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

固定链接: http://www.fatdudu.com/2011/01/home/

自己也游走了不少地方,深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之美美不胜收。这部纪录片历时15年,走访50几个国家,488小时的素材,浓缩在90分钟里,《家园》可以说是带你领略地球的魅力的最佳选择之一。

《家园》采用独特的航拍方式,记录从地球诞生之初开始,直至今时今日。坐在家里的高清电视前,浓浓的迷雾,汹涌的瀑布,巍峨的青山,宏伟的大峡谷,巨大的火山口,葱茏的雨林,庞大的湿地,如镜的盐沼,蜿蜒的大河,盘旋的冰川,优雅的鲸鱼和海豚,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乃至圆形灌溉的农田甚至密集的城市贫民窟,在最美的角度航拍,都一一展现出奇特的图案,绽放出不同的缤纷异彩。

毫不夸张,每一幅画面都是最美的景片,每一幕都让人心旷神怡。毫无疑问,《家园》在画面上做到了极致,随时截屏都不会错。推荐在大屏幕上看高清版本。

同时《家园》有着和《难以忽视的真相》类似的主题,控诉人类活动导致地球环境的急剧恶化。《家园》里的一些令人震惊的人类行为画面和其他美轮美奂的画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短视的行为不仅行将毁灭自己,更殃及无辜的所有其他物种。这一主题已是老生常谈,《家园》在这方面的说教也无甚新意。无奈震撼的纪录片年年有,各国政府真正做出的努力的还是凤毛麟角。只有大灾大难降临到自己头上了,人类才会有所警觉,只是那时为时已晚。

我觉得其实现在已经晚了,趁着没毁灭赶快多走走看看吧。《家园》以及BBC的一系列纪录片就是在地球毁灭前的抢拍记录资料,用作人类的挽歌。

8分。

俺很八卦

女人可以并行做很多事情,比如一边在写report,一边在看穆里尼奥的大便脸,一边在开心上扫贴。

这两天占据开心大块版面的新闻是姚晨离婚的消息。对着某位达人唏嘘了一下爱情的脆弱,结果被好好的开导了一番。

达人说,不要担心未来,分分合合很正常。他们也开心了6年,折磨了1年,可以了。

听到有人用这么淡定的角度看问题,很有启发。

对婚姻的恐惧,有时候来自于没有信心去经营一场可以一生一世的爱情。

我总是纠结于怎么样才能相爱到永远。而爱情的中止,总是被解读成一个强烈的失败符号。或者是纠结于选错人,或者纠结于没有经营好。

可是为什么不去纠结,怎么样才是让大家都开心的?

婚姻目的是跑到终点还是享受旅途?

有一段路可以同行,可以相互愉悦已经是一种幸福。世界在变,人在成长,如果面向了不同的方向,那么适时的放开手,是对大家的成全。

亦舒说一切的辛苦皆是强求。

大概对女人来说,最大的辛苦就是对永远的强求。。。

这一刻,我知道我爱你,全心全意。我想要给你所有的快乐。如果有一天,缘分尽了。我会好好的开始下一个旅程。一样的满地阳光。

欧游记之五

特里尔,号称是德国最古老的一座城市,竟然也就才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看来对现代化进程来说,历史就跟包袱差不多了,历史越多越长,前进的步伐就越沉重。由于它的古老,特里尔也是一座遍布着罗马遗迹及宗教遗迹的城市。没研究过罗马人的文化,但发现他们留给每一座城市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斗兽场和浴场。只可惜我们实在太习惯休闲游,等晃悠到景点门口时都发现它们已经关门了,只能隔着残破的石头围墙往里偷窥拍照,并一边幻想两千年前被这些石头围住的是怎样一处热闹非凡的所在。特里尔之旅彻底证明了我不是遗迹控,尤其是罗马遗迹。总觉得这些大石头太过厚重,也没有多少美感,虽然可以说成是力量的象征,但总有些单调和死气沉沉,也许,是时间的历练让它们褪去铅华,只留下了最质朴、最实在的一份坚持。

罗腾堡也是一座遗迹城市,不过是中世纪遗迹。印象中,欧洲的中世纪历史里充斥着各种阴暗恐怖的东西,但罗腾堡却让我对中世纪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德国的很多城市,都是遭受过战火洗礼的,越是名气响的城市,越是遭受过飞机的轰炸和敌军的屠城。在我们去过的那么多城市里,能骄傲地宣称自己在战火中依然保存完好的,也就康斯坦茨和罗腾堡了吧。康斯坦茨是因为紧邻着瑞士,伪装成瑞士城市才逃脱厄运,而罗腾堡,也流传着一些美丽的故事。不管这些故事是真是假,罗腾堡确实是作为一张中世纪的名片保存了下来,并且是一张极富魅力的名片,市政厅,古城墙,城堡和花园,石板街和红色的尖顶小房子,这一切都让人们愿意相信,罗腾堡和中世纪共同组成了一个童话。

