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的鲁路修》

本片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原因可归于各方面元素兼顾,高达式的机战,死亡笔记式的斗智,EVA式的玄幻气息,现实世界重新构造的世界观,造型精致但阴阳怪气的男一号,忠勇少年型的男二号,以及其他立场形态各异的角色(罗洛,修奈泽鲁,欧内莉亚,吉尔福德等都是塑造的不错的角色),跨越种族的爱情,欧式校园发生的日式恋爱故事,欧洲贵族控,萝莉控,正太控,妹控,乃至于兄弟之间过度暧昧的腐的元素,一应俱全。满足了各方人士的不同需求。
 
如果愿意跟着剧情走,并且忍住第一季前20集的平庸,看完全剧还是会觉得相当不错的,人物的不同立场,敌友关系的迅速转化,各种阴谋以及激烈的战斗等等,尤其是几个主角的思想变化,从正义变为邪恶又有各自良苦用心,到最后的结局,算是很不错的思路。话说日本动漫是越来越少大团圆结局了。
 
不过细想一下就会觉得不仅许多剧情设定的过于神棍,整个故事是建立在比较荒谬的世界观之上的,既然鲁路修有让人听命的超能力,为何不直接向所有人下达“以后都要听我的”一句话解决所有问题?人物性格不够真实,这虽是动漫,但也太唐突了一点,光是鲁路修和朱雀变化多端的关系就够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更不用说鲁路修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的动机竟然是为了妹妹能幸福的生活。
 
总的来说么,有兴趣消磨时间的不妨一看,最后也不会后悔。看的时候就乐呵呵的顺着他的思路走,不要去找bug。

布拉格游记

『鉴于大巴弱智而麻烦的图片插入功能,这篇只是纯文字版本。图文并茂版发在MSN Space上了。』

原文链接:http://cid-e00d766c32888c92.spaces.live.com/blog/cns!E00D766C32888C92!182.entry

在没有阳光照射的五月初游览布拉格是一件让人略感到有些沮丧的事情,然而布拉格并不悲伤,天空的丰富多彩反而因此让她更添容光。

第一天到达布拉格,入城之前,乌云密布了一路的天空突然拨云见日,一大缕阳光似乎穿过云衣的破洞一样穿过来照在了布拉格身上,我们兴致高昂地追随着阳光所到之处,很快找到了酒店。可惜好景不长,这之后太阳又陷入了厚厚的云棉当中,不得复见。于是一群人从车里终于钻出来的时候,大家齐声道好冷。

入住办妥之后吃了在布拉格的第一顿午饭,从这个时候起布拉格低廉的物价开始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几乎一欧左右一大杯的碳酸饮料,让我立刻产生了对比布拉格与德国物价的强烈冲动。曾经欧洲中心工业重镇的布拉格,在近代受到(或许是二战或许是苏联或许更早就已经开始的某些历史因素)影响之后,经济并未能有更多的活力出现。于是慢慢地布拉格变成了一座旅游城市,当然,无数艺术家艺术作品所渲染出来的气息,依旧还在深深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气质。

第一天的下午便去爬布拉格城堡。既然是城堡就必然是在地势颇高的中心地带。在没有灰机和空战的年代,高高的城堡成了君王高枕无忧的保障。但他们不知道后来人们终于能飞上天空了(难怪现在的秘密基地都搞到地下去了,逃遁的两个大招无非就是上天入地),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建好了高高的城堡之后这座城市经历了空中打击取代海陆打击的现代战争居然还是毫发无损。这时候总是忍不住冒出一句” 这要是摆在中国……“之类的,恨恨一下。布拉格堡的确保存得非常完好,从底下网上的斜坡并不是很抖,沿途各种用途的保护建筑和军事设施依然也保存完好,到达堡的最上端之后,就是大家都要来瞻仰的布拉格古代的王宫所在,由圣维特教堂和各种大小宫殿组成的建筑群包含了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艺术,远处看到这边来的时候,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百花齐放“……圣维特教堂作为布拉格堡的中心建筑,主要还是以哥特式风格为主,虽然在建设初期是有着罗马式的大圆顶的,但是在后期的修缮和重新建造期间,时代轮换,帝王已经开始饭当时流行的哥特式尖顶和玫瑰花窗了。在布拉格堡的建筑群里面,免费开放的景点并不多,我们只在半开放的火药塔(Powder Tower)略作停留,在旧皇宫门前的类似于方尖碑一样的一个建筑物前欢快合影,而已。

