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

零八年之后,这是第一次在国内过十一。三年的轮回,将我从田园牧歌拉回现实。

每被问到黄金周怎么过,都感到无所适从,好像已经忘记了,要怎么过……

《环形使者》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2/09/looper/

从一开始本片就带有些略显诡异的气氛:干热的玉米地里,化妆古怪的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下称囧瑟夫)手持大口径便携武器对着地上的一块塑料布发呆,一边练习法语。后来的一些动作戏更是带有cult风,*剧透提示*比如布鲁斯·威利斯刚出场时殴打囧瑟夫,用远景来拍就像是一场儿戏;布鲁斯·威利斯脑袋都分不出正反面了,但还是站着不动扫光敌人总部所有人包括一直很吊的Boss;囧瑟夫对着柏油路扫射溅起尘埃隐藏自己再把骑在很傻的飞行器上的长的很像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一个呆逼干掉,这些桥段不知说2好还是cult好,也许是导演想追求的独特风格。那个牛逼的孩子,在楼梯上滑一跤就拆一次房子,不知道他们家每年的装修费几何?

再者,未来的天朝可牛x了,带有某人头像的纸币全世界黑市通用,上海外滩甚是牛x,东方明珠旁边建了座吉隆坡双子塔,最大特色是满眼广告,居然看到了京东360buy,那个出现次数最多的“东莞松山湖”是什么玩意?而许晴的出场把仅有的一点科幻感都拖入狗血池,个中种种,难以名状。她和布鲁斯·威利斯来电率为0,那一段或许是本片最高的cult境界。

时间旅行的科幻片,逻辑一直是个问题。有如广大爱情穿越剧罔顾一切逻辑的,有如《午夜巴黎》走文艺范儿的,有如《土拨鼠日》每日reset的,有如《死亡幻觉》走神棍路线的,也有如《无极》走向奇葩的。《回到未来》和《12猴子》算是其中比较顾及逻辑的,而《环形使者》的做法算是谨慎的,穿越的人通常在到达的第一秒钟就被爆头,以免引发过多矛盾。不过本片也很好的运用了一些时间旅行的设定来制造戏剧冲突。奉命杀掉未来的自己,但是能拿一大堆金条过剩下30年,你会怎么办。30年后大限已至却又反悔,逃回30年前想把30年后要杀自己的狂暴的雇主在儿童时代干掉,但这样30年前奉命杀人的自己则因任务失败而被追杀,于是有了追杀未来的自己而未来的自己怕消失而不敢还击的好戏。有趣的是年轻版做的任何事情老年版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因为那是自己的“记忆”。而那雇主则是因为在儿童时代见证自己娘亲在被前来杀自己的老年版杀手干掉,才变为狂暴人士…… 那最后怎么才能了断这些孽债,应该也不难想到了吧?

剧情框架设定的不错,但是细节处理的太粗糙。比如许晴和布鲁斯·威利斯的牵强感情,比如那些可能是有意为之的粗糙动作戏,但是看起来这仍是国庆档唯一能看的电影。

6.5分。

Memento

说起来我的大学生活也挺糟糕的,你完全无法想象我对高频线路、信号与系统、DSP的厌恶,连抄作业都会嫌他们占用了我的欢乐时光,所以连带着当时连学校都不是特别喜欢。但是一条街却从未被讨厌过,每次从本部回来我都会往这里绕,对南区的每一个人来说,在这里的记忆就像纹身一般深入肌理。突然说要拆,那感觉可想而知。

其实从进学校开始,有些店就一直搬来搬去,然后似乎顺理成章地消失,惋惜惋惜找到替代品最后也就算了。

那完全是因为青春作伴,无需回忆。

而现在再说什么最坚固的是记忆只有记忆无法被摧毁,完全就是对现状无力颠覆的安慰,因为连可以凭的栏都没有了。

比如庆云书店变成了外贸原单店最后用木板整个被钉起来,比如关门促销的标签,比如透过玻璃门看到学人书店全部空了,只剩墙上图书分类的标签,和门口那张写着“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服务,淘宝店XXXXX”的纸。

最后能说的只有,谢谢,我真的享受过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再见。

我和电影的缘分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2/09/understanding-movies/

