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和「一天」

连续两天的欧冠半决赛都很精彩,回来的飞机上兴奋得睡不着。加上又是白天,干脆打开观影指南挑了两部片子来看。流水账记录一下。

「征服」

法国片,讲的是萨科齐从在政治上崭露头角到最终当选总统的经历。[这种题材的电影什么时候能在中国拍出来喔!]导演开篇就说了,本故事虽然改编自真实,但依然纯属虚构。可以一窥其半严肃半娱乐的心态,而这几乎也可以认为是本片观看时的建议心态。

以前老是在报纸上看到他的负面新闻。这次里面仍然没有忘记调侃好多他的段子。

不过同时也刻画了一个自信高调充满野心的总统形象。而希拉克在片中的形象,则和很多年前我看希拉克传的时候的印象大相迳庭。也许正如他自己在片中所说,萨科齐的果敢进取和行动力,正如当年哺一登台的希拉克。摆脱掉戴高乐时代的烙印,成为一个充满力量的新的核心。萨科齐在这一点上,则做得更加决绝和冷静。片中他和时任内政部长的多米尼克德尼尔潘的一段话是最好的证明,「(你必须只能支持我)希拉克已经无法再来一局了,他已经死了,在政治上。而我是自由的,你跟着他,所以你也几乎是死人一个。你死了。」凭记忆复述一下,可能和原文有出入。不过这种style正是导演成功展示给我的,贯穿始终,每个他和政敌们共聚的场合。

另外他和前妻的戏,也拍的颇有意境,回去要再看看这段八卦。整体来讲没有少掉法语片所带来一种自由自在感,拍政客传记片能拍成这样,我觉已经很不容易了,7分。

「一天」

正如介绍所说,这是一个浪漫的故事。起于1988年的毕业季节,每年的七月十五号,Dexter和Emma都会在一起重聚,这中间恰如人生一样,起起落落,两个人也分别有了自己的伴侣。那种每每重聚都能复活的感觉却一直并未远走。结局自然是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却又没能在这里止步。我想我很爱这部电影的一个理由正是如此:在真实的生老病死面前,怎样活出浪漫?

这片子给我带来的触动,还在于命运在时间的面前如何乖乖地臣服。比如让Dexter从一个青涩少年,到放荡浪子,然后收心回头,却难免失去支柱后崩溃堕落,最终回归平淡。比如让Emma从怀纯少女,到迷茫青年,到向生活投降的少妇,然后坚持自己的独立女生,最后守得最纯真的爱终于开花结果,却会毫无理由地突然倒在生命的终点。

电影里有很多非常喜欢的片段,比如最开始,毕业季节那种解脱和热情交融的轻松感,配上安妮海瑟威的大圆框眼镜,超级有味道。还有Emma成名之后的那次见面,抛开剧情不提,看着之前的学生妹,服务员,小怨妇变成一个那么知性优雅的女人,更赞的是不管是什么身份,她内心那种一如既往的感情还是那么真,再比如最后Dexter和某男相逢一笑泯恩仇,直白而有重量的回顾:他让你变成更好的人,而你让他得到这世间最特别的快乐,真的是最羡煞旁人的爱。

大爱,9分。

在墨尔本

四月,往年该是春游的最后时节了。

我却在看一场雨,没有风。昨夜的歌声迷迷糊糊似乎还在唱,"雨停不了风,风刮不断雨…"注定是要纠缠在一起的一对儿,还分你我,给夜晚平添几分焦躁。

第几次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了?忘记了。耳机和墨镜慢慢成为最忠实的伴侣,尽管喜欢的其实是阳光。"这就如同谈恋爱和结婚,"突然一个声音就习惯性的飘过来提醒自己,"你得到的,和你想要的,往往是他妈两回事。"

墨尔本的冬天要来了吗?早上淋过雨,遇上同事,问了一句。她说这屎一样的天气,意味着我们已经在冬天里了。一周前,晴空万里,我记得她灿烂地跟我说,周末天气太好了,你就好好待在这边吧。每句话的背后总有些目的,不过我们可以不去管它。

其实更确切地讲上述转折发生在一天之内也属正常。

最近对记忆的信心愈加不足,发现开始用联想来建立记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比如发生在一天之内的天气异常,紧接着的记忆是一天前在英格兰老特拉福德球场的一场比赛,再紧接着是两年前一行七八个人在德法边境小古堡爬山半路躲进的一座半毁的古堡。堡顶石块古色斑驳,露台有前人露营后留下的一摊炭灰。

得,赶紧拉回来,否则梦太深回不回来了。仿佛小李子和他的老婆,在沙滩尽头的木屋里面困着。

想要说什么来着?喔,墨尔本。最近有中国人在澳洲被抢了你知道吗?俩男的,搞IT的,被毒打,拿烟头烫,拿卫生巾封嘴,可惨了。后来呢?上微薄了啊,后来爱特给陆克文,搞大了,据说凶手已经被惩治了。哦,好啊,你当心点。嗯,我没事,我在的是墨尔本。那他们呢?他们在悉尼。哦,悉尼。

今天又看到那辆绿皮火车了,又老又笨重,在La Trobe和Russel路口,吱嘎吱嘎,在红灯前停下,车门框党拉开,没人上,也没人下。那车里地板离地面快有半人高了吧?司机是个白胡子老头,雄赳赳气昂昂,站着。嗯?站着?是啊,站着,好多司机都那样。哇!

