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刚刚发布的阿拉斯加游记里,我们驾着房车,拥抱了野性的呼唤,也划着皮艇,探访了山川与生灵。磅礴的阿拉斯加大地,似乎应有尽有。然而,我时而会收到评论:“怎么没有看极光?” 看来,极光也是一个和阿拉斯加绑在了一起的名字。
一、梦幻的律动
那我究竟看没看到极光了呢?看到了,不过是在冬天的第二次阿拉斯加之旅中。当当当(以下所有风景照片和视频均由本人亲自拍摄)

这就是极光,并不是简单地把黑色的夜空变为绿色而已,而是一道一道的,忽明忽暗,或浓或淡,从无垠的旷野中划过,为璀璨的星空平添了好几个层次。
那么极光究竟是什么呢?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在高纬度的天空中,来自太阳和地球磁场的带电粒子和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发光现象。别慌,这不是物理课,我保证这是这篇文章最后一句令人费解的话。对希望见识到极光的我们来说,关键词就这么几个–高纬度、太阳和磁场、发光。
第一个关键词:高纬度。所以要看极光,肯定得去极地附近,南极和北极都可以。注意极光的高峰地带不是南北极极点,而是南北极圈这一纬度。

我们再摊开世界地图~

这个地图上标出了北极圈和南极圈,注意南极圈以南的部分被省略的不少,因为南极大陆在这张图上没什么信息量。可以看出南极圈附近的陆地,几乎只有南极洲本身,而北极圈附近,则有北欧国家、俄罗斯、加拿大、冰岛、格陵兰,还有阿拉斯加,大都是交通与基础设施远比南极洲发达的地区。所以要看极光,还是去北极圈比较方便。上面提到的这些国家看极光的效果都差不多,所不同的还是交通与基础设施了。其中北欧、冰岛、阿拉斯加是比较方便的地区。阿拉斯加地处极光高峰地带的最方便去处是费尔班克斯(Fairbanks)。虽是阿拉斯加第二大城市,但人口也只有3万…… 不过相对于北极圈一带的其他地区,已经够发达的了。
第二个关键词:太阳和磁场。地球磁场一直比较稳定,然而太阳粒子的活跃程度是有周期的,一般以11年为一个周期。这个活跃程度与极光的活跃程度直接相关,而最近的一个高峰是在2014-2015年。所以从今年开始的好几年内,极光的活跃程度是一直呈下降趋势的,这也是为什么今年被一些人称为“最后的极光年”的原因。所以,不想再等10年的,还是趁早计划上路吧。
第三个关键词:发光。所以肯定在晚上才看得明显啊。然而,极地区域的夏天常常是极昼,因而只有冬天和春秋能有黑夜,才能看到极光。这也是为什么我的阿拉斯加夏季游记里没有极光的原因。至于春秋冬哪个季节看极光好,主要就是看天气了。毕竟极光是太阳活动而成,有云的话肯定会挡在你和美丽的极光之间了。每个地区的天气规律是不一样的,就阿拉斯加来说,3月份是晴天最多的月份,非常适合看极光,而且白天也比冬季长,可以多点事情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阿拉斯加,3月虽然被划为“春天”,但那里的景象是和春天毫无关联的,气温仍在零下,积累了一整个冬天的冰雪达到了融化前最厚的高度。所以你如果打算三月份去阿拉斯加,这篇“阿拉斯加冬季篇”是完全适用的。
同样的道理,既然需要黑暗才能看到极光,那么城市灯光、月光等等干扰光源,对观赏极光也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除了季节,你还需考量月相问题,尽量在新月前后前往追寻;你飞到了费尔班克斯,但奔向极光,还需在郊外的大自然。而且,即便极光高峰年、新月、荒郊野外、清朗之夜四管齐下,极光本身的活跃程度也是不稳定的。有时会明亮地充斥整个天空,有时则是肉眼都难以辨认,只有超长曝光的相机能探测到一点痕迹。所以,看极光,在计划充分地前提下,还是一个人品项目。
好了,回过头来看“阿拉斯加冬季篇”这个标题,除了美丽的极光,你还能想到什么?冷!费尔班克斯在冬季的温度通常是在摄氏零下20度到零下30度之间,你必须在这个温度下,远离城内舒适的旅馆,在月黑风高的的野外等待极光女神的出现,而且有可能一整晚女神都不会眷顾的哦。看极光就注定如此悲惨吗?不,你可以向我学习:在野外租住一个小木屋,在舒适的暖气中上上网,不时回头看看窗外,女神降临时,再扛着相机冲出门拥抱她。冷了可以随时回房间取取暖,或者就在通透的窗前静静欣赏。白天,也可以在温暖的小木屋里看看雪景呢。当然,这样的小木屋是极其抢手的。