城堡上下的路上,花红草绿。临近傍晚时分,小道旁更是点起来一盏盏小蜡烛。即使天还微亮,浪漫诗意的气氛已经被渲染得足够迷人。我突然在想,蜡烛这个古老的照明工具,在欧洲还非常普遍地使用着,大街小巷里各式各样的烛台和小蜡烛都有在卖。但是在国内,蜡烛仿佛只是供奉祖先和佛像的一种工具了,似乎也只有在一些西式的餐厅里才有这样的小蜡烛烘托气氛,稍微有些可惜了。

城堡下来,沿伏尔塔瓦河漫步。一行人朝查理大桥走过去,桥下路边各种玩偶和玻璃工艺品商店应接不暇。虽然没做过功课,但我猜想这两样必然也是布拉格的两大特色。抓紧时间用相机抓拍了一些小东西,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精致、可爱。

查理大桥大概是这座城市里最喧闹的地方。布拉格虽然曾经贵为神圣罗马帝国和波西米亚王朝的中心都城,但主城区在我们这群中国游客看来还是小了点,伏尔塔瓦河流经的这一小段,已经是贯穿全城的风景灵魂,而查理大桥,则是这条河上最古朴精致的一道风景。在布拉格的两天里曾在早晨和傍晚分别到过这里,每次都是人流涌动。喧闹的人们多多少少打扰了老桥的清净,但却是桥上各式地摊摊主们顾之盼之生计所依的客源。明信片、冰箱贴、小型提琴乐队、写生艺术家、打铁匠各种角色的人们与游客互动,成了这座古老城市面对日渐衰退的工业和不得不开发的发达旅游业时一声兴叹的绝佳写照。来布拉格,查理大桥你不可错过。

等到夜幕完全降临,人们终于散却之后,桥上下的路灯打开,流光溢彩,粼粼闪烁,又成了另外一番别致的景象。我们到达当日的晚上,适逢当地一个音乐节之类的event正好在桥下举行,人们纷纷站到桥上和两岸的堤坝护栏上,图一个眼福。在欧洲难得一见的拥挤景象,不禁令人乍舌。(请忽略上图由于由于曝光时间过长而出现的疑似进入时空隧道的近景小船)

第一天的行程,就,这么,结束,了。当日回去再旅馆旁的小酒家一行人喝酒聊天畅谈自是不提也罢罢罢罢。

次日清晨,隔夜酒醒后起床上街顿觉空气清新心情舒畅,沿街步行,忽然被这么一道风景吸引住了…

是的,一代捷克名车斯柯达就这么被拖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嗯..不要违章停车。快乐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不过第二天的行程其实更加随意,主要是逛了伏尔塔瓦河东岸的老城区和犹太区,主题也是相当随意的『街拍』。在正午时分非常偶然地到达布拉格广场的天文钟楼前时候,巧遇天文钟报时小人儿钻出来换岗的步骤,再一次和一堆国外有人熙熙攘攘强势围观了一下之后。布拉格广场比想象的要促狭很多并且…许愿池是没有水的…被一圈隔离带隔在了广场中央。尽管如此,Vince同学还是扔了一枚五分钱的捷克币进去,不过好像忘记许愿了。布拉格广场上有租马匹的摊头,马儿们倒也都英姿飒爽,不时有情侣家人租着一辆车,在广场门口悠闲路过,倒也颇有几分情趣。在看过一条可爱的黄毛小狗和粉红色的小萝莉之后,我们把剩下的时间花在了从布拉格的大街小巷老桥长河边踱步走过。据说布拉格是建筑艺术之都,这一点从街边『唾手可得』的尖顶小房子上纷纷出现的精致窗花可见一斑。以下是上述话题对应的照片列表。

要看的同学可以去我的人人相册查看详情,开心也传了部分照片。http://photo.renren.com/photo/221073288/album-373119297?curpage=&t=