承袭欧洲城市的一贯风格,罗腾堡也有很多个博物馆,我们只去了圣诞博物馆,听名字就应该是个童话般的所在,只是大概见了太多太多的圣诞装饰礼品店,博物馆里的藏品就外观而言,已经不能让我们赞叹了,而对圣诞节这个节日的其他一些意味,我也还无法体会。如果仅为看圣诞装饰的话,还是逛逛边上的Kathe礼品店更能带来惊喜。本来还想去中世纪犯罪博物馆的,但终于悟出,所谓休闲游的另一个必备素质就是:能坦然面对景点关门,甚至在赶到门口之后。

最后,罗腾堡又是属于巴伐利亚的。越来越觉得巴伐利亚很大,很牛,而且除了慕尼黑外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在欧洲的最后一个周末给了卡塞尔,童话之路上比较重要的一个城市。我对童话向来都没什么抵抗力,虽然现在已经不会对故事书表现出小时候的迷恋跟狂热,但与童话有关的东西还是会触动我心底深处的某些神经。本以为格林童话写的是黑森林,后来发现是黑森州,前者意译,后者音译,真是奇怪的巧合。卡塞尔是在格林兄弟生命中占据了很多时间的一座城市,他们的很多童话都是在这里创作出来的。不过去之前心里就有点疑问,童话跟这座城市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对故居兴趣并不大,而且这座城市比较人文的景点我们也没去,在城里稍微逛了逛就直奔山里去了。结果,本次旅程彻彻底底变成了登山,而且又遇到了让人非常非常无语的下雨天……

从设计上来说,卡塞尔的这个森林公园中真是没话说:曲径通幽,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似有还无,等等等等,所有的手法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我们就像在一个大迷宫里跋涉,出口总是在那不远又不近,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像我们招手。本来是个很大很好的山林,可惜它实在是太大,以致于后半段,我已经感觉自己像是沙漠中近乎绝望的旅者,用尽最后的力气走向海市蜃楼中的绿洲,哪里还会有心情欣赏沿途风景呢?也许是有那么点夸张,不过这趟山爬得的确让我崩溃,夜幕降临后终于能坐在车里吹热空调烤湿衣服的时候,竟然为未来的几个月不会再进山而感到了一丝欣慰。彻底体会到了装备党并不只是用来装的,也曾想过如果我没有变成装备党,就再也不进山了,不过眼看着就要下一次去德国了,我却还没有准备过任何装备,人啊,最擅长的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一日游部分也到此结束了,欧洲部分基本圆满了,可是本次旅途还并没有结束,下次就轮到我们本次的重头戏——埃及了。

《保持通话》

固定链接: http://www.fatdudu.com/2011/01/connected/

这部香港警匪片翻拍自好莱坞电影,因此《保持通话》也带有了许多好莱坞色彩。诸如典型好莱坞风格的飙车和飞车,古天乐开着破车在破沟里飚的那段算是香港片上等水平了,无奈似乎没有破车厂商赞助本片,看不清该车牌子。借用了好莱坞剧本,《保持通话》的情节也算是环环相扣,一大特色便是男女主角直至结尾才第一次见面,以及保持了好莱坞式的幽默感并结合中国特色(如移动营业厅的那位营业员)。本片中的古天乐貌似是我印象里的第一个香港电影平民英雄,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心惊胆战的,有点意思。把重心放在绑架动作戏上,细节逻辑也基本清晰,这一点《保持通话》做的也不错。

古天乐、张家辉都是警匪片老手了,自然是正常发挥。很多人批斗坏蛋Boss刘烨很傻,尤其是开口说英语的时候,我觉得其实还好。我个人认为《保持通话》里面最2的是女主角徐熙媛,她的演技实在是太差了。从开头直到撞车那一段,一个操着台湾国语的“内地来港发展单身妈妈”大秀母女情,不知道她在演什么,一塌糊涂,基本上没有观众不会出戏。被歹徒绑架了以后,那扭曲的哭哭啼啼的脸也挤不出一滴眼泪,那就别给特写了啊。好在后面紧张的情节能一定程度上掩盖她的烂演技。坏蛋里面还有从头到尾蒙脸,只在死的时候露脸的樊少皇。倒是潜伏在徐熙媛家里的那个美女坏蛋很漂亮,原来是叫贝安琪。徐熙媛的弟弟陈家乐挺帅,古天乐的儿子谭竣浩挺可爱。还有客串的龚蓓苾,TVB的陈慧珊。

7分。

俺没在放空

在德国的时候,大脑构成:

10%工作

50%晚上干嘛?看电影?游泳?玩桌游?打牌?出去party?今天好像有和谁有约被忘记哇?