在互联网时代,瘫坐在家中也能轻松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然而我们也都知道,看照片远不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而且极光的照片在此之上还有另一层缺陷:它无法反映出极光的动态。是的,极光是会动的,这种律动,不是像云一样几分钟变个样,而是肉眼可见的持续变化,蜷曲,散开,消失,出现,正如天上女神的水袖一般拂过你的面庞。

这也是极光照片为什么常常模糊的原因,因为黑夜需要长曝光,而极光又不肯老实地保持不动。

极光渐渐散去,优雅的北斗七星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简单介绍下极光摄影。微单或单反+三脚架是必须的,M档,光圈开最大,手动对焦到无穷远,然后根据实际的极光强度,调整快门时间+ISO的组合。更多详情可以搜极光摄影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也就是前面这句话,因为相机性能和极光强度不同,并没有统一的参数。
时常有人问为什么要旅行。我旅行的动机很简单,就是世界这么大这么美,不看看可惜了。而其中很多的美,是要付出一定代价和凭借一定运气才能遇见的,更让人有一种不经历风雨不见彩虹的成就感。在高寒地带随机出现的极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自己的运气不是信心十足的话,推荐多停留几天来增大遇见的概率。
那么,在冰天雪地里呆这么好几天,只能干等极光吗?
二、 须晴日
老夫给你支三招。
第一,看日出日落。看日出?起不来啊啊啊!是的,一般地方的日出我也起不来。但在11月底的费尔班克斯一带,日出时间一般是上午10点半左右。



从小背诵《沁园春·雪》里的“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但一直难以真正领会为什么雪景会以“红”装素裹而妖娆?在2016年冬天的阿拉斯加早晨,我终于领悟到了。

这也是住在野外小木屋的另一好处,推开门就是当年数风流人物时所看到的景象。

到下午3点左右,你就能见识到雪国落日。“山舞银蛇”

“惟余莽莽”


从照片中你能见到雪国的视觉之美,但却无法体会听觉之撼。下雪与下雨的最大不同,在于雪不但没有声音,还能消弭声音。一切都归于寂静,偶尔仅有自己在雪中窸窣的脚步声成为一丝点缀。缓缓飘下的雪花,无声无息地把一切都染成了纯洁的白色。


三、野性的呼唤
眼见着红妆素裹的林海雪原,想要奔向其间,拥抱野性的呼唤?
闭上眼想象下,怎样行走于阿拉斯加的大地上,才最能体味野性的气息?
嘿嘿。

哎,看它们拉着跑着也怪辛苦的啊?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对狗拉雪橇不太感冒的原因,毕竟是像家畜一样的奴役啊。说到狗拉雪橇和阿拉斯加,也许你能想到一部经典小说,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讲述的正是一只宠物狗被卖作雪橇犬而奴役,经过殊死斗争回归野性大自然的故事。
然而,这一次亲身体验,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
这是雪橇犬们的狗舍。

当我踏着积雪,走近它们,听到了一阵阵悲鸣!你听。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g0NzI2NzU0NA==/v.swf
原来是在给下一趟雪橇组队呢。是被挑上的不幸的狗儿们在悲鸣吗?不,是还没被选上的狗儿们争先恐后,唯恐不能跑上下一程!