我和电影的缘分,始于2004年。我的大学生涯是相当糟糕的回忆,而学校图书馆五楼只要3块钱就能看2片的电影放映厅是我为数不多的惊喜之一。只要3块钱就可看2片,每周末5个场次10部电影。起初我和所有人一样,在这里花3块钱看大片,比如那时刚上映《无极》,以及后来的《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神话》什么的。逐渐的我发现这里是打发乏味的上海西南某高校生活的好去处,我在这里第一次看了许多从小久仰大名的片子,从近20年的《泰坦尼克号》、《勇敢的心》、《英国病人》、《燃情岁月》,到更加久远的《美国往事》、《教父》、《宾虚》、《乱世佳人》…… 有时候还有三集连放,比如《虎胆龙威》1-3、《碟中谍》1-3、《无间道》1-3我都是坐在这个放映厅里一气呵成的。每逢周末我就端坐在第一排的正中央,放映员叔叔不久就认识我了。可以说我的电影口味是被他启蒙的,也就是好莱坞传统经典口味。

每每在那两三小时间,我忘却了世间的一切,忘却了自己是谁,我在伦敦行刑台上的“FREEDOM!!!”声中头皮发麻,我在纳粹集中营里目睹爸爸跟儿子最后一次捉迷藏而流泪,我在蒙大拿的壮丽山河间为三兄弟的传奇而陶醉,我被白瑞德和斯嘉丽那洞悉对方的对视所征服。电影带我逃离这乏味窒息的世界,给我一个个现实中毫无可能拥有神奇体验。

这样神奇体验自然不能随电影的结束而永远消失,我想把它们记录下来。自打下这决心开始,到现在将近7年了,800多部电影800多篇,没有例外。这也是我所谓“影评”的由来,应该叫观后感更为准确。早期的很粗糙,后来的像样点,不求专业,对得起自己便行。

后来一个熟识的朋友家里是电影制片厂的,她带我进入了普通影迷的领域,诸如《天使爱美丽》和《海上钢琴师》这种。我逐渐认识到电影不仅仅是一种通过带精彩画面讲故事的娱乐手段,它还可以刻画一个人物,描绘一个时代,展现一种情怀。偶然间电影泰斗塔可夫斯基的一句话戳中了我:“电影,就是雕刻时光。”虽然看老塔的电影对我仍然不啻为一种折磨,但这句高度凝练又充满诗意的话的确最符合我所要赞美的电影的魔力。

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大家关注的是获奖者揭晓的那一刻,而更令我激动的可能是得奖者的感言。虽然大部分都是看来甚是乏味各种thank you,但我明白,这一刻不是属于电视机前的观众的,而是属于这个获奖者一个人的。无论是最耀眼的影帝影后还是音效剪辑n人组中没有发言的一员,站在这个舞台上,握着小金人朝全世界致意,这是自己热爱的事业的巅峰时刻。我总感到热血澎湃,我深深的羡慕他们每一个人。

即便这只是我永远不会实现的梦想,但不妨碍它促使我更加渴望的了解电影。随着看片视野的扩大,我心里有几个疑问:什么样的电影才是部好电影,为什么许多人说《阿凡达》好,我说《乱世佳人》好,而电影专业人士都说《公民凯恩》好?为什么导演是电影的核心,导演究竟是如何工作的?什么样的演员是好演员,是演谁像谁的好还是演谁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的好?

这时候我遇到了《认识电影》,它把电影的各个元素分章解构,让读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了解每个元素是如何影响整部电影的表现力的。如获至宝的我做了史无前例的精读,为每一章建立一个豆列,把书中提到的所有电影罗列其中,并将主要的知识点和闪光点记录于其下,想来这笔记也有数万字了吧。

摄影(主要是每帧画面的构图)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373085/

场面调度(导演的主要功力所在)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373842/

运动(镜头的运动和扭曲)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376237/

剪辑(电影风格的奠定元素)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389515/

声音(音乐、音效、台词、潜台词)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393080/

表演(性格演员和方法派的划分回答了我关于好演员的困惑)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396757/

戏剧(剧场和电影的不同)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402746/

故事(叙事方法)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404100/

编剧(剧本)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428306/

意识形态(电影表达的价值观)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446630/

理论(影评的学问)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579846/

综论(拿《公民凯恩》把前面各大元素涮一遍)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658562/

