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神的书单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1/08/reading-list-of-reading-lord/

曼迪大爷当当折扣券大限将至,故问余有何所求,转询书神,得其所需书单如下:

一种幻想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46771&ref=search-1-pub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097822&ref=search-1-pub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二册)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85599&ref=search-1-pub

发展转型之路—中国与东欧的不同历程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331439&ref=search-1-pub

改造传统农业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060478&ref=search-1-pub

西藏生死书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053526&ref=search-1-pub

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15673&ref=search-1-pub

曼迪大爷阅毕书单,反应如下:

Li, Mandy [10:47]:
你看书风格还真多变
Li, Mandy [10:48]:
竟然是区域购买,说明这个书很冷门
Li, Mandy [10:52]:
为毛要买改造传统农业
Ye, Joe [10:52]:
╮(╯▽╰)╭不是我要看的
Li, Mandy [10:53]:
恩,看你也不像看这个的

Li, Mandy [10:59]:
现在当当为我推荐的书都变了

又见专家乱开炮,中国要改点东西真难

最近的刑事诉讼修正法案又让民主斗士们high了一把。一个历史学家,跨界关心了一下这个新颁布的修正法案,然后大惊小怪的觉得自己发现了大问题。

主要是因为里面有一条关于公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拘留人不通知家属。

事实上这条在原来的刑事诉讼法里面就存在,修订案反而是对此作出了限制,只有在反恐,涉及国家安全,并且通知可能影响侦察的情况下可以不通知家属。

这个其实是种进步,对原来宽泛的定义和权力做了限定。

被民主斗士们这么一闹,反而成了退步了。

这里面有两点,还是要为民斗们辩解一下。首先关注国家的法律,是法制意识增强的表现,要肯定。其次,中文的确是很含糊的语言,在用于法律条文这种要尽量避免歧义的场合就会力不从心,会有误解发生也是立法者有需要小心的地方。

本来这个事情,看看就过去了。今天看到微博上关于那个误解的转帖铺天盖地,然后关于辟谣的却不见踪影。一堆V在那里愤青。最后看到一条评论,让我忍无可忍了。某个律师说中国目前的政治环境,不宜修法。

政治的魔爪可以伸多远?为什么本来是进步的事情,最后成为保守与退步的助力。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这本是孙经理的名言,可是我又一次后知后觉,直到他离开我们,才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简单语句中所包含的切肤之痛。

去年夏天,在北京,我感到自己是个端盘子的,捧着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各种菜肴出现在客户面前。今年夏天,还是在北京,我觉得自己是个演员,穿梭于台前幕后,往返于故事和现实,有时候,自己也不清楚到底哪些是剧本中安排好的桥段,哪些又是临场发生的状况。时间流逝了一年,现在想来,我工作上最不开心的一段时光应该正是去年五六月份。去年夏天在北京的出差就像是一条高耸的分水岭,之后突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当然,大多数也还是我无法控制的。

其实现在写这篇东西有点过时了,这些想法七月份的时候就在我脑海中翻腾,只是那时没闲或是没心情理会。一晃就过去了一个多月,有些想法已经沉淀,有些感情已经淡去,再提笔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不过,我还是想把它们记录下来,哪怕仅仅作为一种凭吊,天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一些新的思绪在我脑中翻江倒海,把这些旧的都赶到九霄云外去了呢。

以前一直开玩笑用干一行,恨一行来描述我对电脑这玩意儿的复杂感情(当然主要还是不待见)。现在却很惊讶地感觉到,干了这一行,竟然也可以让我对很多其他行当都失去好感,比如说演员,比如说主持人。演员已经被讨论够多,主持人也越来越好地融入娱乐圈了。仔细想想,似乎还真有不少工作,都需要具有娱乐圈的精神,比如说暗里背台词,明里撑台面;比如说穿衣打扮语言动作都按规矩来;比如说台前神采飞扬笑容可掬,幕后萎靡不振牢骚满腹。我不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在宣传自己不相信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讲得多了,自己就会首先相信?

