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对话

离开米国前的倒数第二个礼拜,第一次有机会和印度阿三哥一起出台。以前从来没和印度人正经地聊过天,而印度,又一直是一种迷雾般的神存在,我免不了问了很多初级的问题满足一些好奇心。于是,我们就开始互相普及基本国情。

 

阿三哥:中国圣诞节放几天假?(后来我发现,他只是想抱怨美国只放一天假这件事,印度公休假太多了)

我:我们不放假。

三:(极度惊异状)为什么?

我:(莫名)因为那是中国……

三:但是你们有很多天主教徒啊!

我:(…)哪有,不是啊,中国天主教徒很少的。

三:你不就是天主教徒么?

我:!!!什么???我不是啊!(轮到我惊诧了)

三:(更加不解)那你为什么叫Cathy?!

我:@#¥%……

三:那中国人婚礼上为什么穿白纱?!

我:&*^%¥#……虽然我们穿白纱但从来不去教堂好嘛, 我们只在酒店摆酒好嘛……

三:所以Mike也不是天主教徒么?

我:(拼命点头)对啊对啊,中国人大多不信教,不要被他们的英文名蒙蔽了。

三:(无奈)原来这样啊…… 我一直都觉得奇怪,怎么中国人那么多都是天主教徒……

……(此处略去若干字)

三:那你们的庙里供的什么神?

我:大多数是佛祖。

三:但佛祖是素食者啊?(他狡猾地笑了一下,他也知道素食者在中国并不好过)

我:……所以我告诉过你嘛,中国人大多不信教。(我们才不像你们,全国人民都不吃肉,吃肉的还不吃牛和猪……怪不得佛教在印度那么小众,你们都爱跟自己过不去啊)

三:那你知道佛祖是怎么成为佛祖的么?

我:知道一点。

三:我也知道一个版本。事实上,在印度只流传着一个版本,但我觉得那不一定是真的……

我:……(满腔疑问,什么意思呀,跟我探讨佛教起源?但是我不知道释迦摩尼和菩提树用英语怎么说,所以决定用沉默扼杀这个话题)

 

我一直以为,在认识了 Extra Li(李多余)之后,外国友人们会对中国人的英文名有个正确的预期,不会太认真对待。显然这个阿三哥还没学会这一点。现在他遇到了叫Cathy却不信教的人,知道有人穿白纱却在酒店举行婚礼,还有人一边拜佛一边吃肉…… 什么时候,中国人变成这么尴尬的形象?

也许,他们终究无法理解,英文名这个东西在中国存在的原因和诉求。窃以为,这与中国在近代史上所受的极端屈辱造成深入骨髓的自卑心理有关。可是,我们所谓的“常见英文名”,有多少是没有宗教色彩的呢?本来是一种趋同的迁就,却变成了拙劣的模仿……

英文名暂且不说,那么,白色婚纱和西式婚礼的压倒性风靡,又是怎么回事呢?三哥对我说:我们都是很注重传统的国家,所以很多事情容易互相理解。当他告诉我他不想在美国工作是因为离家太远,他想待在每个周末都可以飞回家的地方,那是我最震惊的时刻之一(要知道他未婚没女友,他指的是父母的家),我说你真是太特别了,要知道在中国,这种话只有我对人家说的份儿,不可能有一个男的对我如此倾诉。我同意中国和印度有很多共同点: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屈辱的近代史、还有正在涌起的移民热潮。这两个国家,都卯着劲儿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站起来了,也许就因为这些共同点,让我们在政治上一直都是竞争对手,无法成为朋友。我知道,中国的文化从古至今一脉相承,这一点没有其他国家可以相比,但是,今天的中国人究竟是不是注重传统?这点我却不敢肯定。当然在这位外国友人面前,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啊是啊,我们都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所以也看重家庭,不像这些西方人,完全不把父母放在心上~

梦想及其他——破产姐妹短评

破产姐妹迈入了第三季,各方面的梗都似乎不那么好笑,也不那么感人了。

但是不可否认,破产姐妹很好地阐述了那被说了几十年的美国梦,粗糙质朴,敢想敢做,也敢输。

那小小的餐厅简直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破产的大小姐CAROLINE,心软嘴硬的穷女王MAX,成天被嘲笑的亚裔老板HAN,每次上场都被喝彩的波兰移民SOPHIE,表面风骚但某种程度上惊人地传统的东欧(?)厨子OLEG,悠闲但是看上去颇有故事的黑人收银员EARL。

