家们已将其列为全世界最为危险的16座火山之一!

5000年前,瑞尼尔山的一次大喷发,湮没了今天整个西雅图地区。当然,5000年前西雅图啥也没有。在上山的路边,我们还能找到5000年前大喷发的痕迹
25

这种规则的条状物,不是哪个石匠的成果,而是大自然的作品。炙热的岩浆喷薄而出,冷却得很快,均匀地冷却导致冷却的火山岩向各个均匀的收缩中心收缩,直到均匀的裂开成为六角柱体。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有很多,最著名的有北爱尔兰的“巨人之路”
(顺便爆个照)
26

对此有更多兴趣的话,可以百度“柱状节里”。

授人以渔

写着写着就成地质科普文了。那么干脆就进入干货时间吧!瑞尼尔山攻略!

我写攻略一向授人以渔,不会列出具体行程,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预算都不同。但我会给出重要的信息,足以让你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满意的行程。

瑞尼尔山全境在瑞尼尔山国家公园(Mt Rainier National Park)内,这是公园的地图。
27

图片大小有限,字迹可能不清,所以我把重要的地方圈出来了。

住宿:
可以看到,公园有三个主要入口,从西雅图出发的话,一般是从西南角的Nisqually进入(图上标1号处),在入口外有相当多的旅馆;公园内的旅馆主要在标2号处的Longmire,需提早很久预订。另一个住宿点是公园东北出口外的一个叫水晶山(Crystal Mountain)的滑雪场(图上标8号处),在夏季这里有很多空房间,价格也很实惠。

当然,你也可以露营。露营达人是不需要看我的攻略的。

景点:
要接近瑞尼尔山,公园内主要有两大块,南面的Paradise(图中5号)和东面的Sunrise(图中7号)。Paradise有一条Panorama Trail可以爬到Panorama Point-无装备能到达的最高点。实际上这里时常被雪覆盖,所以还是需要一些起码的登山装备(鞋子和墨镜)。本文中的野花以及各种女神发型都来自Paradise。

Sunrise附近的徒步路线通常雪要少很多,但从这里看雪山主峰的景色一点不差。
23

本文开头的后视镜中的路以及我徒步所达的高度,都是在Sunrise。六角柱体的火山岩也在去Sunrise的路上。

除了这两大块之外的一些方便且值得一去的地方:
图中3号 – 克里斯汀瀑布;
图中4号 – 著名的倒影湖;
图中6号 – 峡谷、溪流、森林(名为Grove of the Patriarchs)

结语

平易近人,心如明镜,秀发飘逸,山花烂漫,

你见,或者不见
瑞尼尔山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她
女神就在那里

其实也不一定,说不定哪天就喷发了呢?
28

(本文除了喷发的圣海伦斯火山、公园地图、川普发型三张图片来自网络外,均为本人拍摄)

西雅图,不止有不眠夜

是的,我更新了。今天要说的地方,是汤姆·汉克斯见到梅格·瑞恩之处,也是汤唯遇上吴秀波的地方。然而,让我真正对这里心生向往的,还是这么一张照片:

1

一座繁华都市的天际线上,出现一座形状完美的雪山,宛如科幻小说一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终年不化的雪山,要么高纬度,要么高海拔,通常都不是宜居的地方。而且形状这么完美的三角,只能是火山。那么西雅图是怎么做到的呢?看地图,看地图。

2

西雅图位于美国本土的最西北端,纬度和哈尔滨差不多。一座蹲在这儿的海拔4392米的火山,终年积雪并不足为奇。奇的是西雅图如何做到四季如春,冬季很少跌破0度。原来西雅图不仅依傍着太平洋,更全身心地拥抱了太平洋。太平洋派出“阿拉斯加暖流”,给西雅图送来了温暖,也送来了白云,乌云,小雨,中雨,大雨。每年阴天或降雨226天,这就是四季如春的代价。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撑着伞穿着雨衣游西雅图。226天阴雨,意味着还有139天晴天。可喜的是,这139天大多分布在夏天。剩下的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好了,扯了这么多天文地理,西雅图有什么好玩的?

