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二首

披着面纱看书的人

海尔布伦宫的阔大草坪上
披着面纱的人在看书
薄夕照着黑衣
面纱抚摸笔记
他视线未曾远离
他眼中的书或者
晴日下午的悠闲心情

没习惯如此自在的路人
只好用细碎的脚步
绕过这片风景

 

一只狗的生活意见

在哈尔施塔特湖畔
盘旋而下的山路和隧道终于可以休憩
群山揽着水,盈盈漾漾
一只狗就站在门外的临水露台上
暴躁地叫嚷
这本令我费解
良辰美景如斯,夫复何求?
铁链的声音响起来
才发现他的孤独与无奈

如同金钱未必能让人开怀
自由之美亦远胜有关物质的任何念想
从一只狗的生活意见里
我似乎看见了自己的绝望

在瑞士寻找世界尽头

之前对于这个国家其实很无感,除了奶牛费德勒和名表,湖光山色美则美矣没有灵魂。所谓没有灵魂,在我的认知中是没有有凝聚力的文化。和比利时一样,这个国家被分为好多语区,瑞士的一个语区都有深深的该语种母语国家的影子,但就是无法让你感觉这是同一个国家的领地。

这次旅行的主题是,偏离航线,以及世界尽头。

原本的计划是这样,DAY1 马特洪峰,单反妹拍摄各种马特洪峰倒影。DAY2 阿莱奇冰川,单反妹继续拍摄大帝号称床单状的冰川。

最后的路线是这样的,DAY1 卢加诺,各种无聊,经冰川线回采马特。DAY2 采马特+马特洪峰,各种更无聊,经冰川线回德国。

因为采马特地区下雨,无奈转道卢加诺,从德语区驱车3小时经意大利再回到瑞士境内的意大利语区。卢加诺的湖不过就是另一个小型科莫湖,与意大利的不同是,瑞士境内的意大利语区,WIFI覆盖率相当的高,是舒适整洁版意大利。Somehow觉得此麦当劳很有爱。

 

相信我,看到这扇门,你会幻灭的。因为,它就是一扇突兀的门。

也许只有雪山和冰川是属于瑞士的。那急弯而没有栏杆的冰川线,从青葱的峡谷一路盘到云雾缭绕的山间。气温骤降,路边的积雪终年不化,偶有山泉流下,能见度降至两米。路边偶尔有旅馆,可能为了防风雪,窗户都用木条钉得死死的,我想起一句歌词:

You can check out any time you like, but you can never leave.

在这样的山路上行驶,路过这样的峡谷,看不到太阳,也看不到蓝天,甚至下一秒就有云雾飘过来挡住视线,连悬崖边上的草都被雪覆盖得严严实实。有那么一些时刻,我觉得这就是世界尽头了。蹲下去拍草的时候,差点就想跳下去,倒不是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在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悬崖有时候有黑洞属性。

怀着天气变好的美好憧憬回到采马特,结局是,很像安妮海瑟薇的旅店男老板说,啥都看不到,最好就是在镇子里转转。不甘心地去问tourist information走5-seenweg是不是会好一点,至少能看到湖。瑞士男人表情很淡定地跟我说,都一样,也许吧。然后我又傻呵呵地问了句,那天气有可能转好么。瑞士男人依然很淡定,it’s always possible. 尽管旁边的LIVECAM一片茫茫。

坐缆车到了BLAUHERD,能见度更差,甚至飘起了雪,路又十分泥泞。当下觉得,不听安妮海瑟薇的果然2了。HIKING无望,只能回到SUNNEGGA PARADISE. 坐在小饭店喝茶时本人念及45CHF的缆车费,还是决定出去走一圈。爬上山,仍然一片茫茫,刚才在缆车上俯瞰到的羊在我面前跟我面面相觑,一个跳伞的哥们估计跳错了地方,一直在打电话。

走了一个小圈,回到原路,总算看到一个湖,虽然很幻灭,依然让人内牛满面。我想到之前在丹麦看到小美人鱼时某个德国同事说的,找了那么久,我们起码要拍十张照片才划算。于是我站在那边看了十分钟,期间坐在小饭馆继续喝茶的人以为我葬身雪山了,感谢中国移动在这种破地方依然提供满格信号。