其实这些事情,本也没什么,虽然我得出了自己不适合的结论,但我还是相信,有人是真心喜欢表演喜欢主持喜欢娱乐业的,就算不是真心喜欢,只是作为一份谋生的职业,那也无可厚非。虽然我基本上说不清自己的理想,却仍旧是个很理想化的人,我只是记录一些很理想的想法,并不想要评判或证明什么。

古语有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年头,女的两个都怕啊。

《美丽城三重唱》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1/08/the-triplets-of-belleville/

中文也有翻译成《疯狂约会美丽都》的,我觉得这个译名着实不知所云,还是贴近法语英语原片名的《美丽城三重唱》合适点。

对于《美丽城三重唱》,不得不说的是它独特的风格。这种极度夸张和扭曲的欧式画风,和美型的日系不同,也和卡通化快餐化的美系不同,它带有强烈的情绪和怪诞的色彩,并从中透出欧洲人的独特幽默感,其中也不乏口味颇重的成分。骑自行车的孙子的超级粗壮的小腿,黑手党人物非常“形象”的高大阴森的方块造型,乃至超高的邮轮,高楼林立的不像话的美丽城(纽约),肥胖的自由女神和从车里挤下来的比车子还肥硕数倍的美丽城女人…… 不仅仅是这些形象造型上的文章,奶奶用破车轮敲打出了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被玩具火车压过尾巴的狗一辈子对火车的深仇大恨,最后黑手党气势汹汹的追杀而来,竟被四个老太婆轻松摆平,这个过程不是美式的充满运气的阴差阳错,而是纯粹无厘头的大逆转。奶奶对黑手党老大的最后一击着实是这种黑色幽默的大成。

和同一晚看的《秒速五厘米》一样,它们的口味都很重,一个小清新的要死,一个怪诞夸张的要命。这又是一部被豆瓣文青们捧到天上去的动画片,尽管《美丽城三重唱》的表现非常强劲有力,但是我看完之后始终没有得到主创者的“深刻寓意”。拜读了豆瓣上那些洋洋洒洒的溢美之作,也没看到他们说出了个所以然来。置顶第一的影评“都市里的隐喻”更是做作肤浅的不行,把一堆片中基本是写在明面上的东西奉为“隐喻”。诚然本片无处不显露出对物欲横流的世界的彻底展现,但它们明显是被用来做夸张桥段博君一笑的,即便展现的很彻底,也看不出有什么很深的思想内涵,更谈不上批判。片尾孙子的那一句话算是锦上添花,尽管奶奶对孙子的爱十分的无私和可敬,但也谈不上是全片的主旨。欧美人做动画的思路和日本人还是不一样的,他们更多以艺术形式或影视科技的创新以及娱乐效果为标杆,而不像日本动漫时常寄托了很复杂的思想或感情。

但这种独特的画风和表现方法的确让人们眼前一亮,导演西维亚·乔迈也由此一举成名,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流派。日后的新作《魔术师》在怪诞夸张方面收敛不少,但仍保持了独有的特征,同时融入了怀旧的伤感和亲情元素,取得了更广泛的成功。相比之下,我也更喜欢收敛一些和充满怀旧情绪的《魔术师》。

8分。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1/08/the-borrower-arrietty/

吉卜力的最新作品《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把导演交椅交给了新人,宫崎骏是编剧,但是片中处处还是透着宫崎骏的气息。

不知道宫崎骏的童年是有多寂寞,反映在片中男主角少爷的形象里。他最丰富的活动便是躺在花丛中看书,看的还是同样寂寞童年的小说《秘密花园》。也只有寂寞到这种程度,才会幻想有小矮人小精灵做他的朋友,也才会有这部作品。《幽灵公主》的男主角形象被分拆成了本片中的男女主角,五官外形留给了少爷,加上了虚弱和温柔,秉性和神态给了阿莉埃蒂,加上了拇指小人的世界观。寂寞的少爷符合少女最萌的易碎气质,由同样易碎的神木隆之介配音,其脾气和话语也温和到了极点,哪怕是在阻止胖猫攻击小人的时候。

