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的场景:冬天,乌七码黑,寒风阵阵,偶尔跑过的锻炼身体的人就像飘过的落叶。。。。照片我就不PO了,免得破坏大家心中的美好印象,这地方真不能晚上来。
哎,希望明天service不要那么囧了。。。
你想知道的那个我们
可现在的场景:冬天,乌七码黑,寒风阵阵,偶尔跑过的锻炼身体的人就像飘过的落叶。。。。照片我就不PO了,免得破坏大家心中的美好印象,这地方真不能晚上来。
哎,希望明天service不要那么囧了。。。
最是那回眸一眯眼的风情~~~~
“枞树从小努力生长,幻想着将来也许会成为栋梁建设家园,或成为桅杆环游世界,啊,总之有很多很多伟大的幻想
于是他更加努力地长大长高
但后来他成了一棵圣诞树
圣诞夜是他一生中最明亮最辉煌的时刻
被众人和笑容环抱,头上有亮晶晶的星星在闪耀,脚下堆满了礼物,大家载歌载舞,和乐融融
但圣诞夜一过去,他就被拖去了满是灰尘的地下室
他满怀希望地等待下一个圣诞节的到来
但最后却被拖去了厨房,成为了柴火
他干燥的枝干在火焰中消失,间或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每一声,都好像枞树的一个叹息
他的一生就这么结束了”
安徒生的童话, 只有小孩子才能当故事读…
在我的记忆中2000年的确也不是一个光鲜闪耀的年份。千年首脑会议首次在纽约召开,中国作为一个即将逐渐升起的新星,开始逐渐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然后审视这个国家的每一寸细胞,却依旧是那种熟悉的、混沌的、无法摆脱的窒息感。这部激荡主要讲了当时《财经》的成名作——《基金黑幕》的推出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
那时候的我,即将迎来自己的初三生活,高中升学的压力过早地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主线。每周单调而规律的“家——学校——宿舍——家”的路线日复一日,而对社会和世界的简单理解,并不比书本上所能看到的和听到的更多。或许更多的是真实的足球篮球新闻们。
“总有一种声音,。。。”,片头再次用这种类型的语句褒扬《财经》以及其他许多学者当时勇于揭露证券市场监管不足的勇气。然而,作为一个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我也总是不禁在想,如果真的有一天,这种传说中的“总有……”不复存在了呢?而事实是当这些声音在那个行政审批远高于新闻自由的年代里,当时揭露真相的当事人和媒体,并没有获得公正的待遇。弱势的个体在这样的历史转折事件当中的可悲性,可见一斑。
好久没看了,争取把这个系列看完。:)
大清早的不知道脑子受了那根神经刺激,爬起来吃着早饭就愣是把PPS上刚available的《风声》看掉了。别的不说,情节上比我对国产影片的期待有了些进步。
但我还是严重怀疑这部片子能否被称为“XX以来第一部谍战片”,因为整部片子的前面80%部分,拍成了一个名侦探柯南式的小电影。一群人,囚禁在楼里面,用各种方法威逼利诱或者离间拉拢,试图找出一个所谓的“凶手”。而敌人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发挥也相当有限。所以很大程度成了一段单边倒的戏。敌人如何如何,我方机智应对,没能把你来我往那种感觉拍出来,算是稍微有点遗憾。好像这一段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武田长太撮了。”
另外一个比较可惜的就是整个真相的揭露,同时我也觉得是整部电影的编剧最动脑筋的地方,居然在事后三年的情节当中通过老枪的口述表达出来,可见的确在此类题材的情节安排上还需要进步。如果说在前面叙述那些情节的过程中,能稍微显露一些细节出来,让聪明一些的观众能猜到结局,大概会更加精彩一些吧。
好久不看电影了,《风声》倒没让我觉得失。这种片子挺好,是个突破。