10%今天和钟老师午饭还是茶歇

10%这个周末干嘛?

10%要不要吃晚饭,最近又长肚子了。

10%想回国。。。

回国两天,大脑构成:

10%买火车票

10%shopping

20%和小白们玩什么。。。

50%怎么可以回避和老妈讨论买房子结婚生孩子的问题。。。

10%想逃回德国了。。。

从虹桥机场接了小白回家,出租车上,四十五度忧郁的仰望窗外的天空,小白问,在放空灭。

俺答,灭有,俺在忧虑中国的出路。。。

《太阳泪》

固定链接: http://www.fatdudu.com/2011/01/tears-of-the-sun/

电视上能点播的电影到底还是有限,要找一部“容易看懂且好看又不闷并且不是香港警匪片”的给我妈还真不容易。正好看到有这部以前听说过的《太阳泪》,布鲁斯·威利斯的战争题材动作片,我想虽不至于多经典,应该也不会难看吧。不料我错了。

《太阳泪》的故事很简单,讲的是布鲁斯·威利斯美军小分队空降到发生政变的尼日利亚营救美女医生莫妮卡·贝鲁奇的故事。然后电影着力渲染叛军如何残暴,滥杀无辜,又一个发生在非洲这个被上帝遗忘的大陆的非人血腥惨案,以及美帝神兵天降救民于水火的故事。

出于娱乐的目的,我对《太阳泪》这样的立场并无抵触情绪。相反的,有《黑鹰坠落》、《不朽的园丁》、《卢旺达饭店》、《血钻》等等珠玉在前(按照我看电影的时间来说的),此片如果拍的好应该能非常扣人心弦。但是这导演实在太无能了,很多能搞的可歌可泣的场面都弄的非常琐碎和拖沓。而且影片情节过于单一,就是不断展现拖沓琐碎的惨烈,以及莫妮卡·贝鲁奇毫无大局观念的要带上很多当地人走的无理要求。要不是美女真想抽她一嘴巴。布鲁斯·威利斯的反应就更不可理喻了,竟然同意,还把营救直升机让给了难民,把美帝神兵塑造成了八路军战士。他完全可以一把迷药晕倒美女然后扛走了事么。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一见钟情莫妮卡·贝鲁奇,然后忘记了党和国家交代的光荣使命。本片居然是歌颂这种行为的。

最后,我和我妈一致同意换一片看。于是这成为了我少有的没看完的电影之一。在“灾难片”里找到了《家园》,后悔没直接看这片。

5分。

《千钧一发》

固定链接: http://www.fatdudu.com/2011/01/gattaca/

不管是台湾的译名《千钧一发》还是香港一如既往的傻x译名《变种异煞》都没有反映出该片奇怪的英文片名”Gattaca”的含义。据考证这是一个编导根据基因工程专业名词自创的词汇,含义是根据基因的优生学。

《千钧一发》和《月球》一样,是一部低成本科幻片。难得的是作为导演安德鲁·尼科尔的处女作(后来他还编导了《战争之王》),《千钧一发》能够请来伊桑·霍克、裘德·洛、乌玛·瑟曼这样的大牌(不过我也不清楚在1997年他们是不是大牌)。

《千钧一发》讲的是在不久的未来,人类的优生学已经发展到了在胚胎阶段就能甄选出最精英的组合,从而能够保证出生的是近乎完美的人,而仍有一部分人是自然分娩的,他们就成了社会的残次品。而验血基因检测成为了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不再有种族、国界、性别等等区分,唯一的界定来自于比这些更难以改变的,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尽管有法律禁止基因歧视,但是无孔不入的检测手段让这个法律如同虚设。伊桑·霍克就是一个自然分娩的”Invalid”的人,有各种先天遗传病基因,然而他的梦想是成为宇航员,尽管他自强不息努力证明一切皆有可能,但他的基因总能出卖他。为了实现梦想,他借用了拥有绝对优良基因但是不行瘫痪的裘德·洛的身份混入了航天局。为了避免暴露身份,伊桑·霍克用尽了各种手段小心翼翼。然而百密一疏,本片的紧张情节基本来自于此。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一切皆有可能,在影片高潮阶段的岔子没出之前,没有人怀疑他的天分。这也是本片励志成分之所在,乌玛·瑟曼自然就是精英集团中垂青于他的女主角。而裘德·洛则安坐家中,为他准备每天检测用的血液、尿样、毛发……