宫崎骏作品的细节是非常打动人的。以小人视角来看世界,冲咖啡一滴水就装满了一杯,晒衣服的小机关,花园里的皮球虫等等,都充满了童年的记忆和十分用心的构建。本以为本片就像《龙猫》一样,以展现细节和卖萌为主,不了本片还有不小的波动和曲折。宫崎骏作品里男女主角之间,一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但最后往往就在了一起。《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也一样,不过温柔少爷和小人阿莉埃蒂之间还跨越了种族,最后还是因此而“明明相爱却天各一方”,阿丽埃蒂抱着少爷的手指落泪的一幕,反而更加的动人和令人回味。忘了提另一位男主,那个土著小人出场,同看的发言道“一个苍白的少爷,一个土著,一个女人,我想到了《暮光之城》。” 然而那是三个2逼的故事,这是三个超级有爱的人的故事。土著小人给阿莉埃蒂害羞的送桑葚情节,让少爷和阿莉埃蒂的天各一方少了一丝忧伤。

同样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和以往的宫崎骏作品一样,没有脱离人物成长中的自我发现以及敬畏自然的环保主题。少爷和阿莉埃蒂都通过对方成长了自我,一个建立起了对生活的热情,一个学会了成熟的面对世界。而小人们“借东西”的生活方式,实质上又影射了现实中的人类,其实也是通过向自然借东西生存的。小人向人类“借”东西,以量少和不起眼而不让人类发现为准,而且小人的数量屈指可数。而人类向自然借东西可就不是这样谦卑的态度了,片中少爷对阿莉埃蒂提到,人类有67亿,而且多数无礼愚蠢,就如片中的那个女管家一样。这虽然是蜻蜓点水的一提,但由片中由始至终的鸟语花香缠绕着,就成了贯穿宫崎骏全部作品的一条暗线。

8.5分。

人心不足

      最近有一个习惯,心情差的时候就去看于娟的博客。无从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于娟的,于我,这确是一副难得的良药。今天又习惯性地打开她的页面,随意浏览一番,脑中却突然跳出一股疑问,为什么围观别人的悲苦就能抵消自己的不快呢,这绝不是幸灾乐祸那么简单。

      看着她怀揣大智大勇大善,闯荡一条坎坷崎岖且布满明枪暗箭的不归路,我的心情就会变的很沉很重,但是这种沉重,已经超出我的经历,跳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人们直面挫折,承受苦难,谈论生与死。于娟是个三十出头的女博士,两岁孩子的母亲,因乳腺癌辞世不久。我还没有结婚生子,与她相比,也许我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还要少些,但假若离开,我的遗憾也会更多些吧。阅读那些沉甸甸的文字,想象一个人如何在通向鬼门关的路上披荆斩棘,虽然沉重,却也能够获得一种超脱的平静,这种平静完全是由于我并未身在苦难之中,而又窥到了苦难的一角,掀起这一角面纱的,正是那些由生命铸就的文字。

      归根结底,人是一种生活在比较中的群居动物,只有看到别人更大的悲剧,才能够忘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悲剧。同时,人又是永不满足追逐欲望的动物,只有看到别人失去一切,才会驻足回头,审视自己的所有。就是这一忘记加一驻足,便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平静。

      这地球上群居动物有很多,但如人类这般有着无法满足的欲望和永不停止的追求的物种应该很少吧,除了让人类极端头大的癌细胞类生物,以及老鼠蟑螂类小害虫,再大一点的恐怕也就找不出了。进化到哺乳动物的种族们,或是疲于觅食,或是吃饱了就睡觉晒太阳,大概不会有追求更高级享受的。不知道是因为人类贪婪才统治地球,还是因为统治了地球所以进化得如此贪婪,不论如何,人类都在以自己的贪婪挑战地球的极限,也许同时也在为老鼠统治地球打基础吧。