其实那个湖是绿的,而且各个点绿的程度都不一样。恩,你懂的。╮(╯▽╰)╭

Hiking小记

2010年6月19日,于德国海德堡附近小镇Sensiheim出发,hiking总距离23公里,出发时间早上十点半,到达时间下午五点半。期间休息三次左右,一次吃饭大概用掉一个多小时。之后在一家传统德式餐厅用餐赏到美味的白啤以及最后五分钟一群人狂奔在最后一秒钟赶上火车不提。回家极度疲劳,略感双腿迷失,一觉醒来后,非常舒服。特此以记。

附Hiking路线图: http://www.wikiloc.com/wikiloc/view.do?id=980421

佳期如梦

这个这个。。。

奔三老女人捧着本本,对着某部湖南台最新炮制的偶像剧,哭的稀里哗啦的。。。好像不是很美丽的情景。。。

俺当初看书的时候就抑郁了很久才缓过来。。。今天某小白说被领导骗去看了佳期如梦的电视剧,然后发现是个bad ending…郁闷了。。。

俺明知是个悲剧,还是忍不住看了。。。

唉,演员选的太好了。。。

和平是由本来就是红二代的冯绍峰演。。。这个就是我想象中的和平阿。。。

东子和佳期找了台湾人。。。和俺脑补的不是很相似但是因为演员演技很赞的关系。。。觉得这样的东子和佳期也很好啊。。。

其实费我思忖的书都是很相似的。。。

所有的女性作家,不管写了多少本书。。。都是在讲一个故事。。。

匪我思存总是在一遍一遍的讲述初恋没有释怀的时候,新的爱情不完美的开始了。。。

刺猬悖论及其他

      有一种说法,说人就像刺猬,身上长满了刺,但这些刺平时是不会伤到人的,当人伤心、痛苦、生气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只蜷起来的刺猬,那些刺全都恣意竖立,向四面八方高调宣战,这时候,任何想靠近的人都会被狠狠刺到。

      可不是么,当一个人情绪不佳的时候,多少总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而大多数人,可能看到你蜷起来了就已经远远躲开,能被刺到的,便只有那些明明知道危险,却还要凑过来的人。那么,作为一只刺猬,到底该怎么办呢?在现在这个拥挤得透不过气的社会,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刺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蜷起来,也许只有到了自己的天地,一个觉得安全的地方,才能放心地蜷成一团,让那些坏情绪慢慢耗散。但,躲进这样一片领域,就真的不会伤到别人了么?其实,每当我们被情绪所控制,将一根根尖刺竖起来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会刺到谁,更不会知道那些被刺到的人,会有多疼。

      于是,问题就来了。每个人,肯定都不希望刺到那些自己在意和在意自己的人,那么,在痛苦、愤怒的时候,要怎样做呢?没有人喜欢坏心情,但当它就那么来了,住在你心中不肯走,又有几个人能拒绝呢?这时,也许有人愿意帮你赶走那讨厌的坏心情,只是,要完成这件事,就必须要忍受你那些尖锐的利刺。当坏心情终于跑掉了,两个人之间,该怎样面对那些被刺痛的伤痕呢?

      这真是一个困难的选择,当你蜷起来的时候,会不会希望有人过来帮你?当别人蜷起来的时候,你又愿不愿意忍着痛靠过去?

      也许,对刺猬来说,生命就是寻找这样伙伴的过程,他们刚刚好可以容忍对方的利刺,又刚刚好可以在被刺之后恢复,从而做好下一次被刺的准备。对人来说,这样的伙伴,大概可以分成朋友和恋人。朋友的情况要简单些,因为朋友之间总是更容易宽容,要从朋友给的刺痛中恢复过来,通常都不会是件难事。但对于恋人来说,恐怕要复杂得多了,一对要相伴一生的恋人,必须一起面对所有的坏心情,一次也逃不掉,这样的两个人,到底要怎样做才不会互相伤害呢?也许,存在这样的一些刺猬,他们的刺刚好吻合,以保证彼此不被刺到,这样就能一直在一起而不必担心。但是,如果没有找到这样一只匹配刺猬,那该怎么办呢,也许只能改变自己,不会再蜷起来伤害别人,或是练就快速愈合的本领。如果还是不行,那么他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只能一个人继续旅行,直到找到一只匹配的刺猬?