多数人都在自己的美国梦里蹒跚。

第一季里面我们跟两位女主一起计算着开店基金,第二季里为她们的小店业绩担忧为最后的关张叹息,看到CAROLINE和MAX一路争执一路互相鼓励地走来,看到SOPHIE的湖边小屋成为泡影。

到了第三季,每个人仍然在跌跌撞撞地向前。没有谁放弃了希望。

这便是剧集吸引人的最后一个点了。

======

MAX和CAROLINE之间,说不上谁是谁的贵人——虽然我觉得MAX碰到CAROLINE是碰到贵人了,但其实收留她做蛋糕又爆好吃的MAX又何尝不是她的贵人呢——这是一种非常令人羡慕的美国好闺蜜模式。想吵就大声吵,说动手就动手,但理清问题,平息下来之后,仍然是互相扶持的好搭档。

再说HAN,他在第三季里面黑化得有些突兀——或者我们可以理解成每个月的情绪波动?——但是第二季里他挺身而出把摄制组赶出饭店那一幕确实非常感人,小身板都高大了许多。

至于OLEG和SOPHIE,请务必要复合!

以上。

梦游太空

我躺在一个极小的太空梭里,被注射了不明液体,感觉血液渐渐冷却……

醒过来竟发现已身处太空,所乘坐的太空梭极小,我动惮不得,宛如只身飘荡在虚空中。悬浮在无限空间中那身无所依的感觉,既心慌又激动。眼前便是布满繁星的黑色–密度大过我在地球上任何角落所见到的。忽然间我看到了硕大的蔚蓝的地球,镶着白色的大气层边,那是黑色宇宙中最鲜明的亮色。正恍惚间,太空梭靠近了太空站,最终停泊在了入口边。竟然,我需要自己爬进去,倘若一脚踏空,便永远漂浮在虚空里了。

来不及继续欣赏地球,连滚带爬的进去。回想方才飘荡在空中的记忆,美妙万分。已有诸位旅伴(同事)在太空站中闲坐,正商议后半程前往月球的事宜。正激动间,玮哥告诉我,我们这几个人一共要40万美元,你从中国出发,我们从马尔文出发,可能费用还不一样。

我怎么都没想过价格!回味无穷变为满心焦急。尝试找工作人员取消后半程旅行,无法取消;改低舱位,没得改!(太空船还分舱位?)

肿么办肿么办!一掏手机,竟然有3G网络。赶忙上招行网银,未出账单里赫然一列:26万美元!

啊!一阵心急火燎,睁开眼。僵卧松鼠山小破床上。没欠人26万美元!呼呼,赶紧回忆回忆那惊艳的太空,写下来写下来。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3/11/space-odessey

——————————————————————————

梦的解析:

前一段看了Gravity,感官记忆尚存;许久不曾长途旅行,久未释放到开阔曼妙的空间中;近来倾家荡产,囊中羞涩,营生压力不小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养成了一个习惯,看书总是拖拖拉拉,看了一半的书可能会被搁置一边,然后开始看另一个半本,再看另一个半本……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记得,哪本书是看过一半的了。龙应台的这本《大江大海1949》就是这样,我已经不知道第一次翻开它是什么时候,只知道它已被尘封许久。

我并没有超强的记忆力,隔这么久之后再次翻开这本书,前面的故事,已在我记忆里支离破碎。所幸这书前后依赖并不强,每个部分都可以独立拿来读,并且依然很吸引人。从书名就看得出书里的故事是什么年代的,这样的故事由一个台湾人笔下写出,无怪乎我在豆瓣上都搜不到它。