EMEA 2008 – 2010 法国篇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1/08/emea-2008-2010-france/

德国篇 http://www.saoyuying.com/2011/04/emea-2008-2010/

二、法国

法国这个国家,就是在德国头上加一横(如果你还记得初中数学,就知道我在讲什么)。

两年里数次踏入这个国家,斯特拉斯堡就是用来买药妆的,地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跟德国其实差别很小。这里要回忆的,是巴黎和普罗旺斯。

– 白日梦

行走巴黎,即使白日也像是梦境。

如同这座城市的格言,漂浮但不沉没。

虽然巴黎从来不是我的爱,也必须客观地如此评价。

历史在这里交错,艺术在这里碰撞。有多少人说起巴黎会语气轻柔或是激动。

如果你有很德国化的大脑,恐怕很难欣赏巴黎,因为他太过脏乱又太过随意。

如果你有很意大利的思维,在巴黎想必也比较难尽兴,因为巴黎的随意浪漫之中有一种隐约的冷傲的约束。也许这话说得太拗口,通俗地说,她会high, 但是到一定限度就会收紧嘴角给你一个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的微笑。

我对巴黎的原始震撼不是来自卢浮宫的审美疲劳,也不是来自凡尔赛宫的浮华奢侈,不是路边咖啡馆的小资,也不是夜晚塞纳河上的绚烂,是哼次哼次爬上凯旋门,看到这个城市在这个点展开。当时同去的同事说,巴黎像一块很大的蛋糕,我很想咬一口。

不知为何觉得这句话很有味道,于是一直记得。

海明威说这个城市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我的注解是,希望你有时间来细嚼慢咽。

只是很可惜我没有,所以我只能随便说说。

– 田园梦

相比对巴黎评价的小心翼翼,我要大声表白,南法我的爱啊!!

不过这里的南法不包括尼斯马赛和蒙地卡罗,只是AIX(这名字算是被IBM毁了)和阿维尼翁周边一带。无论离开多久,想到这个地方总会由衷地笑出来。

那一带具备有田园梦想的人想要的一切。慢节奏的生活,绮丽的风景,和善的居民,游客也并不是太聒噪。

薰衣草真是一种非常治愈的植物,尤其是连绵的薰衣草田,太阳再大也让人不愿离去。你说啊,为什么薰衣草会是紫色,为什么要这样种植,为什么没有刺鼻的香味,这简直就是造物主的恩典啊。

圣雷米是个很小的村庄,去之前同行的人问,为啥你一定要去那里啊。

答案是看梵高。

他短暂的一生,从出生的荷兰,到过伦敦,到过巴黎,最后终止在南法。

他在阿尔勒和圣雷米留下了无数不朽的作品。如今的圣雷米,到处竖着牌子说这里是梵高某某画的取景地,有些地方还是百年前的样子,有些地方却已经是豪宅建造中。

圣雷米的精神病院门口有一座黑色的梵高立像,非常瘦弱,手捧向日葵望着远方,眼神有点幽怨有点空洞有点神经质。我们去的时候那个病院刚举行完一场婚礼,新人和父母在病院里面的小花园合影,老父亲胖胖的,头发花白,鼻子有点红,是我心中比较典型的纯朴羞怯南法老爷爷形象。

梵高住的那个病房在二楼,窗户很小,望出去就是楼下的花园,很美但是也很逼仄,夜深人静的时候估计是安静得让人害怕。我个人觉得,这地方拿来做精神病院不太适合。

这是整个南法最让人唏嘘的地方。

离开这里,阳光一样温暖,花开的一样绚烂,常住的老人眯着眼睛在太阳底下朝你微笑。

也许梵高最初也只是想成为画家,卖出一些画有些钱有些名气,结婚生子,然后平淡终老。如今的不朽,对他自己来说也许只是一种命运捉弄与驱使的无奈。

快乐的平庸和痛苦的不朽,如果是你,又将如何选择呢?