本书不卖弄专业术语,语言平易近人但不失专业,选用的电影不断更新以适应普通读者。它并非告诉你你哪部电影好哪部电影坏的影评书,它让读者形成自身对电影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具备自己的判断力。从中我不仅得到了前面疑问的答案,还了解到了究竟是什么带动了我的情绪,是什么给了我各种各样的暗示。这其中台词和大哭大笑所占的比重并不大,这也正是电影和电视剧的关键区别。我也认识到了为什么有的电影能数十年流传不衰,为什么有的电影当下火爆后会迅速销声匿迹。

需要如此之多的元素的无边无际的娴熟、用心、创意的应用,使我更深刻的信服电影绝对是一门艺术而非技术,更加崇拜把这一切呈现给我的魔术师们。

《敢死队2》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2/09/the-expendables-2/

画面风格完全是街机射击游戏,尤以飞溅的血浆的特征为最,效果不错。主角们自然是永不中弹的,格斗类动作戏也是传统风格,你一拳我一式,尚格·云顿得以秀两脚招牌旋风踢。施瓦辛格和布鲁斯·威利斯虽戏份不多但总算出手了,算是给面子。不过这么多人欺负一个尚格·云顿,太过混了。

除此之外,比想象的还要粗糙一点。剧情极度简单粗线条,居然还有那么多老套到不忍卒看的文戏充塞篇幅,让这帮以面瘫为首的粗糙男情何以堪。一些用以辅助的笑料也比较无聊。最不顺眼的还是余男,她算哪根葱可以加入夕阳红别动队?还从头至尾死撑一幅臭脸,真有一脚踹过去的冲动。难道美国人觉得这样子很酷?

史泰龙、斯坦森、施瓦辛格、威利斯、尚格云顿、喷气机李、龙格尔、查克诺瑞斯、海姆斯沃斯,下一集可以再召哈里森福特、席格、成龙,日薄西山的凯奇和特拉沃尔塔也可以考虑。不过话说这批人淡出荧幕后,纯肌肉动作片估计也要成为历史了。现在有阿凡达这样的后继者,演员不需要会武打也能玩炫,但总比这批肌肉男少了点简单粗暴的乐趣。《敢死队》系列虽然粗糙,但也是这个类型片最后的挽歌了。

6分。

《教皇诞生》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2/09/habemus-papam/

《教皇诞生》是今年电影节我错过的电影,它一个题材新颖的电影。教皇选举的特殊性造就了本片的戏剧性。新教皇由红衣主教们投票选出,但新教皇却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而十分惶恐而闭门不出,教皇一刻不登上阳台,红衣主教们就被关在教皇宫里以防泄密,连被请来给教皇做心理咨询的心理医生也一同被困。在这样有意思的设定下,集编剧导演主演一身的南尼·莫莱蒂(演心理医生),将梵蒂冈教廷从刻板形象中拉回我们平凡人中间。

看到新教皇缺乏自信,我们很容易想起另一部电影《国王的演讲》,那是一部正统的励志片,主角通过努力最后克服困难做了个好国王。而《教皇诞生》一开始的停电和有红衣主教跌倒就预示着本片那若有若无的喜剧色彩,也预示着与前者不同的真实主题。以下略微剧透。

被集体关禁闭之后,百无聊赖而打发时间的红衣主教们愈发回归真实,有玩拼图的,有踩电单车的,有远道而来时刻想溜出去观光的,有打牌做对家不满意吵架的,有跟随假教皇放的音乐翩翩起舞的,同样百无聊赖的心理医生干脆组织了一场国际老年排球赛,“瑞士卫兵队”因为年龄优势还被取消了参赛资格。教皇宫俨然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看到一群红衣主教们教皇宫院子里打排球,我们不得不佩服意大利人的想象力,试想中央xx局委员在中x海举办一场排球赛该是怎样的景象。与此同时,冒充教皇的瑞士卫兵在教皇房间里大快朵颐、看电视、听音乐,好不开心。这一切看似一场闹剧,但无神论导演控制好了力度,严肃的镜头机位和轻松的气氛结合,让喜剧色彩时隐时现,并没有显示出多少对教廷的不尊重,反而拉近了老态龙钟的主教们和普通人的距离。同时,心理医生也通过和主教们辩论以及朗诵圣经,来从更人性而非神性的角度来解读宗教,不过点到即止。