布拉格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亲切的,人文艺术氛围浓重,物价不贵也便于生活。我觉得在将来应该还是个能孕育或承载伟大艺术家的地方。也可能是我对欧洲建筑的流派这个话题本身就颇感兴趣,所以布拉格一游让我很满意。至少视觉上没有觉得失望。不过各人口味不同,每个人眼中,或许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布拉格。说到头来,布拉格还是值得一去的。

本篇完。

俺滴青春

最近打包东西中,把家里所有俺的东西都整理了一遍。

以前学生时期留下来的只有书。
高中时期:漫画小说为主,另外大量的竞赛辅导书和习题集。。。
大学时期:好多的专业书籍,很多买了灭有看的外文书。另外成堆的GRE TOEFL考试用书。GRE可以分成新东方,太傻,猴哥。。。几个系列。。。除了少数的科学哲学书,几乎没有闲书。。。唯一看到的一本《悟空传》还是室友的,当时借了忘记还。。。
研究生时期:大量的计算机书籍。。。基本各种绘图软件的从入门到精通都全了。。。看来研究生的确是混的厉害,几乎不见几本专业书。。。

工作后的东西,书不是大头了。 大堆的韩剧日剧动画片盗版盘。。。很多的cd 。。。
书还是不少:理财炒股。。。畅销书。。。小说。。。漫画。。。诗词。。。时尚杂志(其实不算书)。。。把以前高中很爱的漫画。。。当时只有钱买盗版。。。去买了正版的。。。

发现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生活果然是畸形的。。。毕业之后的趣味回归高中。。。

几个亮点:
看到大学里面的课堂笔记本。。。原来我还是有过认真学习的。。。
看到了高中里面的日记。。。俺也有过少女的心事的。。。
看到鲈鱼手绘的日历。。。某人现在只关心赚钱了。。。当初他还是文艺青年一枚。。。
看到了很多当时和朋友的书信。。。很感性的告诉女人,我把那些书信都看了一遍。。。某女人答,哦,那堆情书哦。。。然后两人一起回忆了一下当年神仙mm收到的13页的长篇巨著情书。。。感慨万千。。。年轻真好阿。。。

走进青岛(二)

      隔了这么久,继续来写青岛游记,虽然已经没有趁热打铁的劲头了,但我还是会努力把这很久很久以来的第一篇游记写完整的。看来我又变懒了些,真对不起大家。

去了青岛水族馆。之前本来想好了,不打算去这个地方的。没想到走到水族馆边,却意外被它吸引了,不但掏银子买了全票,还绕了路去看之前错过的馆。虽然没看到动物表演,但还是很开心的。第一个去了水母馆,馆里一缸一缸的全是水母。以前基本上只在餐桌上见过实体水母,而且那时它们已然被分尸了。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水母,立刻就被它们打动了:水母真是一种优雅的生物啊!虽然这种腔肠动物的身体很不幸地只有一个开口,兼具口和排泄的功能,但是看着他们在水中自在地摇摆,的确是种享受。与我猜想得不同,大多数水母都是头朝下蠕动的,看来头太大很不方便啊。如果我以后有了房子,就在客厅里养一大缸水母,每天看它们做伸展运动,假如看腻了,还可以卖给饭店,然后换一缸新品种

码了这么多字,来张pic吧,青岛著名雕塑,五月的风:

奥帆中心。奥运会期间,码头尽头的火炬应该是燃烧着的吧。

从照片就看得出,这天的天气非常差,太阳基本就没有露面。但第二天起床就发现了杯具:看不到太阳绝不代表没有紫外线,我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晒得很夸张,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昨天晚上脸就开始发烫。把这作为我二十四岁生日的第一个发现,多少算有点杯具吧。

退了房,直奔青岛啤酒街。

开始还以为那些大啤酒罐是街上的装饰,后来才发现它们都属于青岛啤酒厂,估计是生产设备吧。

啤酒街上有特色的凳子:

啤酒街上的阴井盖也都很有特色,画着卡通,还写着用途。找到了一只小老虎,看来它是管电力的:

所谓啤酒博物馆,也就是青岛啤酒厂的一部分,开辟出来给人参观的。一进馆,我就有点泄气了,原来青岛啤酒之所以这么有名,就因为是德国人建的啊~ 再看下去,又发现青岛啤酒是皮尔森型啤酒,这下更崩溃了,当初一行五人路过皮尔森,也顺便拎了一扎皮尔森啤酒,我对那个酒的印象就只有:苦。不过那时在皮尔森的啤酒博物馆由于语言不通又没讲解,也没怎么看明白,这次可算是补上了。这又一次印证了我一贯的坚持:博物馆还是要看中文的,外文博物馆基本上外面看看也就无憾了。除非卢浮宫这样的,即便人家牛得连英文说明也不写,但看在免门票的份上,就进去凑个热闹吧。

这是参观完毕送的一小杯原浆啤酒跟一包啤酒豆。在这里,我还多蹭了一杯原浆,不过不是因为贪杯,完全是无意的~

下一层楼,又送了一杯纯生:

最后还买了一只开瓶器,15大洋。大概在欧洲看贵开瓶器看太多了,竟然觉得这个价钱也可以接受,看,才一欧多。

三杯酒下肚,我竟然就开始头晕了,看来我的酒量明显小于预期。本来还打算在啤酒街上找个酒吧喝一杯的,这下不敢再喝了,还是乖乖吃饭吧。来了青岛,当然要吃海鲜。不过青岛人的海鲜范围非常广泛,有一种叫海肠的,看起来就像超大号的不带壳蜗牛,我犹豫再三还是没敢点,怕万一吃不下去。接下来就是重头戏,我的生日大餐了。

第一道菜,海星,清蒸的。这样一直东西摆在盘子里,看起来真像是工艺品,让我不知该如何下手。

于是,我就非常暴力地把它的一只腿拧了下来,更暴力地拨开硬硬的皮,把里面那些黄色的东西挑出来吃了:

第二道菜,蛤蜊,这个比较正常。

第三道,某贝类,也是按只卖的,点了一只:

第四道,又是之前没尝过的,海胆炖蛋。吃完之后就只剩一个中空的刺壳,造型像个鸟巢:

第五道,这个馆子的厨师推荐菜,某鱼和白菜,味道不错,只是偏甜。

最后再来一壶茶,崂山绿,青岛的本地茶。可惜吃饭时喝茶,也品不出什么感觉来。

本来还想去极低海洋世界的,但由于我在某类似历史建筑一条街的地方浪费了太多时间,后来还是决定放弃看动物表演,转而在海边多徜徉了一会。有一件事情可以确定:我肯定被去机场的那个出租司机给宰了。不过出门在外,这种事情本也很难完全避免吧。上一张我最喜欢的海滩类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不过海这种东西,是拍不出感觉的,随便上一张意思意思就是了:

还有一个巨大的锚,仔细看能找到一小团黄色的东西,那是某只香蕉的皮,拍完之后才发现。

在海边看到两名女子开着一辆宝马敞篷小跑车,脑海中顿时闪现出两个字:二奶。唉,肯定是前阵子看《蜗居》被影响了,以后不能这样,要健康点。

青岛这个城市,人非常非常少,跟上海比起来,简直就像没人一样。有个出租司机告诉我,夏天最高只有28度,30度是很少见的。同志们啊,如果有夏天想度假的,就去青岛吧,不然也太对不起这个温度了。青岛的旅游地图虽然卖得很贵(8块),不过做得还不错,可以起到导游的目的。只是地图上标了太多特色街,连文具一条街都有,想要不失望的话,还是要仔细斟酌一下的。

最后一张图,GE的鼠标垫。本打算放在公司的,结果一不小心就带到青岛去了。

最后说一句,今天又买了本《科幻世界》,这期封面比上期好看多了。

上海宝贝到ZEE 懂的入。。。

在上海宝贝里面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形象设计师,号称是书里第一颜。这个大帅哥最大的烦恼是自己到底是喜欢男人多一点还是喜欢女人多一点。。。
在社会分工不断扩大,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入的时候,这个烦恼已经有点粗糙了。。。
比如某人看过这个视屏之后开始烦恼。。。