What a lie

今天小朋友跑来献殷勤,对着俺在电脑前忙碌的背影说,你年纪越大越漂亮了。

年纪大这几个字有点刺耳,于是俺漫不经心的说,今天有个帅哥跟我和姥姥讲,you have nothing but beauty.

小朋友立刻被击倒,弹出一米远倒在沙发上。

好大劲才爬起来说:what a lie!!!

俺一耸肩膀,回头继续上网。。。。

随笔五

照例,扯些做服务时碰到的些趣事囧事糗事无聊事,看过就算了。

(一)自制力

到客户现场前一天晚上,终于见到了TL和另一个超级发福的澳洲女同事J。瘦小的华人TL站在J大姐旁边,显得老了许多。我们商定好吃晚饭地地点,只是穿过一条马路再走上三四百米的一家韩国料理店,这个姐姐走两步就喘一口气,差点一个绿灯没走完人行横道。由于码子太大,我们找到一个四人两排的座位时,我和TL非常主动地坐在了同一侧。

我们正点菜,服务员送上来小菜和一盘蔬菜煎饼。我们还没看到,J已经拿起筷子用很不地道地拿法戳起一块饼往嘴里送。

点饮料,其他所有人都喝水,J姐姐振臂一呼,Beer,Korean Beer!

其实看着J大姐挺难受的,各种姿势都不舒服,吃了碗辣的炒面就直流汗,满面红光像是正在酒桌上谈业务的女厂长。她这时会很自然地往后靠到椅背上,以很快的频率把她一头金黄的长发往后面快速地捋过去——太热了。

吃完饭,听说另外两个同事TQM——B和EA——P正在酒店大堂的bar喝酒,于是过去碰个头。乖乖,一看又是两个有福气的人。B还好,也就是怀孕七八个月那种大小。P已经到了身体的其他突出部位在中心的极度膨胀下渐渐开始陷进去的阶段了。我和P握手的当儿,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双小手是多么的软和。虚长的肉和老年的皮肤包裹起来,让我很难相信这样如何能正常地生活。

话不多说,站了不到两分钟,B、P二人邀请我们三个加入共饮。我和TL坐下分别要了杯水,J姐姐镇定地又来了一大杯啤酒。桌上放着一敞口瓶的小吃,花生米小饼干什么的,B、P和J很快进进出出,啤酒像是灌溉干旱的土地那样被从他们的嘴里灌进去,连个泡都不会冒一下。这一度让我想起小时候,妈妈教我如何清洗猪肚和猪肺,找准食管的入口,用一个勺不断地往里面充水,充一去一勺就在肚肺上拍打几下,让水充分流淌到细小的血管里,然后继续加水,直到撑到很大很大,然后放水,重复…

不过他们估计不会有放水的机会。那个晚上他们带着他们脆弱的自制力,融化在了酒精和食物里。

(二)原来系统可以这样用

之前一天B给我普及服务的背景,之前七年,客户的系统没做任何大的更新。这次事关是否会继续使用SAP和服务,很重要。

第二天开始和客户谈话。Kick-off的时候,得知项目的第一阶段已经上线,第二阶段两周后上线。第三阶段半年后上线。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惊讶于为什么谈话类服务会放在这样一个尴尬的时间点,后来听到的介绍让我增长了见识。

“项目的第一个阶段已经在三月份上线,系统共有7个用户。第二阶段马上就要上线,用户数目会增加到20个到30个……”

7个用户…

后来通过访谈,我愉快地了解到整个CRM系统的三大核心场景无一被用到。没有销售,没有服务,没有市场。他们用workflow实现了一个案件管理系统——一个大学里也会有勇气尝试用C#实现的系统。

两三周之前还听说某国内大型国字号客户,其实系统里什么都没实施。很明显,某些企业里,我们的产品被当做是政治指标式地买了却没能好好用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我这次看到的是一个很认真的客户,拥有一个人数不少的团队(起码二三十人),按照很严格的项目实施方法论,在做这样一个实施。

