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ance to the cloud

返程的飞机是傍晚,云层上的风景太美,夕阳洒满冰天雪地的诗意感。哥正看的出神,突然发现一个像刚刚孵出来的小鱼苗的,那么细那么小的东西,在云层里游动。仔细一看,靠,是一架刚刚起飞穿过云层的飞机。从尾翼高高翘起的蓝色来判断,大概还是汉莎的。一瞬间,我被打击到了。从那刚刚穿出云层的飞机来判断,我们离云层是非常非常远的,以至于民航飞机看起来像小鱼苗。可之前,我一直以为我们贴着云层在飞。
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书里说,人是通过左右眼之间的视差来建立纵深感的。小baby是木有纵深感的,这个需要经验的累积来培养。而这种经验的建立是基于我们熟悉的形状和尺寸的。云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她具体的尺寸,所以在飞机上,是没有办法判断和云之间的距离的。

那么半个小时,我都沉浸在人其实利用经验在认识世界,在超出经验的领域充满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局限性的沮丧感里。

然后偶又想到了另一片cloud,那个每个人都在谈论的云技术。
Business Object在BI4.1 SP7之后不会再发布新的SP了。而现在做到SP3。这个当年蓬勃发展的小公司在鼎盛时期被SAP收购。我现在在反省当年公司的策略是不是错了。我们其实一直没有办法占有的中小型公司数据分析业务,BOBJ做的很好。安装很轻量,使用非常有弹性,可以和各种数据源整合。而被收购之后,sap给bobj的定位是为大客户服务,于是bobj产品构架的局限性立刻就暴露出来了。痛苦的整合了那么多年之后,SAP终于打算主攻新的产品而放弃BOBJ了。于是那块中小型公司的业务我们还是没有份。在BOBJ的IMS做事情的时候,他们的测试方式很有趣,你可以在一个页面上打入想要的测试环境的IO,DB,BOE的版本,然后一个虚拟机就生成了,我们就用这个虚拟机去连客户的数据源然后重现问题。这个在云技术被到处谈论之前就存在了。
其实是一个多么成熟的云技术啊。结合BOBJ的灵活性和使用的方便性,攻占中小客户多好。为什么一定要让bobj去做不擅长的事情。
在大数据的年代(大数据大概又是一片不知道距离的云),海量数据是没有可读性的,数据整理分析才能让数据转变为价值。这种需求不仅大公司有,小公司也有。淘宝可以做数据分析然后卖服务给卖家,是不是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

发散太过了。本来是个很文艺的开头。算了,收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