如果你要我列举如凯旋门、卢浮宫一般的地标,西雅图确实不多。但是,西雅图能够颠覆这种名胜景点拍照的玩法。换句话说,在西雅图,并没有太多专供游客的地方,正确的玩法是融入当地人中。

比如,有个地方叫“奥林匹克雕塑公园(Olympic Sculpture Park)”。这么高大上的名字,一听就有鸟巢水立方的感觉。然鹅,这个地方是这种画风:
4

这什么破玩意啊?但是,但是,注意看一下雕像下面坐着的哥们儿。这,才是游览西雅图的正确方式。

例如,在清凉的晚风中,在海边散散步,和路人一起遛狗遛娃。阴雨226天,让这里的空气都特别清新,再繁忙的街角也一尘不染。
DSC01860

偶然间看到一些奇异的雕像,一起猜一把这是什么用意?
6

这堆桌椅名叫“Love & Loss”。再仔细找找?

也许你会说,这样是不错,但不值得专门飞一趟吧?然而当你转过街角,看到这位大脑门兄弟在眺望远方时,你会不禁好奇,他在瞅啥?
7

顺着他的视线放眼望去……
8

WOW~ 人家毕竟是西雅图。连丑陋的塔吊都能和雪山形成完美构图。这张照片该取个名字吧?苦思冥想各种诗意后,决定命名为:“四个三角形”。

这样惬意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亲水公园(Waterfront Park),比如派克市场(Pike Place)。看起来略有旅游景点的感觉,但在亲水公园吹着海风,听着酒馆里传出的音乐,周围并没有多少拍照的游客;派克市场也不是仿古义乌商品街,热热闹闹,而这里占多数的是当地人。以下两张照片来自网络,你看我融入当地都忘了拍游客照了。
9

10

如果你说,嗯这些都很好,但我就是想去知名景点,拍最经典的游客照怎么办?

那么答案必须是文章开头的那张天际线照片了。这个经典的拍照点叫Kerry Park,一个位于半山富人住宅区的很小很小的公园。本来这里也是一个惬意的社区公园,只不过现在挤满了各路摄影师。我在黄昏时分赶到,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远方若隐若现的雪山,让西雅图这座城市呈现出一种不一样的魔力。
11

在血色的天际,在城市森林之间,突然出现了一轮…… 太阳还是月亮?
12

我守到了夜幕彻底落下,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终于拍到“西雅图不眠夜”了。
13

在这道天际线中,除了缥缈的雪山之外,最为亮眼的无疑是那座塔了。这座塔的神奇之处,就是把稀释在西雅图的人群中的游客,全部集中起来了。嗯,全是游客。

这座塔名叫“太空针(Space Needle)”,非常炫酷的名字。不同于上海的东方明珠、迪拜的哈利法塔之类别有用途,太空针既不是电视塔,也不是办公楼,它就是用来观光的,是为了1962年的世博会而建造。哦,上面还有一个坑爹的餐厅。然而作为观光瞭望塔,它却只有184米高(东方明珠468米,迪拜塔828米)。所以,哈利法塔的“在云端”的感觉是别想了,但这个高度反而拉近了与周围建筑的距离,从“鸟瞰”,变为了“融入”。这就是在太空针上看到的西雅图市中心的样子:
14

“鸟瞰”还是“融入”,各有所好。然而太空针脚下的玻璃博物馆(Chihuly Garden and Glass),看上去像常见的“附带强制消费景点”,反而是值得一去的。这里展出了独眼艺术家Dale Chihuly的大量玻璃艺术品,很璀璨,也很有想象力,原来玻璃还能凹造型成这样。
15

16

17

开头就说了,西雅图是一座值得体验的城市,她对不同兴趣的人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面貌。我们已经看到了她对休闲散步者、摄影爱好者、地标签到者、艺术爱好者各自的吸引力。现在我们回头看,西雅图究竟是怎样繁荣起来的呢?早年是淘金热,也确实也有淘金热博物馆(Klondike Gold Rush – Seattle Unit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可以盖国家公园护照的章!),不过我要说的重点是二战之后,我们中的许多人的生活,都与西雅图息息相关。猜猜看,是哪一家在西雅图的企业?