自己到底是T,是P,还是H的问题。。。

罗腾堡流水账

在上个周六的早晨,我、刘太和王远开着ERINNA没敢开去捷克的C CLASS大奔,踩了我WISH LIST上最后的那个点——罗腾堡。
 
在一家有打着一堆日文广告的店里吃完当地一种叫Schneeball(人称雪球)的特产(推荐),我三人开始了囧囧有神的城市探索。
 
罗腾堡作为一个旅游业开发极其成熟的城市,倒并不喧闹。游客在其中穿梭,它以及它的市民们安然地保持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不乏爬满藤蔓的墙壁,空无一人的小巷。
市政厅前面的广场算是人最多的地方了,王远对没去成布拉格的刘太说,“其实这里跟布拉格也差不多”。
刘太虽然略有质疑仍然露出心里平衡了的表情,我亦表示同意,只是话音未落,王远又加上了一句——
“不过,还是不如南京。”
 
市政厅旁边有一家泰迪熊店,据前人攻略,此为山寨,真正的全德国最大的泰迪熊旗舰店藏在市政厅附近的一条小路上。于是随便逛过之后,我们前往了传说中真正的TEDDYLAND.
传说,那也只是个传说。

全德国最大的泰迪熊旗舰店比之前那个卖雪球的店也大不了多少。

当我站在传说中最有收藏价值的Steiff泰迪熊们面前的时候,售货员很NICE地跑过来给我介绍说这个熊的手足还有头都是可以动的,而且他是限量的。我点点头,看看价格牌——娘的,我就知道限量没好事,一只手足和头能动的坐高10厘米的熊要50多欧(记不清了,反正很贵)。虽然熊很萌欧元现在很疲软,我还是毅然地放下了,很阿Q地自我安慰,“还是去扬州买吧”。

王远当下作欣喜状,“你也知道扬州卖这个?”

不甘心地买了一只手足头不能动的小熊,离开TEDDYLAND,前往刘太出发前就提过的中世纪酷刑博物馆。在门口的时候其实有点犹豫,不过看着刘太充满期待的表情,我们还是勇敢地跨出了那一步。

为了羞辱受刑人,中国古代人在脸上刺字,欧洲人做各种沉重的难看的面具。刘太说“戴了面具,别人怎么知道受刑的是谁啊”——GOOD POINT. 刘太对刀亦颇有研究,指着橱窗里面的N把刀对我和王远说:“你看,这个刀没有血槽的,所以不拔出来的话人是不会死的。那个刀就有血槽,血可以从血槽流出来,所以不拔出来也能致死。”听得王远一愣一愣一惊一乍,问道:“莫非,你的父亲是张小泉?”

罗腾堡的最后一站,也就是保留景点,即为城墙。

该城墙维护得其实很好,虽然已是私人财产可以随意涂鸦,但并不见什么到此一游某某爱某某。只是,这个城墙真的很经济型,块头大一点的人或许只能侧身通过,难以想象当时是怎么打仗的。王远总结陈词:“这个城墙,远不如南京。”

至此,罗腾堡之行落幕。

布拉格二首

布拉格之夜

image

时间将近二十一点

克里佐夫尼卡大街,路灯下风吹微冷

疲惫的查理大桥在不远处喘息

古色沿街建筑于流动光彩里浮沉

这城市的夜,美或丑,不掺半点虚假

点亮整条伏尔塔瓦河璀璨的路灯

也照着几里之外整日冷清的破旧写字楼门

 

伏尔塔瓦河
image

阴转多云,伏尔塔瓦河如平日般流过布拉格

风情不一的桥俯伏在水面上,粼粼的波光,像呼吸

它们是波西米亚心爱的梳子,缕缕穿过她美丽的青丝

城堡和教堂,钟摆和玻璃雕,玩具木偶和露天的打铁匠

触角所及处,每个毛孔都在产出艺术的气息,放肆却不声张

中国的风度

今天看到凤姐被砸鸡蛋的转贴。下面的选项里面居然没有一个为凤姐说话的。。。
话说凤姐再讨人厌,再自恋,再恶心人,她一没有去幼儿园砍小孩,二没有醉酒驾车,三没有贪污受贿。反而给广大对芙蓉审美疲劳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新的娱乐方式。
是英雄你去砸贪官污吏阿,你去砸视人命如无物的富二代阿,你去砸报复社会的穷凶极恶之徒呀,为难个小女子算什么。

凤姐可以让很多人暴跳如雷,恨不得把她掐没了。但是看到那些社会新闻的时候,会有同样的反弹,同样的“正义感”爆发吗?