      说到伤口,让我想到了第二个故事。这个故事里没有利刺,但是人依旧会受伤,有些是自己给的,有些是别人给的。不管怎样,能够愈合伤口的,只有自己。

      有时候,人可能会觉得,造成伤口的人,就应该负责帮我愈合。但如果真把这个想法贯彻实行,结果是什么呢?很容易想见,这个伤口就一直烂在那里,拒绝好转,时间久了,后果可能更加严重,也许不只是没有好转这么简单了。

      比如说,你一不小心被某人捅了一刀,原因可能比较复杂,但基本可以总结为他不对,你完全有理由谴责、抱怨那个人。这时候,你很容易会有一种错觉:帮我愈合这个伤口是他应该负的责任。他也许配合,也许不配合,假若是后者,那么更要当心了,当你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谴责他的错误、期待他的改变、抱怨他的不负责时,那伤口怎么可能会好转呢?既然没好转,那么你就更加把一切都归罪于那个人,更加无法独立面对自己的伤口。其实,假若他合了你的心意,为你操心,给你赔不是了,你也许会突然发现,在他做了这些以后,你的伤口,其实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好转,只是,你以前不知道。

      当然,当你受了伤,保护自己不被再捅一刀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别人可做的了。怎样愈合伤口,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千万不要用虚幻的依赖来麻痹自己,不要纵容自己为逃避找借口,该你做的永远都只有你做,不要指望别人能替你愈合。

      其实,很多事都是这样。就像一个人的幸福感,也并不取决于别人对他有多好,而得看他自己是什么想法。


PS:请勿惊慌,我没被刺也没被捅,故事的主角不是我。
PPS:请勿对号入座,我只是想讲两个故事,虽然讲着讲着就不像故事了。
就这样。

《秒速五厘米》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0/06/5-centimeters-per-second/

这是一部口味淡到极致的动画电影。总共只有60分钟,还分为三个短篇,以极其唯美的画风与音乐和简单的故事勾起观众对美好往昔的回忆。片名“秒速五厘米”意为樱花飘落的速度为每秒五厘米,从这个片名大致也能对这个片子的氛围探知一二了吧。

三个短篇《樱花抄》、《宇航员》、《秒速五厘米》分别讲述青梅竹马的最后一次相聚,花季少女的单相思和少年心中的怅然,以及成人之后的彷徨。13岁时的那次赴约竟然成为最后一面,从此杳无音信。时光荏苒,步入社会的两人都有了各自繁忙的生活。偶尔停下脚步仰望夜空,也许希望能够回头就见到对方;偶尔在梦里,两人重新演绎13岁时的青涩故事,就为那没能说出口的“喜欢”二字。然而这部电影不是童话,两人再也没有相遇,生活的脚步也没有停止。这部电影是对美好往昔和青涩年华的追忆,相信有过或者向往这样的记忆和情感的观众会产生共鸣。

本片的监督是新海诚,其风格就是极其唯美的画面配上质朴的人物形象,干净的音乐,单纯的故事,青涩的情感。动画中的许多场景都从实地实拍转化而来,从列车车窗上的冰凌,列车时刻表和线路图的详尽,可见其在细节上下的功夫。本片许多美景画面都是上佳的桌面,在这里就不堆砌了,大家可自行google。

————————————————————————————————————————
昨晚 梦到了以前的事
梦里的我和他 还是孩子
一定是因为昨天 找到的那封信的关系

远野同学 你好,好久没有联络了,身体可好?犹豫了好久,我还是对远野同学…
好久没有联络了,身体可好?虽然迷茫了好久,看来我还是对远野同学,有些不得不说的话…

只是简单地生活着,悲伤到处累积
被日光晒着的床单,洗漱台的牙刷
还有手机的通信记录
曾交往了三年的女生 发来这么一条短信
“我依然喜欢着你”
“但我们即使发了一千次短信,
心与心之间大概也只能靠近1厘米。”
过往数年间 我只是想着先往前走
想要触摸遥不可及的事物,但连那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以及几乎可以称作是威胁一样的回忆
从哪里涌出来都不知道 只是不停工作着
意识到时才发现 那渐渐失去弹性的心 很是痛苦
于是 某个早晨
我察觉到曾经如此真切的情感
就这样干干净净地消失殆尽
感觉到自己已经不行了的时候
我辞了工作
昨天 我做了一个梦
一个很久之前的梦
在梦里 我们还只有13岁
在梦里 一片被白雪覆盖的广阔的田园上
仅仅能从远方 些许地看到灯光
刚刚积起的雪地 只有我们走过时留下的足迹
就是这样
什么时候 能再一次一起赏樱花
我和他 毫不犹豫地…
这么想着…