18

可以参观货真价实的波音客机生产线哦。从一堆铁皮到最后安装座椅,每一步都能看到。不过要注意一点,现在生产线不让拍照了。所以,上图来自网络。

生产线不让拍照,但波音工厂还有个博物馆可以随意体验和拍照。
19

地方并不大,但小朋友们都玩得很开心。
20

这里还有国际空间站的一截复制品。是的,波音还生产这个。
21

也许小资情调的你对这种重工业的玩意毫无兴趣,那么西雅图也不会让你觉得陌生,因为,这里还是她的故乡。
22

全球第一家星巴克,就坐落在上面提到的派克市场(Pike Place)中。除了去第一家星巴克朝圣,西雅图为粉丝们还专门开设了一种“星巴克烘焙体验馆”。在这里,你能看到整个咖啡的生产线,从拆封、搅拌、烘焙到包装,再到磨豆,冲泡,直到你的手中。
23

24

除了波音和星巴克,西雅图还是微软和亚马逊的老巢。不过作为码农的我,对参观软件公司实在是毫无兴趣…… 我想说的是,这样隐藏在美丽的天际线下的宝藏,西雅图还有好多。比如各种博物馆、艺术展,比如狂野的夜店,比如宁静的校园,总有一款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而对我来说,西雅图有着另一个非常独特的意义,这个意义,凝聚在了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
25

前面那个就是我,姿态丑爆了请多包涵,后面会解释我为什么要这样。这是西雅图郊区的一座高架桥下,一个制作粗糙的洞穴巨人雕像,名叫Fremont Troll。这个雕像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它是启蒙我走遍世界梦想的见证者。

2008年,大学即将毕业,厌恶自己专业的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个视频,人生目标彻底被刷新:

油管:

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page/g0163ptnm5y.html

从小看正大综艺,深知世界真奇妙,就在心里种下了草;但这组名为“Where the hell is Matt(马特死哪里去了)”的视频,在丑陋的舞姿背后那绚丽多彩的背景,才是驱使我立即行动起来的直接动力。

这家伙每一两年都会发布他的最新战果,比如2012年的视频,自然景点少了,人变多了,但似乎更加催泪了:

油管:

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page/r01632col5q.html

Youtube上有评论说,如果人类要把一个视频发射到太空中,他会选择这个。在其中的大马士革、加拉加斯都面目全非的今天,这个视频就更加令人动容了。

每每看得我热泪盈眶之余,他跳舞的地方也成为了我按图索骥的目标。

近10年后的今天,我可以不无自豪的宣布,马特死来死去的背景里,我大约走过了一半(比较容易的那一半..)。可以说没有这个舞姿丑陋的马特,就没有走过一小半世界的今天的我。

也许你有点感动,也许有点不耐烦,这和那雕像啥关系啊?再来看看马特的2006年版战果视频:

油管:

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page/i0163qsv3bz.html

答案在2006版的3分18秒。下方的字幕显示着:西雅图。

26

而这位启蒙了我登上世界旅程的偶像,他的老家就在西雅图。

现在不难理解,我为什么要拍这样一张照片了吧。
25

我无意做一个西雅图景点大全,毕竟网上已经充斥着各种锦囊;我也无法写一个西雅图的深度剖析,因为我毕竟只是停留几天的匆匆过客。我只是想呈现给你,西雅图对我释放出来的魅力:

或是为儿时的飞行员梦而朝圣波音,或是为陪伴日夜的咖啡而探访星巴克,或是在街头转角遇见一个不起眼却带来触动的雕像,或是像我这样,与自己的梦想有着一丝一缕的关系。

(我的知乎评论里已经有网友补充的不少爱西雅图的不同角度:春天的樱花,秋天的落叶,湿漉漉的雨天,各种国家公园,内海里的海狸先生,Steam的老家,Dota2国际邀请赛,西雅图超音速,实习医生格蕾,在这里遇见男朋友……)

她有一张公认的天际线名片,又对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魔力。
11

呵呵,这就完了吗?按我的个性,天际线远处的那座雪山,我怎能不杀过去一探究竟?敬请期待下一篇:瑞尼尔山国家公园。
19904905_10214337287689819_9076055510001831525_n

为什么送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会是《战狼2》?

