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客人》

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不必担心,这里基本没有剧透;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也别急着走,也许这里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观点。

对这部电影的任何介绍推广,劈头盖脸的首先就是两个字–“悬疑”。为什么大家都爱悬疑片?不仅是剧情曲折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悬疑片可以“测智商”。人人都爱自己刚好能看懂,而其他人没能全看懂的电影。当你以满脑子“烧脑”、“反转”的预期开始欣赏这部电影时,你就会全神贯注于各种可能带有反转暗示的细节,无需证据就怀疑一切情节的真实性。当大结局证实了你的猜测时,一种“哈哈不过如此”的满足感就油然而生;反之,取决于你的心情和观影体验,要么由衷赞叹“无bug神反转”,要么嗤之以鼻“一堆bug,为反转而反转”。

个人以为,欣赏悬疑片还有其他角度。那就是看一部正常电影的角度。“电影,就是雕刻时光”,这是大师塔可夫斯基的名言,很有X格,也很有道理。电影的目的,是给你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也许雕琢自现实生活,而引发你的共鸣;也许是创造另一个时空,而激发你的好奇。无论哪一种,能让你代入其中,从旁观者变为体验者,才是电影最大的魅力所在。而“烧脑”、“神反转”这样的形容词,则死死地把你钉在了旁观者的位置上,让悬疑片沦为了智商自测和炫耀的工具。

那么,《看不见的客人》能给我们带来智商自测以外的体验吗?看过的朋友们回头想想,这部电影中的哪个人物、哪个场景、哪段情节,是让你有代入其中而共鸣,或脑洞奇大而惊叹的呢?比如男主角,是冤如窦娥让你同情,还是恶如小丑让你憎恨?情妇是冷血无情令你摇头,还是良心自责到让你心塞?老夫妇的丧子之痛可曾打动过你?唯一的例外,是在所有的包袱都抖完之后,在胸口渗出的墨水,象征了一把黑暗的心。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p2499019935

所以说,这部电影在构思拍摄时,也就是奔着测智商玩反转而去的,大多数人物都是功能性的,而不是刻画出来给你体验的。悬疑类型不是人物苍白的借口,《谍影重重》的剧情峰回路转,但没有人会不为杰森·伯恩的身世和命运而动容;《蝙蝠侠:黑暗骑士》正邪双方斗智斗勇,迷雾重重,但没有人不为小丑那纯粹的邪恶所折服;《洛城机密》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引人入胜,但没有人不会注意到三个性格迥异的警察主角身上,闪耀着截然不同的光芒……

p477432023
HEATH LEDGER
p1802176701

既然它只剩下悬疑,我们就再来看看它怎么讲故事的。悬疑片叙事的两大套路:幻觉和失忆。因为幻觉和记忆更改起来太方便了。但《看不见的客人》倒是规避了这两点,但它更加取巧:让角色开口讲故事。因为角色口中的故事全都可以是假的,所以也不必担心矛盾和破绽。全片可以坐实的剧情只有律师和男主的对质过程。这也是这部电影“bug少”的奥妙所在。

当然,回头去看,这一部分的暗示和铺垫还是下了功夫的(下有剧透):

女律师似乎来早了;她似乎一直在套供,而不是谈论辩护策略;她再三盘问失踪车的地点;当男主透露死者当时还没死时,她似乎愤怒得有些失控……

然而,又一个然而。女律师的身份这一惊天包袱诚然很有想象力,但经不起细想。且不论假扮一个律师这样专业的人员有多困难,站在死者父母的角度,请一个愿意帮忙的律师来假扮,也远比老母亲亲自出马要可行的多。注意,母亲是演员,只是代表她能按剧本演戏,不意味着她具有一名律师和真客户打交道的资质水准。因此,母亲假扮律师这一情节缺乏逻辑上的必然性,为反转而反转,就大大削弱了其所带来的震撼。

(剧透结束)。

其实套路并不代表幻觉和失忆就出不了好的悬疑片-《盗梦空间》几乎全是幻觉,《记忆碎片》玩的就是失忆,但幻觉能下好几层,每层还画风迥异;失忆能玩出神奇的结构,让观众感同身受;而《看不见的客人》,一个一个的故事被抛出来,罗织起来相当方便,却看不出这几套故事之间有什么微妙的互动,或精巧的结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的观影过程还是令人愉悦的。只是,悬疑片可以有更多的维度,使之超越“悬疑烧脑”的范畴,观众也有更多的角度,使之超越“智商自测”功能。所以,虽然看一半就猜到了结局,但这不是我给它打三星的缘由。

