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部历史剧好看?因为它揭示了一些官场的现实(古今通用),因为它塑造了一些真实有血肉的人物,因为它的戏剧冲突不狗血。这三个优点其实是一体的。比如嘉靖,你很难说他是个“好皇帝”还是“坏皇帝”,祖国文艺作品里必有的对人和事物的二元划分在此不起作用。但如果我们能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就不难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了。
嘉靖中后期崇信道术,无心理政,因而二十多年不上朝,把国事交给以严嵩父子为首的内阁。他对严党的贪腐肯定有所耳闻,只不过严嵩替他管了那么多事,适度的捞点好处就睁只眼闭只眼。那为什么不让海瑞这样既能管事又不贪腐的人来干呢?海瑞这个人,于古与今都是一朵奇葩,换句话说就是文艺作品里的xx党员。但嘉靖不是党员啊,自己也想从国库捞钱修宫殿不是。文武百官也不是党员,让海瑞凡事问大明律法不论人性的人管大事,大家是没法活下去的。这里就要说到大明律法和体制问题。古往今来中国的制度常是理想化的,即寄希望于官员的道德,而忽视官员的人性。比如剧中贪官郑必昌就说过,一省巡抚一年俸禄才158两白银,而巡抚的权力想要贪腐几十万两易如反掌。权力与待遇的巨大反差,世上除了海瑞没人把持得住。并且贪腐也不是天下最大的事,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则更加重要,所以严嵩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
但这个国家毕竟是朱家的不是严家的,家天下的问题就是,整个官僚集团都是替皇帝打工的,自己利益为上,国家利益为次,这和皇帝是有利益冲突的。基于这个利益冲突,嘉靖也重用徐阶一派,意在制衡严党。对官僚集团的贪腐,既然无法制止,他就也想加进来捞一把。结果严党胃口太大,分给嘉靖的少了,嘉靖才终于怒了,打倒了严党。
这部电视剧好就好在它把这些关系演绎的淋漓尽致。陈宝国演的嘉靖无疑是个中核心人物,一个深谙权术,身居深宫又对上层官场洞若观火,同时自身也相当腐败的形象,虽然比历史上只求修道啥也不管的嘉靖有所拔高(尤其是最后一集一下子拔高的太厉害),但着实堪称一个十分有戏的人物。
第二生动的应该是严嵩,老奸巨猾的典型,表面文章做足,贪腐力求不留痕迹并且拿捏好皇帝的脾气,面对对手徐阶他也十分和气,因为他明白这是皇帝的制衡,挤走了徐阶还有别人。无奈严党尾大不掉,儿子飞扬跋扈,鄢懋卿之流贪污又没有节制,他一面要伺候好皇帝,一面又要给手下擦屁股,一把年纪了也透着无限无奈。
排位第三的应该是以吕芳为首的司礼监太监们。太监和大臣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没有家族和师门之类的靠山,他们的生死富贵全靠皇帝,他们能熬下去也要托高级太监的照顾。他们和皇帝的利益冲突比大臣们小,这也是历史上许多皇帝无比信任太监的原因。所谓的“司礼监批红”便是一个例子,本该皇帝审批的奏章,20多年不上朝的嘉靖更不会看,全交由太监代笔了。离皇帝最近也是最危险的,他们战战兢兢夹缝求存。
另外不能不提的还有胡宗宪。虽然本剧也把他洗白了一些,但这个人物仍不乏代表性。毁堤淹田一案,他一开始被蒙在鼓里,是个完全的受害者,但办案时为了国策大局,还是包庇了江南织造局和浙江的省级官员。主持抗倭时,“国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而胡宗宪是严嵩的人。当严嵩密令胡宗宪怠缓剿倭,弄成长期战事,这样就没人敢动严嵩时,胡宗宪从国家利益出发又断然无视了。与海瑞那样理想主义的直筒子清流相比,还是胡宗宪识大体懂人情会变通,这样的人虽没有海瑞那样义正词严,却是能真正在复杂的官场办实事的人。因为最懂官场又想做实事,他大概是剧中上下求索不得最危险最痛苦的一个人物。
而海瑞一家和李时珍之流我就看不过眼了,全一副党员脸,从他们身上看不到真实的人性。这也反映了本剧作为国产电视剧在历史观上的一个短板,即还是寄希望官员能以海瑞为榜样做无私的公仆,老百姓也是以摊上青天大老爷为福分,而并未探讨如何从人性本质出发,来改进这个体制。
7.5分。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4/10/ming-dynasty-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