我来完整科普一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性质和我国参赛策略。

不知从何时起,奥斯卡有了一种“电影界的奥运会”的形象。而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奥斯卡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的学院奖,对象是美国电影。英国电影由于语言文化接近,也时常参与其中,但除此之外的其他电影都不是奥斯卡评奖的主要范围。

最佳外语片奖设立于1947年,完全是出于提高奥斯卡奖的国际关注度的动机。不同于其他国际电影奖和奥斯卡自己的其他奖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是按国家(地区)分类,每个国家(地区)每年只能申报一部。

sciuscia-kfKC-U1100286907647pyE-1024x576@LaStampa.it
(第一届最佳外语片奖得主,意大利现实主义大师德西卡的《擦鞋童》)

这种限制非常不科学。首先,电影大国如法国、意大利,时常每年都有很多部优秀作品,而众多亚非拉小国的电影业却很不发达。这使得一些电影大国的优秀作品因为名额被占而无法提名,同时客观上造成了世界各国角逐“电影奥运会”的印象。

其次,在跨国合拍愈发普遍的今天,电影的国籍也愈加难以判断,于是有了以法国名义参展的土耳其语电影《野马》,代表香港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这样的例子。

dahong-BD-09
(《大红灯笼高高挂》从题材和内容上完全看不出和香港有关)

再次,代表国家来参赛,不可避免的让这一奖项带有政治因素。比如去年在川普推出七国旅行禁令后,来自受害国伊朗的《推销员》不管是不是提名中最好的电影,也必定要拿奖。
thesalesman_landscape_875

一旦“奥运会”这种观感深入人心后,你知道我国对待奥运会的态度的。首先是举国体制来争取好成绩:在电影市场化(2002年)之前,中国的提名者多数是制片厂当年的鼎力之作,包括《城南旧事》、《菊豆》、《红高粱》、《芙蓉镇》等优秀作品。

2001年,来自台湾地区的《卧虎藏龙》拿下了最佳外语片奖。但这是美国背景的台湾导演的作品,其生产过程和受到的政策影响是和上述几部电影完全不同的。不过它直接刺激了随后几年内地的电影市场和奥斯卡参选电影,也就是武侠大片迭出:《英雄》、《十面埋伏》、《天地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
p2367993151

以《英雄》为节点的市场化之后,一直到《金陵十三钗》为止,选送的作品都是当年成本最大的制作(除了《筑梦2008》),可见当时我国的态度:揣度奥斯卡的口味,认为带有文化猎奇性质的电影是拿奖诀窍,而提名+拿奖就是和奥运金牌一样的荣誉。

然而多年的努力,只得到了《菊豆》和《英雄》两个提名(《大红灯笼高高挂》和《霸王别姬》代表香港获得了提名),并未换来奥斯卡的垂青。

在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之后,配合领导人换届和政策观念的转变,我国选送电影的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从争取拿奖变为为政策服务(比如打造国际形象),“顺便”引导国内电影制作的方向。

在此之后,影片本身的艺术水准不再是第一位,像《红高粱》、《菊豆》、《芙蓉镇》这种展现出中国落后丑陋一面的电影在名单中消失,《英雄》、《黄金甲》这种脱离现实的电影也不被采纳。所以此后选送的电影一般就两种:正能量型如《滚蛋吧肿瘤君》,国家形象型如《大唐玄奘》(配合一带一路)。

174613.66869435
(《菊豆》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正能量不怎么足)

所以,国家形象+正能量+票房都满满的《战狼2》,肯定是今年的不二之选嘛。
p2494292760

总结一下,首先要明白奥斯卡是个美国的电影奖,并不是奥运会这样的无国界荣誉。外语片奖的初衷是吸引国际眼球,因好莱坞的影响力和按国家参赛的机制,以及媒体的宣传才形成“电影奥运会”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深入学习中央精神,深刻领会我国参与奥斯卡的大局观:对外作为国际形象宣传的一部分,对内则是告诉国内电影界,拍什么样的电影是被鼓励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