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酷毙了,燃爆了。
末世类科幻片一直很有吸引力,因为社会崩溃后的人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比如《邮差》、《人类之子》,或者《黑客帝国》。然而,没想到《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仅仅用热血与烈火,青空与黄沙,各种奇形怪状道具和人物,颠覆常识的美术设定,还有若干美女就征服了我们。一言以蔽之,卓绝的想象力下的酷和燃。不仅票房走上了狂暴之路,也在奥斯卡上疯狂斩获六项技术大奖,成为了大赢家。
这是个毁灭之后的世界。先从布景开始。万千沙丘的金黄光泽,无垠沙漠里的黎明星空,沙尘暴席卷一切的狂暴无情,被污染的水源地的狰狞夜色,绝大多数都是实景。豆瓣影评里有句话说得好:如何区分实景和绿幕?让你觉得审美疲劳的是绿幕,让你觉得美不胜收的是实景。


布景之外最重要的道具是车。本片的各种油罐车、越野车、坦克、老式肌肉轿车相互组合,插满各式武器、旗帜、铁链、羽毛以及任何炫酷帅霸的物体,在军乐队现场摇滚live的燃烧中(音乐也是一大亮点),在纳米比亚实景拍摄的沙尘暴中碰撞翻滚,越野摩托腾空而起投掷手雷,Warboys们在车载长杆子末端摇晃着,随时纵身一跃攫取猎物。这一切在大漠黄沙的映衬下那模糊的剪影,让人每一帧都有截屏的冲动,这动作桥段和画面会永远定格在我心里。相比之下《复仇者联盟》在绿幕前穿着盔甲拆房子简直就是小孩过家家,《速度与激情》一辆辆砸天价跑车都有点娘娘腔了。


驾驭这狂暴世界和燃烧的酷车的是一个个光芒四射的人物。一头毛躁狂乱的金白发、盔甲覆盖着遍体鳞伤的躯体,再配上如腮一般的呼吸器,不死老乔一身诡异的造型令人不寒而栗。他的朋克造型固然抢镜,但本片更可贵在给每个角色,甚至配角都下足了功夫。麦克斯的小强生命力,弗瑞奥萨的干练短发和机械臂,还有满眼血丝的对老乔的最后宣言;侏儒军师长短不一的四肢,Live吉他手奇异包裹下模糊的五官,另两个寡头的子弹披风和臃肿巨脚,战争男孩们的烟熏妆和精致的纹身。那5个后宫更是色香味各异,有龙女无暇型,有海滩辣妈型,有中东异域风情型,有红发大方型,还有斯德哥尔摩症候型,绝非一般好莱坞电影里过目即忘的尖叫花瓶。后来加入的一干巾帼英雄更是老当益壮,在末世的沧桑里又显现出另一种耀眼的美感。
从中不难发现是本片对女性的重视,好人一方只有2个男性(1个还是倒戈过来的),却有10来个耀眼的女性。她们尽显独立坚强,以及追寻自由意志的决心与自尊。虽不至于说这是女权主义电影,但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诚然,这一切人设背后有原著漫画撑腰,但你也要知道从虚描的漫画改成现实中的真人,还要结合演员本来的特征,这里面的智慧和想象力绝不比完全原创少。
本片的故事不复杂,同时做到了和视听效果一样的酷、燃、爽快、干脆。比如,并没有着力刻画Boss老乔有多坏,但从warboy被他看一眼就激动的要慷慨赴死就能管中窥豹。老乔治下之外还有其他族群,峡谷里的劫掠者,荒沼里的乌鸦人,都没多少笔墨,却依然描绘出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主角勇士们向梦中的庇护所挺进,却不知梦中的目的地并不存在。地球已然是一片废土,他们的救赎就在出发的地方。男女主角并肩浴血奋战惺惺相惜,却到最后也没有婆婆妈妈的爱情戏,结尾泯然一笑消失在人海,也是令人拍案称爽,唯可惜没给影院观众留下尿点。

正如豆瓣网友的评论——背井离乡七千天,无一日不惦念。不论眼下多苦,相信只要回头就有希望,因为那里是丰饶的绿洲。但这终究只是个幻觉。离开家乡越久,幻觉越严重。你以为逃离能解决一切,但真正的胜者不是寻找Green Land的人,而是改变Waste Land的人。
本片唯一的一点缺憾大概是结局,和2年前马特·达蒙演的那部《Elysium》的结局一样,你把原来压迫者独享的资源无序地开放给穷苦大众,这必然是不可持续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享受不到资源。当然左翼编剧们不是这么想问题的。当然我来看这片也不是来探讨人类社会关系的。
一部好电影,并不一定要反映多么沉重的社会现实,或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就是一场大追车,但它把这场追车的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那就足以名垂影史。
8.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