说说街头女孩?嗯,都挺不错的。在镇中心,哦不,在市中心,你就找条长凳坐着呗。戴上墨镜,低着头,拿出一只碗。。。我呸!好好,说正经的吧。在市中心,你就随便找个路口,看来来往往的女孩,亚裔的,中东的,金发碧眼的,匆匆忙忙,各自灿烂。哪种最好看?还是亚裔的,嘿嘿。特别是中国姑娘。

那天在路上,路边一位戴墨镜的,在地上,头低着,放了一只碗。。。然后走过一位姑娘,经过他身边,扔进去一根烟。我和阿达正一起走在她后面,看着烟,觉得这哥们肯定特郁闷。在国内,连饿了求食物的都是写着"求好心人给五块钱买面吃。"太阳这时候从乞丐背后靠着的栅栏晒穿过去,乞丐欣然拿起那根烟收好。有时候,你总以为别人和你一样,对生活耿耿于怀。

这都什么烂事儿。

说点带劲儿的吧。这地方待着,容易做梦。你是饥渴了吧?嗯,做了个春梦。说说?差不多就那样呗。和一女生共盖一条被子,各睡一头,半夜手一动,突然碰到她的裸腿,于是像走进一条河流,水流而下,飞快找到漩涡的地方。热,贼热!像要融化我的手一样。我整个人都想跳进去那个温暖的漩涡中去。然后呢?然后就感觉一股快感在双腿间像电流一样,来回穿梭。最后呢?最后被冻醒了。他妈的宾馆晚上开冷空调。切,没劲。

走吧,该回家了。

出差

"下周要出差,去趟北京。"烟头刚走进家门,边脱下外套边和谷妹说道。
"喔。安排得有点紧哦。"这是个寻常的周五晚上,谷妹把一盘凉拌黄瓜放到桌上,"先吃饭吧。"
烟头换上拖鞋,朝沙发走过去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调到第一财经,今日股市刚好开始。他这才回过头来,坐上餐桌。谷妹已经开始吃了。

"嘟…"烟头拿起桌上手机,把电视机声音调低。看了一眼之后,他没接,直接关掉了电话。电视里面昨晚的英超重播刚好放到上半场结束,切尔西0:1落后斯托克城,兰帕德垂头丧气正往场下走。他干脆直接关了电视。
"是出租车司机到楼下了,我下去了哦?"
谷妹正盯着笔记本屏幕上的美剧发呆,听到后转过头,长长叹了口气,皱眉说好吧。

他抱了她一下,提起拉杆箱走出房门。身后背景是李治廷的「岁月轻狂」,谷妹从门缝里挤出来一句"记得打电话回来哦!"

"你今天怎么有空陪我买衣服啦?"李小懵边从一排白色吊带长裙中拿出一件小号,一边问谷妹。自从谷妹和烟头在一起之后,小懵从来没在工作日晚上约到过谷妹。
"这件好像有点单调喔!"谷妹嘟着嘴,在那排剩下的小号里面翻找。
"问你话呢,你男人呢?"李小懵站到镜子前,开始把衣服往身上比划。顺路回头似笑非笑看看谷妹。
谷妹没理她,接着翻找小号的其他样式。
"不会吧。。。你们吵架啦?"李小懵故意把嘴张得很大,"weibo上可说过巨蟹跟金牛是最不会吵架的星座哎!前两天我还转了额。"
"神经病!没有啦!他去帝都出差了。”谷妹终于找到一件领口带碎花边的,从衣服堆里钻出来。

"叮叮…"谷妹右手拿起手机,左手熟练地顺手给电脑静音了。"嗯。"
"亲爱的,今天怎样?"
"我啊?就还好咯。能怎样嘛?下班回来的地铁上被人踩到一下脚背,不过回来自己按摩了一下,现在好了。你呢?"谷妹拿着电话走到沙发边坐下去,说完长长吐了一口气,轻轻地。
"我很好啊!今天把该做的分析都搞定了,晚上赶完总结报告明天客户通个气,然后就可以交班回家啦!"电话里的烟头似乎挺高兴的。
"哇,好厉害!那我周末做点好吃的犒劳你一下?"谷妹笑着说。
"好啊!要么来一个梅干菜烧肉吧。小二?"烟头突然从脑袋里蹦出来当初谷妹烧给他吃的第一道菜。嘴里不知道从哪块记忆里冒出来最后一句搞怪的称呼。
谷妹说好啊,怎么想起来吃这个了。一边盯着屏幕里CSI的字幕紧跟着剧情。
"没啊,就想起来了,嘿嘿。"
"嗯,那你明天回来路上当心点哦!"
"好。"