主教们身体被困,离家出走的教皇则精神受困。他被彻底还原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当年落榜的表演考生,一个寻求心理咨询的老人,游走在罗马的大街小巷,与更多普通人多方接触,重拾了自己曾有的梦想,和自己永远不会有的孩子有了互动,当观众都以为他调整好自己准备勇于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正视自己的内心。也正是片尾他的那段演讲让本片摆脱了讥讽天主教的嫌疑,原来本片只是借教皇选举这个题材设定,来讲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审视自己。这可能比励志用于承担引领10亿人的大业更加重要?联想到我们,我们也有许多“被赋予”的责任,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一下这位教皇来好好想想呢。

尽管如此,我相信梵蒂冈一定会抵制这部电影。同时我也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拍出一部《总书记诞生》,不用是讽喻片,能拉近他们和人民的距离,也是大功一件。

7分。

《普罗米修斯》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2/09/prometheus/

电影的最后一幕告诉我们,《异形》第一集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30多年后来拍前传了。放心,这不算剧透。

开篇宏伟的航拍场景,我想怎么那么像冰岛啊,紧接着,一个外星人站在一个瀑布前服毒自杀。那瀑布怎么那么像Dettifoss啊,也许很多瀑布都长这样?回家一查,还真的就是它,摄制组带着那么多设备在Dettifoss那坑爹的鬼路开20多公里去取景真不容易。后面还出现了绿色和荒凉完美结合的苏格兰高地的Isle of Skye,哎呀,那可是值得玩一个星期的地方呢。想来拍外星场景还是冰岛和苏格兰合适,荒野控表示这是全片最受用的两幕。

从冰岛苏格兰风光转到人类仰望星空时思考的终极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创造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疑问,人类飞船普罗米修斯号飞越宇宙,去追根溯源。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创造了人类的泰坦族,然后过于关心人类诸如偷盗天火而被宙斯惩罚。本片中的外星人非常符合希腊神话中的泰坦巨人形象,纯白、高大、完美肌肉,一言以蔽之,就是卢浮宫的那些希腊雕像。这已经暗示了,他们是人类的创造者。而飞船的名字就叫普罗米修斯,更是说明了目的:我们就是来找创造者的。

本片前半部分张力十足,编导深喑侧面描写比正面直击更加吸引人的道理。如《超时空接触》一样,外星人的神秘面纱是徐徐揭开的,而不是《独立日》那种直接瞄准开炮,既让故事显得更严肃,也铺足了神秘感和悬念。历经几年的飞行,冷冻睡眠苏醒的队员们降落在荒凉的冰岛星球上,峰回路转发现了几万年前基地和跑道的痕迹,光这几笔就够让人浮想联翩了。随后在神秘基地里发现的种种遗迹,比如那个类似于祭坛的地方非常有神秘色彩,虽然最后证明那只是个生物武器库。而第一个被发现的外星人是一具遗骸,而非扑面而来的章鱼,也让我颇为欣慰。不过到最后泰坦族真面目也没正面直击,还是少许失望。

下面有点剧透。

为了和《异形》系列接轨,章鱼终究还是要出现的。此后画面口味急剧加重,尤以女主自己剖腹产下小章鱼为最。这部分归咎于迈克尔·法斯宾德同学演的机器人,我觉得他只是个好奇加好学的机器人,拿人做实验而已,他也不知那祭坛里黑乎乎的是生物武器呀。多说一句,自从《无耻混蛋》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电影文艺青年特种兵以来,一举成名的法斯宾德兄演过万磁王、沉迷性爱者、大叔型衣冠禽兽等等,没一个正常人。至于泰坦巨人为啥突然大怒要灭了所有人,想想如果人类创造的机器人有一天也冲过来想和你切磋,人类第一反应也是如此吧。

要说本片的问题,还是个人物形象跟着剧情走的问题。比如女主的男朋友,就是用来被下毒然后传染给女主用的,几乎没有形象。比如在基地迷路的那两位,作为专家,知道不可以那样随意调戏外星生物吗?没办法,剧情要他们死嘛。那个Boss的动机,还能更老套吗?居然是盖·皮尔斯演的,化装成那样,完全认不出来。哦,还有查理兹·塞隆,真是本片演员主要靓点,从头到尾我和她立场基本一致。可是为啥她逃跑不回头,活活被压死?大概是太贵了下集请不起了吧。

刚看完电影就写,废话就是多。

6.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