《蜘蛛侠:英雄归来》

破例写一回爆米花片。因为这部新的《蜘蛛侠》确实有些可说的内容。

眼看着暑期档从两个月膨胀到了几乎一整年(和“贺岁档”首尾相接并融为一体),各种XX侠也是摩肩接踵地充斥着大荧幕,全年无休。在各种或天生骄傲高富帅英雄中,蜘蛛侠一直以平民出身、学生身份而游离于各种企业家、博士、杀手、天神组成的复仇者联盟之外,安心做一名“社区英雄”,因而对观众而言倍感亲切。然而,蜘蛛侠并非大荧幕上的新面孔,一名有些怪异、并不太合群的中学生,被蜘蛛叮了后获得了超能力,在嬉笑怒骂之间打败坏人拯救城市,还收获芳心,这个故事仅真人版就已经在大荧幕上一模一样地演了两遍了。

这第三版的蜘蛛侠,又有什么能耐让我们再去看一遍呢?

一反家门不幸还被蜘蛛叮咬的旧事,彼得·帕克开头就被高富帅钢铁侠相中,得到了蜘蛛侠的全副武装。他善良而充满活力,积极打击犯罪,帮助邻里,只是年轻热血,不够讲策略,贸然出击常常酿成附带损伤,直到轮渡一战几乎要了全船人的性命。当然,阳光开朗的片子是不会死这么多人的,钢铁侠及时救场,同时给彼得上了深刻的一课–如果没了蜘蛛侠套装,你就什么也不是,那你就不该成为蜘蛛侠。热血少年经过反思与战斗,终于明白了超级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不是在超能力,也不是在装备,而是一颗英雄的心–不仅要充满正义感,也要讲策略,爱护每一个人,无论是同班死党,还是陌生路人。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就这样被换装成了英雄成长史。

这样一个全新面貌的蜘蛛侠,由谁来演绎,是影片成败的关键所在。第一任蜘蛛侠,托比·马奎尔,屌丝气十足,会伸张正义,也会任性,非常符合蜘蛛侠的设定,但阳光偶像的光环不足。第二任安德鲁·加菲尔德,人称加菲猫,英俊逼人,但他的英俊有些把蜘蛛侠带离了地球表面。

maxresdefault

所幸漫威找到了这位既帅气可爱,又亲切近人的汤姆·霍兰德,讨喜的他被我们亲切的呼为“荷兰弟”。

荷兰弟自己的成长史,就是一个很阳光励志的故事。他从小学舞,初露头角于舞台剧《跳出我天地》,更因神似电影版《跳出我天地》主角杰米·贝尔而时常被拿来比较。

p1879452115

他受到更广泛关注是在《海啸奇迹》中的出彩表演,稚气未脱却坚韧可靠,在天灾之下锲而不舍地团聚了失散的家人,他可爱而又踏实的形象在观众心中埋下了种子。

tom-holland-1487373824

被漫威看中实属幸运,但他没有因此迷失自我,坚持锻炼多年如一日,瘦小的身板早已蜕变成为少女偶像,积累的舞蹈身手更使他翻滚自如,仿佛蜘蛛侠一角就是为他量身定做。

Tom-Holland-shirtless-playing-basketball

钢铁侠邀请蜘蛛侠加入复联的那一幕,荷兰弟自己心中应该也和蜘蛛侠一样激动吧。看小罗伯特唐尼的钢铁侠长大,如今初出茅庐不久竟能与之平起平坐。

spider-man-homecoming-tom-holland-gushes-mentor-robert-downey-jr-999784

然而在他脸上,我们看不到一举成名的偶像中常见的那股拽兮兮的痞气,他依旧是那个阳光而勤奋踏实的英伦少年。

b

landscape-1495018864-happy-tom-holland-spiderman-homecoming

在荷兰弟的带动下,整部电影都充满了阳光开朗的气息。坏蛋也不怎么坏,他不以杀人为乐,也不想毁灭地球,也不为了报复社会,他只是个想赚钱过于心切的好爸爸。电影也成人之美,让迈克尔·基顿终于当上了鸟人。

BIRDMAN

spiderman-homecoming-trailer-16

而白人主角,黑人女友,亚裔绿叶,这个角色分配也带上了鲜明的新时代烙印。虽然亚裔的排位依旧是三者中最末的,但在非东方元素的院线大片中,看到一个戏份足的亚裔,已经是不小的突破了。

所以,虽然这仍然是一部典型的漫威英雄电影,起承转合与笑料段子都显得那么的精准和工业化,但荷兰弟的无限活力,使这部电影让更多观众嘴角扬起一丝微笑。按照惯例,漫威电影结尾一定有彩蛋。但既然这个蜘蛛侠如此与众不同,这次的彩蛋也就不按常理出牌了。总之…… 不要错过。