上路啦!在林海雪原的小路里,在10条热爱奔跑的生命引领下,两旁银装素裹的树木飞快地奔向身后。雪橇颠簸得太厉害,拿着微单拍的视频颇为不稳,还请见谅。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g0NzMwNzUzNg==/v.swf
狗儿们欢快地跑着,驾驭它们的主人热情地给我们一一介绍眼前勤恳工作的狗儿们。每一只都有名字,每一只都有自己的故事。最强壮的排在最后面,最胆大的在前排当领队。甚至其中还有聋子,这都丝毫不妨碍它们努力工作。然而它们毕竟不是机器,狗儿们的工作负荷和身体状况正是前面选狗入队的重要考量依据。而狗儿们并不知道累,只会争鸣着入队。当在半途主人号令它们停下休息时,它们纷纷又叫了起来,强烈要求继续跑!可叹人类千百年来的驯化,爱拉爱跑已经刻在了雪橇犬的基因里,这真的和马戏团里被强迫表演的野生动物完全不同。也不得不佩服人类的聪明才智,能通过基因筛选,把充满领地意识和攻击性的狼,分化出如此忠诚的人类伙伴,而不是奴隶。
6英里的行程结束。我决定亲自慰劳一下它们,看看它们是不是真的很开心。

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所以,要养阿拉斯加犬或哈士奇当宠物的朋友,请注意它们是非常需要户外运动的,不然很容易抑郁。

而且,它们对陌生人是完全的自来熟,也很不适合做看门工作…… 这位朋友热情过度,把我的耳朵、鼻子,还有600美刀的镜头都给狠狠舔了一遍。

回想起小时候吃小浣熊干脆面,一大乐趣就是收集“小浣熊亚欧七日游踪”系列贴纸。(以下两张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最稀有的就是“狗拉雪橇吱溜溜”,一直没有搜集到。而今天竟然亲身体验到了!也算是圆了童年的一个心结吧。

四、耐心的吃货
说到干脆面,寒冬腊月的也有点饿了嚯。有点什么极地特色的食物和吃法可以尝尝呢?跟我来,这也是老夫给你在等极光之余的第三招。

来这片大雪地干什么呢?仔细看看,远处那三个人在干啥?提示:这不是普通的雪地,这是一片大冰湖!(费尔班克斯附近的Chena湖)
当当当,冰钓你可尝试过?冬天的冰湖的坚冰之下,大部分仍是液态水,鱼群仍然活跃。所谓冰钓,就是在冰湖上挖个洞,来钓冰层之下的鱼。

当然,这需要连续几小时的静坐,在开阔冰封、寒风刺骨的冰湖面上,温度又会比其他地方低上好几度,所以保暖工作是一大挑战。好在作为游玩项目的冰钓,通常会给你支个帐篷或小木屋,并提供暖气。
不必担心坚冰难破,有专门的机器来打洞。

你只需把作为诱饵的小虾固定在鱼钩上,将其降至冰面以下一米左右的深度,偶尔晃晃鱼竿来吸引鱼儿,静静等着,或与萍水相逢的钓客聊聊人生…… 直到鱼竿被不明力量拉弯,立即猛地站起奋力收线!

正宗阿拉斯加三文鱼。其实鱼也挺可怜的……

一下午鱼获也不少,该怎么处理呢?租住小木屋的第三个好处来了–自带厨房。
真正新鲜,从湖底直达厨房。

最终战果如下。

自己钓来的鱼,自己煎了自己吃,满足感爆棚。
红妆素裹之妖娆,冰湖垂钓之满足,狗拉雪橇之酣畅,极光律动之梦幻。冬日的阿拉斯加,虽没有夏季那样令人目不暇接,但也绝不单调乏味。即便你的旅游风格是“暴走族”,阿拉斯加的冬日也一定会让你的脚步慢下来,来细细品味雪国极致的宁静,体验我们平时绝难感受到的自然奇迹和不一样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