心里顿时冒出了好几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SAP广告做的好,不如销售嘴巴忽悠来的妙。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三)澳洲屁股和德国脑袋

其实就是尸位素餐的P和另外一个德国同事K之间的PK而已,不过可悲地发现能在澳洲屁股和德国脑袋中间存活下来的话,还是得用上国人推崇的厚黑学。

P在服务的前几天一声不吭,TL今天中午吃完饭单独和我还有K喝咖啡的时候低声和我说起这个P。这个人出了名的P事多,呵呵不然怎么叫P呢。啥都不会,就会wording。你们写issue的时候小心点……K笑笑不语。

下午TL几乎是催促着把我们所有人的issue都催齐了,然后急吼拉吼地conf call里review一遍,意思相当明显——要早点扔给B和P去wording去,好有充分的时间在正式wrap-up前搞定。轮到K的issue时,B先出来打头阵,说这个我正在看,我和K要私下讨论,先跳过吧。往后面说,又一个issue,TL说这个B已经review过了,P突然打断,“我正在看这个!”,TL补充了一遍说B已经看过了,P跳了起来,说,“我没有看过!”

后来…K和我坐在一旁等B和P过slides,过了一会儿B战战兢兢跑出来跟K说,你这个某某issue,“P is not happy with that.”K作为德国人的本性爆发了,说这个issue肯定是应该这么写的,我们不可能改成假装它不是这样发生着一样。B呆掉了,重复说这个P很不happy,你再考虑考虑之类的。K坚持了一阵,说,他要是不happy的话,我很乐意把这个issue去掉。按照他的说法改是不可能的。

B进屋和P交流。TL赶紧过来圆场。K消消气之后自己收拾东西离开。小屋子里传来P大声爆粗的声音,TL赶紧过去圆场again。我默默地收拾好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开了。

从来没见过这样主动要事的EA,他的屁股长在了客户的办公椅上。脑袋想着怎么讨一堆客户的人喜欢。

B的屁股在P的地盘上,脑袋里想着怎么讨P喜欢。K的脑袋长在脖子上,只想着自己下个星期的休假了。

TL的屁股和脑袋都别在腰上,即使在这边的江湖漂了这些年,我也没见着哪怕有半只脚站稳在了舞台上。

我呢?我的脑袋往下这么一低,看见屁股正贴在红黑相间有点烫的一块坐垫上。

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一个小疑问

最近新婚姻法炒的热热闹闹的,就去搜索了一下全文。原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不是2010年的《新婚姻法》而是今年8月13号开始生效的,关于新婚姻法的司法解释。

看了一下全文,基本觉得make sense。

网上有的怨气产生于误解,比如认为共同还贷的房子,离婚时只补贴共同支付的贷款,房子增值没有份就是错误的。

原文是这么说的:

第十条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所以共同还贷部分,无产权方是可以享有这部分的增值收入的。

看到这里俺又突然想到,如果房子贬值了怎么办。比如婚后共同还贷100万,然后房子贬值,按照比例,这100万只值80万了。那么无产权一方应该被补偿50万还是40万?这个房子如果是按照离婚时80万的价格补偿,那么离婚后房子又涨价了,不是又亏了?所以大家离婚都要看房价,无产权的争取在顶部出货,有产权的要争取抄底。

根据这个司法解释,并没有说明贬值部分婚姻法第39条也适用。俺还碰巧看到了这个司法解释征求意见(截止到2010年12月15号)。

当时是这么写的:

第十一条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可将该不动产认定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财产,尚未归还的部分贷款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债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夫妻共同财产还贷部分,应考虑离婚时不动产的市场价格及共同还贷款项所占全部款项的比例等因素,由不动产权利人对另一方进行合理补偿。

在这个司法解释征求意见中,还是说按照离婚时不动产的市场价格,所以包括了涨跌两个可能性。但是到发布的正文里面就只剩下增值不讲贬值了。

俺心理阴暗的觉得,最高人民法院也好,俺们党也好,默认的思路就是房价就是一直会涨的。市场价格的变动只有增值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