作为一部中小成本电影和处女作,《千钧一发》没有太壮观的大场面,最多也就是火箭发射。在一些镜头处理和气氛渲染上也略显粗糙,有时候能感觉配乐和气氛不搭,或者没有配乐的一些片段有业余的感觉。然而在表现“无孔不入”这一点上,《千钧一发》非常着力,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没有隐私的未来时代。无论你去过哪里做过任何事情,你如何小心翼翼,你留下的毛发和碎屑都能暴露你的身份,而所有人的基因数据都中央存储,随时可查,没有任何隐私可言。不仅是隐私问题,基因区分带来的基因歧视宛若今日的种族阶级之分,而这与生俱来的特征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个中煎熬可想而知。这也就是科幻的魅力,通过无尽的想象力把一方面的预想或担忧扩大化,形成令人震撼的结论和成果。

营造完成了这样一个世界观,科幻的基本任务算完成了。《千钧一发》在此基础上没有忘记人物的塑造,“一切皆有可能”这个西方励志老俗套,在这个设定中似乎能更有力的表现。裘德·洛把自己的身份借给别人,同时分享别人的梦想的心态,以及乌玛·瑟曼面对灵魂与身份错位的爱情,也都是有所可为的,不过本片也并没有太多展开。

7.5分。

一张照片

某日打80分前,三缺一中。。。

拉里同学突然要求看我妹的照片。俺从网上找了两张合照,第一张很轻松的被认出来了,无难度。第二张,用拉里的话说,太恐怖了。拉里和大师都认不出来哪个是哪个。。。

一开始,拉力说,右边的是我,大师说左边那个。

两个人纠结了几分钟。。。然后不知是谁提议,要不赌钱。。。输的人给我钱,赢的人我给钱。。。

然后这两个人马上来劲了。。。拉里又看了半天用很肯定的语气说,左边的是Della。大师又觉得右边的是偶。。。我们看他那么sure,问他压多少钱。。。拉里含羞一笑,我压一块钱。。。

接下来,两个人又分析对照了脸型,牙齿,表情-0-。。。还是无结论。。。拉里同学最后提议,要不我们两个压不同的人,然后压一样的钱,最后我们相互不要给了。。。

-0-一块钱的风险也要降到最低的拉里同学。。。ORZ。。。

最后,拉里还是决定改回去压右边那个,大师选了左边那个。。。

这件事情,很快被我忘记了。。。直到最近我妹在她的开心上贴了这个照片。。。下面回帖的居然灭有一个人认错的。。。大家都说很easy啊。。。我受到了打击。。。难道这个是学医和做IT的区别灭。。。

苏醒记

冬夜是沉思的好时机,比如今天
一个疲惫的小孩正要入睡
他苦于没有真实的画笔
或是和四肢一样健全的想象力
已经变得苍老和滥情

在梦里,然而
春天的诗集成了他的救赎,
拯救顽疾、拯救虚弱的爱情
拯救冰雪、拯救世界的和平
拯救不甘屈服于平凡的灵魂
拯救久已沉寂的阿秋留声机

一个伟大的诗人,已经失明
但光明犹存,他的眼神依旧
照进了孩子的黑夜里…

《枪王》

固定链接: http://www.fatdudu.com/2011/01/double-tap/

记的《枪王之王》的片尾说向张国荣和《枪王》致敬,我才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今天也在电视上搜到了。

我对《枪王之王》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虽然没啥内涵,但是挺好看。然而《枪王》的开头可以说既无内涵也不好看,完全就是在卖弄实战射击这个体育项目的专业题材,整整半个多小时都是在比赛,装枪,装x,比赛。可以说相当慢热,当然对张国荣痴迷的人可能不会觉得。

直到死了人,剧情才有起色。之后的剧情发展谈不上复杂和悬疑,但是一些桥段给我留下了印象,例如审讯室亮的发毛的桌子。《枪王》的后半段剧情的重点放在了张国荣的焦虑上,这时候张国荣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表现抑郁、狂躁和神经质,基本是他的本色表演,《枪王之王》里的古天乐和吴彦祖加起来也比不上。也是这些抑郁的片段,让一些人把本片推上了经典的地位。而在这种狂躁中的杀人都显得相当震撼,可谓枪枪入心。《枪王之王》就没有这种感觉,像是一个流水线作品。可以说张国荣的特色弥补了前半段的慢热。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