这个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故事。
他们大学班上有个女孩子行事高调,特别的没人缘,遭到全体男生的集体厌恶。然后男生们起草了一封信,在信中对这个女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严厉到任何一个女生都会被伤自尊的地步。他们还要收集全班男生的签名之后寄给这个女生。我的朋友当时是班长,也不喜欢这个女孩子。但是觉得这样的事情,对女孩子的伤害太大了。于是拒绝了在这封信上签名,还试图阻止他们寄这封信。于是和很多人弄的对立起来。
这么多大男人愿意花这么大的力气,以这么大的恶意去刺伤一个女孩子。无论这个女孩子再怎么不讨人喜欢,也不deserve这个。

我们可以不喜欢一个人,但是不能不尊重一个人。

在小事上较真,大事上苟且,这个就是我们的气量了。。。

---------------------

写的时候就知道这个言论有点偏激,估计会被拍,但是不吐不快了。

《驯龙高手》

英文名更有意思点:<How to train your dragon>。此片是梦工厂汲取了阿凡达的煽情经验后的作品,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之作。阿凡达的剧情尚且如此,本片的剧情肯定合格,无可挑剔,定然是一部适合全家观看的3D动画电影。
 
男主角是个挫人,长得很像金凯瑞;女主角在火焰中出场非常炫,很有007邦女郎出场的架势;本片最成功的形象刻画是龙,有如同飞猪一般的挫龙,也有面相极其好莱坞的骚龙,也有下巴太大以至于下巴下方均为盲点的傻龙,也有称为全片主要萌点的主角龙,至少萌到了一起观看的同学,她表示主角龙不露牙齿的时候非常像星际宝贝。相信也萌到了不少其他男女。而且此龙也是恋爱高手,男猪带着女猪兜风的时候故意整的天翻地覆,女猪就不得不紧紧抱着男猪,身体一接触,果然就来电了。丫还在下面偷笑。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影片中的第一人称飞行片段,我觉得主角驾驶着星际宝贝龙翱翔于天际,配合以波澜壮阔的音乐时,那感染力绝对不输给《阿凡达》中的类似桥段。在3D场景中的确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同坐过山车,令人神往。最终的战斗场面也没有让人失望,星际宝贝龙的紫火很炫。
 
可以说,这是近年来颓靡的梦工厂一大成功之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道具是“母亲的胸甲”。
 
7.5分。

Total Eclipse

去不成南法,在家看电影。
 
本片描述的是诗人兰波与魏尔伦的爱恨纠缠,中文名字全蚀狂爱。
通过本片,我强烈地感受到,“自杀的方式有三百多种,与艺术家结合是其中一种”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
诗人可谓艺术家中的极品,两个极品凑在一起,请各位自由地想象该有多纠结。
 
该片的亮点在于莱昂纳多。
在成长的烦恼中,他还只是不起眼的略有些脏兮兮的LUKE. 在泰坦尼克中,他是迷倒全球少女的金发小白脸。
在本片中,他就是兰波,孤傲又古怪的翩翩少年。
让我们看着他的脸感叹青春吧,那苍白的没有毛孔的脸,戏谑的眼神,狂放的笑声,轻快的步伐。
16岁的兰波,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即使全世界都讨厌他,他也不在乎。从来不朗读自己的诗,因为只有差劲的诗人才这么做。
 
魏尔伦是当时唯一理解欣赏他的,这个其貌不扬的略有秃顶的。。诗人(差点想说老头)。
为了给大家一点视觉想象,魏尔伦的扮演者就是哈利波特里演卢平的。谷歌出来的照片远远没有本片里面显得那么羸弱和猥琐,为了还原一个比较真实的魏尔伦,他也是牺牲不少。
 
魏尔伦是个很纠结的人。至于纠结的问题,其实也很正常,不过至少让兰波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直到最后的那个选择。
在离开魏尔伦的N多年,兰波再也不写诗,在非洲漂泊做商人。
这时候的莱昂纳多的表演开始力有不逮,年龄问题吧。
结尾亦是十分精彩。魏尔伦的幻想以及兰波的画外音,渐渐远去的背影以及最后的青春飞扬的笑脸。
 
其实本片口味是可以很重的,不过导演把画面维持得很干净。我很喜欢这种有点过曝的色调(请原谅我的形容吧O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