感觉得到,作者做了很大努力,想要拨开迷雾、摒弃成见,讲述一些真实的历史故事,这不是教科书上的大事记,而是很多小人物的生命抉择,很多家族的悲欢离合。

以前没有读过龙应台的文章,但在这本书里,处处充斥着一股柔软的力量,不似摧枯拉朽的狂风巨浪,却如润物无声的毛毛细雨,娓娓道来之间,就让人的心,变得纤细、温柔。用作家自己的话说,那个年代,“天崩地裂,死生契阔”。我们所熟知的,大多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而每一个被历史车轮碾过的家庭和个人,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看过天崩地裂,走过死生契阔,那些故事,多半都已尘封,深藏在僻静的角落。这本书想要做的,就是在那一代人集体离我们而去之前,抓住那小小的尾巴,告诉人们,那个年代,在烽火连天的背后,渺小的个人,究竟是怎样存在着。

读完之后,忍住深深的叹息。在网上随便搜了一下,发现这本书是引起很大争议的,有人说她修史不正,有人怨她偷窃成果。看多了现在互联网上的口诛笔伐,对于这些争议,反而觉得正常了。要想没有争议么?那除非你的东西没人看到。

读了龙氏的文章,我才注意到,自己对那个年代的认识,原来是那么贫乏,而且很多都来自于影视作品里的呈现,几乎从没有认真思考过。离我们最近,影响我们最大的一段历史,在我心中,血淋淋地残酷,却也冷冰冰地简单:它是地道战、地雷战的同仇敌忾;是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绝;是董存瑞、邱少云的壮烈牺牲;是“烈士的鲜血染红国旗一角”的口号。所有的人物、事件,都只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我忽略了,那段历史,其实应该是最有血有肉的。再引用作者的一句话:“一九四九是个大分水岭,决定了现代中国,以至香港、台湾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的一切,都是从六十年前开始的。如果要在二十世纪挑出最重要的一年,我会挑一九四九。”她说六十年前,因为这本书是2009年出的。

龙应台在台湾出生,所以一开篇,她就以“失败者”的后代自居,这本书,就是一个自称为失败者后代的人,观察、思考后,展开的一幅历史画卷,所不同的是,这幅画卷透过一个个小水滴的折射,用鲜活的生命和丰沛的感情,诠释了大江大海。

有些历史,不该被忘记,哪怕,它是出自台湾散文作家的笔下。

美国梦和中国梦

最近看了部美国励志片,叫《十月的天空》。讲的是1957年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小矿村里的青年受震撼决心自己做火箭的故事。最近也看了部中国励志片,叫《中国合伙人》。讲的是1990年代新东方三位创始人发迹的故事。

都很主旋律,都很会煽情,电影的视听语言都很工业化(换言之成熟),但我还是感觉到了不少不一样的东西。《十月的天空》的人物都相当模式化,说教中却都带有些许感动点。在主旋律音乐中,老师在病榻上含泪看着火箭升空明显是煽过了,但她说的一席话“我教书一辈子,真希望能教出一两个有出息的”,确实应该也是千千万万老师埋在平凡的年复一年中的小小夙愿吧。执拗的父亲极力阻挠火箭小组希望子承父业亦属寻常,但他并非一个负面角色,他的坚强支撑了整个矿山乃至小镇,结尾儿子对他说“我真正的偶像是执拗坚强的父亲”还是道出了天下父子间最感人的一面。

p1275994944

而矿难发生父亲下落不明时,母亲面无表情的说“我不会为逞英雄的他流一滴眼泪”,镜头一转,倒映出墙上那无尽的雨帘,这一幕母亲心中的泪既完整道出了这个人物,也是全片最赞的镜头。

p2156750211

当然最励志的还是片尾的那些真实原型人物的影像,尤其是主角原型真是NASA科学家的一幕出现时。其实他们的火箭也就飞了几英里高,没有帮到美国的太空竞赛,没有改变世界。NASA科学家虽然高端,但似乎也不完全符合中国人心中的“成功”。但他们找到了自我,实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我想这就是美国梦。

p1999720046

再说说中国梦。所谓“中国梦”是近期官方主推的一波宣传攻势,《中国合伙人》也是此浪潮下的一个衍生物。宣传往往意味着虚幻的画饼,真正中国梦的黄金年代应该早已过去–那正是俞敏洪们发迹的1990年代。而1990年代人们心中装载的却是“美国梦”(中国留学生的),清华北大的学生削尖了脑袋不顾一切的要出国刷盘子,那是对被压抑理想的强烈反弹和对命运的巨大期待。陈可辛的视听语言基本无可挑剔,黄晓明也惊人的第一次意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觉得他那么帅。在各种悲欢离合之后,终于到了实现梦想的结尾。