《敦刻尔克》

战争片我们见得多了。但林林总总这么多,大体上都分为两种。

一种战争片是歌颂英雄,为历史立下汗马功劳的,在中国远有各种革命战争片,近有《战狼》;在美国,远也有《巴顿将军》、《勇敢的心》,近也有《美国狙击手》、《血战钢锯岭》。这样的战争片,或让人热血沸腾,或让人肃然起敬。

p2494292760

p2176657433

另一种战争片是或血肉横飞于战场之上,或同袍相残于军营之内,或厌战军人的自身思考,其主题是反战。中国这样的电影还不多,但在欧美早已不新鲜。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比如《全金属外壳》,比如《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样的战争片,让人揪心抑郁,让人不忍卒看。

p1825795970

但可以总结一点,战争片通常是宏大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我们也见得多了。但林林总总这么多,大体上也都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背景设定上发挥天才想象力,让人沉醉在他创造的迷离的异次元空间中,比如《记忆碎片》,比如《盗梦空间》,比如《星际穿越》;

Inception

另一种是在传统叙事上增添各种枝节,让故事的每个部分都峰回路转,让人惊叹于他带来的扣人心弦的体验,比如《蝙蝠侠》系列,比如《致命魔术》。

75275

但可以总结一点,诺兰是烧脑的,是注重体验的。同时,他并不热衷于浓烈的情感或深刻的反思。

终于,我们见得多了的战争片和我们见得多了的诺兰电影有了一个交集,这就是《敦刻尔克》。这个交集带来了一部不同以往的战争片,也不同以往的诺兰电影。

一部战争片,既不歌颂英雄,也不反思战争,那能拍啥?它拍的正是体验。但不是挥斥方遒的将帅体验,而是一线士兵的体验。但也不是借着士兵的体验来反思什么,就是纯粹的体验。

影片开头,敦刻尔克小镇一片寂静,新兵蛋子站在微风拂面的街边,想顺手拿半截烟抽抽。突然一阵枪响,同伴纷纷倒下,新兵抱头鼠窜,连敌军的影子都没见着。这就是士兵的体验。

p2492721116

逃过狭窄的巷子,一望无际的海滩突然毫无保留地占据了整个视野,宛若来到了盗梦空间的下一层。这也是士兵的体验。

Bodega Bay

敌机前来,观众和士兵们一样,先听到的是引擎声,然后纷乱避之不及,而不是瞻仰战机的威武凶猛的姿势。这也是士兵的体验。

p2493909648

在接下来的七天七夜里,观众跟着这个士兵浑水摸鱼,东躲西藏,忍受轰炸,沉船余生,黑夜泅渡,呆坐海滩,龟缩小艇,他一心只有逃命回家,完全不想奋勇杀敌,更没有反思战争。敦刻尔克海滩上我们听不见枪林弹雨,也看不见炼狱烈焰,战斗并不激烈,但就是弥漫着一股失败的沮丧气息。这就是那个捂着耳朵想回家的新兵的体验。

p2405383598

至于那千百小船从天而降,那份惊喜,九死一生的新兵和观众们也就自然感同身受了。

dunkirk-025

同样的,沉着老船长的一天,英勇空战王牌的一小时,虽然他们的个性与故事都和新兵截然不同,但无论是进退两难的困境,还是天旋地转的空战,我们看到的也是船长和飞行员视角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一部诺兰电影,既没有科幻设定的光怪陆离,也没有波折剧情的再三惊喜,那能拍啥?它拍的是战争,是历史。

有人指责它给英军洗地。然而,三个主角都是虚构的普通人,一个怯懦两个勇敢,如何能在宏观上反映英军在二战的表现呢?它要带给观众的,就是三个(种)不同的人在战争中的感受和体验。事关二战双方命运的关键之战,没有希特勒,没有丘吉尔,片中出现的最高官员是海军中校。作为一部战争片,没有哀嚎的孤儿,也没有士兵怀揣家乡情人的照片,有的只是前有大海、后有追兵的绝望败军。诚然,老船长在小伙伴出了意外也坚持不返航,空战王牌引擎停转了还能击落敌机。好莱坞的英雄规则在这里依旧有效,只是它关注的是个体的体验,而不是国家的荣辱,更没有道义的挞伐。

虽然有三个时间线交错的小把戏,但没有复杂的故事设定,这很不诺兰;没有热血的战斗或深刻的主旨,这很不战争片。然而,注重沉浸式的体验,这就是诺兰,对准战争的一线参与者,这就是战争片。

当然,《敦刻尔克》是诺兰和战争片的双料创新,但也并非毫无缺点。反复强调了电影是着重体验,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个人觉得似乎导演在力不从心时,就用大量配乐来哄抬气氛,尤其是后半段。观众也许一时因悲壮的音乐而潸然泪下,但这也疏远了与荧幕另一侧那些具体的人的距离。至于只有体验没有思考,这是好是坏,又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