还要再失去什么 才能让心得到宽恕?
还要再怎样痛楚 才能与你再次相见
One more time 不愿看到季节的变迁
One more time 曾与你嬉闹的时光

每次争执的时候 都是我首先让步
你那任性的性格 反令你更加可爱
One more chance 回忆绊住我的脚步
One more chance 无法选择下个地方

总是在一直寻觅 寻觅着你的身影
对面的月台上 小巷的窗口里
尽管明知道你不可能在那里
若愿望能够实现 好想马上去到你身边
我愿不顾一切紧紧将你拥抱

如果只是为了排遣寂寞
其实不管是谁都无所谓
唯有在星辰仿佛要坠落的夜晚
我无法欺骗我自己
One more time 不愿看到季节的变迁
One more time 曾与你嬉闹的时光

总是在一直寻觅 寻觅着你的身影
每个十字路口 每次梦境之中
尽管明知道你不可能在那里
若奇迹将会发生 好想马上让你看见
无论崭新的黎明 还是今后的自己
或是那句曾经没能说出口的「喜欢你」

夏日的回忆在脑海中回旋
霎时间消失的心动
总是在一直寻觅 寻觅着你的身影
拂晓的街头 樱树的小镇
尽管明知道你不可能在那里
若愿望能够实现 好想马上去到你身边
如今我再也不会有丝毫退缩
我愿不顾一切紧紧将你拥抱

总是在一直寻觅 寻觅着你的片断
旅途中的小店 报纸上的角落
尽管明知道你不可能在那里〗
若奇迹将会发生 好想马上让你看见
无论崭新的黎明 还是今后的自己
或是那句曾经没能说出口的「喜欢你」

总是在一直寻觅 寻觅着你的笑容
在等待列车通过的铁路道口
若生命将会重来 每次都要去你身边
那时我一定别无所求
再也没有什么比你更加重要

7.5分。

重游比利时

比利时曾经给我太惨痛的回忆,如果不是21周的onsite,我想我不会第二次踏上这个国家的领土。
这次重游比利时,包括后来在根特的service,都非常愉快。人品,基本上还是守恒的。
 
滑铁卢 – 布鲁塞尔 – 布鲁日 – 根特
 
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出发前思考再三,最后只带了卡片机上路。在布鲁日的时候不是不后悔,只能安慰自己,天气好卡片机也没差。
 
作为一个原本不可能被游客注意的小镇,滑铁卢应该感谢拿破仑。几百个妇女堆起来的小土坡就可以收取每人6欧的门票,还定期举办当年战争重现的场面。
 
这只是一个安静的小镇。
 
这只狮子朝着法国的方向,爬上去以后根本就拍不了它。
 
当年的作战图。
 
布鲁塞尔给人感觉其实比较一般。去过好几个号称欧洲最美的广场,布鲁塞尔这个真的不算什么,过于拥挤。
所有同事都说撒尿小童很不显眼,看到很失望,也许是心理建设太好了,我觉得,还挺显眼的啊。。

大街小巷上都是巧克力和华夫,LULU姐经不住诱惑买了华夫,一路上都在辩护说其实华夫上是鲜奶油不fat的云云。
原子球和mini europe, 其实一般,不过不去踩又有点可惜。
说到令人伤心的欧盟总部,我觉得劝Wilson不要去其实是不对的,远离一切深色皮肤的人是王道。

如何不FAT的华夫(LULU姐不要打我)。

布鲁日绝对是此行亮点。

后来在客户那边碰到的PM住在布鲁日,我很没表现力地跟他说"It’s so beautiful”,这位小哥得意地笑,说"Yes, like a fairy tale. You know they even made a movie of Brugge."