p1959304553

但这部分实在是恶心到我了,原来所谓中国梦就是到原先怠慢自己的餐馆女招待那里找回存在感,原来把自己名字镶到人家门框上才是终极梦想。面对那个会议上黄晓明和邓超长篇累牍中国梦宣言,那几个美国演员大概跟抗日剧里的日本演员一样莫名其妙吧。这种盛气凌人的宣言骨子里是深不见底的自卑。其实和做NASA科学家一样,发大财完全是一个很好的个人梦想(一种“美国梦”),真实的俞敏洪就借此找到了自我并实现。但令人惊恐的是,这同时还是其他几亿人的共同幻觉,而他们甚至不知自我为何物。这部电影最恶劣的地方,则是把这种“屌丝逆袭成土豪”的幻觉鼓吹成“中国梦”。这是一种恶俗的幻觉,和同样在片尾出现的真实人物们无关,和现实世界无关。

p1965110620

p2260440651

后来想想,十几亿人就是吃这套,而且吃得很香。闹太套。

7分;6分。

肯尼亚看图说话(三)

继续马赛马拉,在这个大草原上,每天都上演着惊心动魄的求生故事。而这里的主角,毫无疑问应该是角马吧。这是一种很迟钝的生物,到了马拉就知道,他们是以数量取胜的。看远处密密麻麻像蚂蚁一样的,全都是角马大军……

这种生物喜欢用后蹄挠痒,虽然它做这动作无比自然,但每次看到还是忍不住要惊一下。这张图里最右边那只就正进行着这个有点滑稽的举动。

在这个季节来到马拉,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看角马过河。弯弯曲曲的马拉河两岸都挺陡峭,过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更遑论河里还潜伏着无数河马和鳄鱼。河马最喜欢的事就是在泥潭里睡觉,看这一大群睡得多开心啊。

鳄鱼也不是喜欢运动的物种,总是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等待机会的到来。河马可不怕鳄鱼,大家一起晒太阳~

过河中的一小群角马。他们是排成队游过岸的,而并不是走的。

金合欢上的守望者。

路由器君是最好拍的模特,容易发现而且动作缓慢,经常一动不动待好久,悠长的脖子和苗条的身段,随便一摆都是张漂亮的图画。

知道下面这张图是什么?这是雄鸵鸟在跳奇特的求偶舞蹈。它蹲在地上,一边摆动翅膀一边甩着脖子,还用脑袋敲打自己的身体,发出很响的噗噗声,节奏均匀,像是为它的舞蹈打着节拍。

这舞蹈从离雌鸵鸟很远的地方就开始跳,跳一会走近一点,再跳一会。终于接近雌鸵鸟了。别看雌鸵鸟矜持地背过身装作不理不睬,但她的奇特动作正鼓舞着雄鸵鸟。

结满酸果实的香肠树。

回旅店路上遇到一群归途中的狒狒。这一只坐姿多么端正。

马拉的边上有一些马赛人的村落可供参观 ,很难相信他们依然保持着原始传统的生活方式。村里的小孩和牲畜。

一边唱歌一边跳着欢迎客人的舞蹈。

表演传统的技艺:钻木取火。

近观马赛人的房屋。

他们的房子只有很小很小的通风孔,所以里面又黑又闷,这已经是开了闪光灯捕捉到的一群人围坐在屋子正中的主厅做饭的情形。

看了这房子,就知道他们为什么总是显得那么悠闲,在屋外晒太阳了。除了睡觉的时候,为什么会需要待在这样的房子里呢。马赛人不种庄稼,主要靠放牧生活,所以男人们最主要的工作只是看守牲畜而已,村里劳务,包括盖房子都是女人完成,无怪乎见到他们总是一副安逸清闲的神情。

最后,上一小段角马过河的视频,也是 iPhone 5 拍摄。据说角马过河途中有鳄鱼突然冲出来,不过眼拙的我没有看见……

角马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