吃过中饭洗好碗,烟头找出拖把来,在客厅里认真拖起来。
"哇,这么好?主动打扫卫生了嘛!"谷妹在沙发上捧着笔记本,正打开风行准备找部电影看。
"那当然啦,今儿谷老板都赏过梅干菜扣肉了,能不主动点嘛!"烟头咧开嘴笑了,弯腰使劲搓了搓地。

地板被他这么重新弄一下,果然新得像是当初刚铺的一样了。

《点球成金》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2/04/moneyball/

体育题材的电影向来都以励志为主,一个有着痛苦往昔或者带有神秘色彩的教练,带领一支或多或少有各种缺陷的队伍冲破重重困难,夺取了旁人看来不可能的胜利。而《点球成金》显然不同于其他体育电影,重点是讲将moneyball理论(核心就是概率和期望)在棒球比赛的应用,开创了体育题材电影的另一条道路。令人惊奇的是,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

其实这里应用的数学理论很简单,棒球队员有各种技术指标,比如上垒率,安打率,截杀率等等,由这些概率能推算出队员在上垒、安打、截杀等等表现的数学期望,结合起来就是球队获胜的数学期望。理论上用这些指标来选择队员组成队伍然是最科学的,然而实际情况中各大球队在选择队员时都是依照球探的经验和主观感觉,甚至包括长相、口音、背景等等与棒球无关的指标,这就扭曲了球员市场的供需,有一批技术指标不错的球员因无关因素而乏人问津价格便宜,就让片中Billy Beane为经理的缺少资金的奥克兰运动家队有了组建“高性价比”球队的机会。最后靠这个理论支持,排名垫底的奥克兰队连胜20场,打破了美国职棒大联盟的历史纪录。

但是数学期望适用于大量重复试验,因此能在获胜次数上见效,但不能保证单次比赛的胜利(比如决赛)。单次比赛发挥是否稳定要看方差,而这一点似乎不在片中理论的考查范围内,或者期望高方差小的队员通常太贵。这就是在赛季中不断斩获的奥克兰队在决赛中会输的原因。

也有质疑此理论的人指出奥克兰队在近几年战绩不断下降,那是因为大联盟各队都采用了概率论的方法选队员,市场不再扭曲,这时候自然财大气粗的球队容易得到真正技术指标强的队员。

影片讲述这个理论可不是枯燥的课堂教学,而是融入一场场激烈的比赛以及幕后新旧两种理念激烈的较量。棒球的规则较复杂,但是不懂的观众也知道上垒和把球打得远是好事,本片就很好的处理了这一点,抓住这两个指标来做文章,用凌厉干脆的剪辑、中远景定焦镜头和纪录片风格的片段非常有效的建立起戏剧冲突和气氛,让不懂棒球的观众在体会moneyball的威力时也能看的热血沸腾,用片中一句话说“How can’t you fall in love with baseball.”

除了绘声绘色的讲述美国职棒大联盟历史上这个真实的传奇故事以及推崇这个理论,本片也不忘细致地刻画人物,否则它也无法以一部体育电影的身份跻身奥斯卡提名之列。布拉德·皮特出演主导执行moneyball理论的球队经理,这个经理作风干练,非常务实,不讲情面,坚信科学理论,很很能顶住压力。但是私下里面对成功前的一场场失败也曾经动摇痛苦过,甚至迷信自己去看比赛就会带来厄运,成为了一个有不同层次的人物,同时影片也加入了他与女儿的相处来丰富他温情的一面。布拉德·皮特的演技经过20年洗礼确实有缓慢的增长,本片中已经达到一定水准,也拿到了影帝提名,不过和他所有的电影一样,其饰演的角色还是有非常明显的演员个人痕迹,与我的演技派明星的标准还有明显差距。

相比之下,胖嘟嘟的配角乔纳·希尔抹去了个人痕迹,在片中饰演一个毫无运动细胞却将数学理论带入棒球对中的耶鲁毕业生。在会议室里,满座的老球探的自负的神态和他的书呆子但暗藏兴奋的样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忍俊不禁。随着剧情推进,我们发现书呆子胖子的外壳下也是充满激情的灵魂。他能获得一个最佳男配提名是毫无疑问的。

优秀的场面调度和剪辑让2小时毫不乏味,同时规避了知识壁垒,不神棍而靠谱的让观众搞懂了一个专业理论(很多电影借满口伪术语就咋呼了一个牛x理论的原理),再塑造了两个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是一部好电影。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