那个电影叫杀手没有假期(In Brugge),BELFRY塔楼是片中重要景点,可惜队伍太长没登上去。

布鲁日一个让人乐不思蜀的地方就是它安详闲散的气质。

坐在游船上一路经过那些古老但是干净的房子,有些爬满了爬山虎,很少看到人,偶尔会看到猫或者狗趴在窗台上睡觉,仿佛这个世界跟他们都没有关系。于是在那个瞬间,游人们也愉快地忘记了那些纷纷扰扰。

 

《布达佩斯之恋》

曾经想在去罗马之前重温《罗马假日》,去柏林之前看《刺杀希特勒》,想在去卢森堡二战美军公墓之前看《巴顿将军》,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做到,这次,在从布达佩斯归来之际,终于看了闻名已久的《布达佩斯之恋》,又名《忧郁星期天》<Gloomy Sunday>。
布达佩斯是个忧郁美丽的城市。坐在渔夫堡上的咖啡馆里,透过城堡的窗口可以遥望见多瑙河畔的布达佩斯古城,这正是本片的开场画面,也定下了全片的基调和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里,本片最引人入胜的两个元素—–传说中听者自杀的钢琴曲<Gloomy Sunday>和天使般的女主角交织在一起,诉说着一个虽并不复杂,但完整曲折,动人心扉的故事。
本片的画面感极强,无论是导演还是摄像都采用了非常浪漫的风格。先看美丽得慑人的女主角
再看影片中随处可见的动人画面
我还需要多说什么呢?
8分。

东欧行记

北欧人外冷内热,南欧人热情洋溢,中欧人严谨方正,西欧人闲散安然,到了东欧,总觉得人们脸上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表情,有点沉重,有点阴霾,有点。。诡异。
 
进入波兰境内,GPS就开始抽风,一辆小车开在一片空白上。笔直的高速上除了我们也没有其他车,旁边的路牌又没有KRAKOW字样,WIKI YE当下十分焦急,不停地问,你知道KRAKOW怎么拼吧。在这种情况下,大帝在后座酣睡,我说,总归会有路牌的,不行就开到WROCLAW去。
GPS耍完WIKI YE后又回到了正轨,此刻大帝醒来,这个就叫有福之人。
 
第二次到KRAKOW,重点是奥斯维辛。我一直很回避那种沉重的东西,所以上次onsite结束也没想去看就直接回来了。
事实证明,那地方的确是很沉重。
英语导游手执一把黑伞,没什么表情,也没什么语气变化,讲了太多遍大概早就麻木掉了。德国人的凶残也一样严谨,严谨得令人发指。虽然天气晴朗游人众多,空旷的草场仍有冤魂游散的悲戚。
 

 
而在KRAKOW广场上的晚餐还是很开心的。大帝和WIKI YE无论如何都记不住波兰的货币叫兹罗提,两个人鸟币长鸟币短地算账算得很high.
 
傍晚在浓雾中穿过波兰,开始还犹如仙境。在错过了某个路口后,GPS把我们领上了某偏僻小路,那地方除了我们就一辆波兰奥迪,车上就一个司机在打电话。怎一个诡异了得。
深夜进入斯洛伐克,天黑路窄弯来绕去,路边的房子看上去陈旧得很,一路过去极少有亮灯,不知怎么觉得“这下要死也死在一起了”,刚冒出这个想法,一只猫就窜出来当了冤魂,立马闭嘴不敢跟车上人说这话。不过在斯洛伐克境内,本人看到了巨大的北斗七星,权作受惊吓的补偿。
连在斯洛伐克边境拍的照片都很灵异:
 
 
匈牙利算是最最平和的一段。吸血鬼这个话题没被当地旅游局拿出来渲染倒是有点可惜。之前穷游上有人想去血腥玛丽的城堡,貌似被当地人劝阻了。看来不是一般的少儿不宜。
 
著名的链子桥。
太阳晒得人头皮发麻,几乎是一步都不想多走。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觉得阴雨中的链子桥比较有意境。
 
渔夫堡绝对是布达佩斯的精华。
在渔夫堡眺望多瑙河对岸的佩斯。那显眼的白色建筑是市政厅,极致奢华,也极致抢钱,一天大概就两次ENGLISH GUIDED TOUR, 而且是不得不被GUIDE.
 
夕阳余晖下的布达佩斯状如被遗忘的城市。
 
在等待夕阳西下的过程中,遗忘所有人所有事,也遗忘自己。
 
 
附送囧照一张:
单反妹表示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