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有意思的书,日本推理界颠覆式的作品。
说他举足轻重,理由有二。
1,题材的另辟蹊径。有人说,京极夏彦是借着推理小说的形式在写妖怪小说。他也因为京极堂系列成为日本妖怪界的泰山。(居然还有妖怪界这个说法,初看有小雷到)
2,成名形式的别出心裁。日本推理作家都是通过参加比赛,得奖出道的。完全外行人的京极夏彦不懂规矩的直接给出版社投稿,居然就很顺利的过稿出版了,而且一炮而红。这个也拓展了大家出道的思路。。。不是非要去参加超女好男的。。。
其实,说到底,推理小说就是先故弄一下玄虚,给你片段的信息,断章取义之下,建立起和结果之间惊悚的联系。然后吸引读者看下去,慢慢的收集遗漏的信息,连系,推理。。。把饼画全,最后摊开底牌,往往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局。之前惊悚的因果联系是噱头。
所以推理小说的要素可以总结如下:
1,怎么故弄玄虚。
2,怎么收集信息。
3,怎么建立联系。
先来看他怎么故弄玄虚的。。。因为推理小说的点评不适宜剧透太多,我这边就说一下里面的一个小片段。
去京极堂必须要经过一个陡坡叫眩晕坡。这个坡在走到三分之二的地方就会觉得头晕目眩。尤其是在晚上走夜路的时候。第一次,关口走的时候没有提灯笼。结果走到后来步履不稳,感觉黑暗中有手在拖住他的脚,最后气喘吁吁的跌坐在地上。第二次,他听从了劝告,拿了一个京极堂的灯笼。京极堂家是阴阳师世家,专职驱鬼的。拿了印了京极堂标志的灯笼,关口平安无事的走下了眩晕坡。后来,关口被告知,眩晕坡的围墙后面是一大片的墓地。
这些信息加起来,都给人一种暗示。是墓地里的妖怪在作怪,只有拿着京极堂的灯笼才可以驱赶走这些鬼怪。
京极夏彦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把气氛推高。
光这样,还不够体现他的忽悠功力。
京极堂是个喜欢胡侃的人,和关口说了半天的测不准原理。人的测量会改变事物的状态。当关口提心吊胆的走下眩晕坡的时候,想到了京极堂的 测不准原理。于是完全不敢往后看。在回头看之前,身后有没有鬼魂跟随,只是可能的状态,但是一旦回头看,就会塌缩成一个本征态。可以说把人恐惧时候的心态描写到了极致。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他是怎么利用心理恐怖和妖怪来故部迷阵的。
到了信息收集的部分。故事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人物。有自闭症的作家关口,有特殊能力可以看到别人记忆的侦探夏木,经验丰富的警察,聪明能干的女记者。
关口几乎是个串场人物,就是故事中负责串联情节的人物,因为所有的人物都是和他发生关系的。
超能力的侦探为推理小说解决了一个难题。很多事件发生之后是没有线索可循的,但是这个侦探的超能力轻松解决了这个难题。
警察先生除了负责最后抓坏人外,因为有很多特权,可以获得很多内部信息。
而能干的记者小姐,可以说扮演的是一般侦探小说的侦探角色。她是唯一一个具有正常人思维的人,当你看下去,觉得这个地方应该要去检查一下,这个位置有信息的缺失时,聪明的思路在正常人范畴内的记者小姐也会想到,会去着手搜查,是一个很好的满足读者的信息收集者。
最后是推理。京极堂是个阴阳师,副业旧书店老板。这个人经常足不出户,每天窝在书店里面看书。所有的人都会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告诉京极堂。然后这个人就在家里,一边喝着劣质茶,一边用他广博的背景知识和强大的推理能力来找到真相。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作者京极夏彦的知识面之广。除了对各种妖精了如指掌外,还对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所精通。故事的推理离开这些背景知识还是不可行的,这个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推理最后要由京极堂来完成的原因。其他的人都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信息的加工。
当年有人试图来解析为什么马克吐温的小说总是能让人发笑。。。被认为是愚蠢的无用功。
在这里我也试图做一样的事情。所以很自觉的标题上加上无趣解图。
促使我码这篇日记的诱因是在豆瓣上看到了二手红颜tx关于《推理。中国风》的评论。
他说:在我看来,国内在小说领域的落后程度要远远甚于纯文学领域。作为一名阅读兴趣比较广泛的读者,我竟然找不到一名可以期待其新作的作者。我总感觉,近两年日系推理在我国的小范围走红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给中国作者带来的启示远远不只局限在推理小说。我一直等待着优秀作者的出现,终结现在竖子成名的中国小说界。
所以忍不住想要去想一想日本人到底用了什么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