今天去参加传说中全德语的急救课程,因为要把上海驾照switch成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德国驾照,需要从头来一遍。
一路沿B3开,不过30分钟就到了海德堡,但是眼看着到了目的地却无法立刻停下——停车总成为Performance bottleneck,于是一车人睁大了所有的眼睛,搜寻可能的停车地点。在尝试了好几个路边停车点失败之后,终于还是选择了一个地下停车场,收费的,前三个小时1.5欧,往后一小时1欧。取号,停车,走出停车场,发现正对的马路对面一溜的停车位-,-b,自动售(停车)票机就在旁边,大喊亏了,不过也没别的办法了。
去到传说中的First aid training教室,比想象中小很多。我和Jason找到中间第二排的位子坐下,教室里陆陆续续地进来许多德国Teenager,几乎都是两两搭配坐定。一位年轻帅哥提着几个药盒一样的小盒子走进来,在讲台上放好。他就是trainer了吧,看起来很年轻,不过根据欧洲人的长相判断年纪对我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即使是满教室的teenager,我也丝毫看不出有和国内90后任何沾的上边的影子。遂作罢,开始了呆若木鸡的“听课”。
其实去之前已经在同事们那里听说,整个课程并没有任何部分会用英文讲。Jason带了本小说,我则干脆带了些下下周onsite的一些准备资料,伴着帅哥trainer的满嘴胡话开始消磨这段长达6个小时的时光。
课程用德文讲没办法,但是课程里夹杂着几次现场实践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的,不过好在这部分trainer都会先示范一遍。在这一点上,德国人的严谨作风又一次显露无遗。总共五项内容,
第一项是把躺倒在地上的“伤员”拉起来的动作,半跪在伤者头那一侧,用双手先把伤员的上半身扶起来之后,理好伤者的双手,自己的手从伤者左右两边腋下穿到他(她)胸前横置在肚子上的右手,双膝此时站到伤者的背后让其上半身靠着,然后用力把伤员拉起来。
第二项是感知伤者手臂的脉搏,然后模拟演示给伤员的手臂缠纱布和支架的过程,
第三项是每个人发一个急救用品,然后依次介绍自己拿到的用品的用途(这一部分因为需要德语讨论,我和Jason没有参与),
第四项是模拟把躺倒的伤员翻身背朝上的过程,这个动作挺好玩的,半跪(或者全跪)在伤者右侧地上,先检查其口中有无异物(双手把嘴往中间挤开来)观察舌头。然后让其将头部往后做后仰状,因为这样就能让他的出气顺畅,然后把右臂往头顶的方向摆成“L”型,把其左臂放到头右侧,大概变成这副腔调“LO“。然后双手分别放到伤者的腹部和胸腔部位,感受一下是否还有呼吸,之后把左腿弯起来膝盖朝上,右腿稍向左弯盖到左脚上,变成从侧面看这样的形状”^-/”,然后双手从伤者的左侧身体下方将其翻到一半,直至其左脚膝盖着地形成支撑。再理一下伤者的头,让其继续做后仰状,就OK了。
第五项是人工呼吸,哈哈。不实际操作,我还真不知道这玩意儿原来也不容易。主要是吹气的部分,以前看都觉得肯定很简单,今天轮到自己吹,发现还是有窍门的,首先要让伤者的头部保持后仰,这样喉咙那块才有可能形成通气的管道,其次一只手要捏紧鼻子,不然吹了全从鼻子出来了,然后另一只手则要三指并拢托住下巴,然后憋足了劲使劲吹就是了。
第六项则是模拟把一个带着头盔的伤员的头盔摘除的过程,普遍感觉头盔和模特的头之间的摩擦力过大,我在想如果真的是个人的话,大概头已经被我们拽下来七八趟了吧。
对于不会说德语的我们来说,实际操作的过程是最好玩的了,也算是在那呆坐了将近六个小时为数不多的收获之一。
中间还顺带帮我们所有人检查了视力。德国检查视力用的是C字缺口图案。双眼靠过去,从上往下,左眼看第1,4,5行,右眼看第1,2,3行。每行五个C,我的弱视的右眼楞是费了老大的劲,才挣扎着从右边第二行的五个里面读出三个还是四个,第三行实在不行了,我放弃,然后立刻跟考官腔调说,我左眼很好的哦,她说哦?我然后以迅雷不及超级旋风之势把四五两行报了出来,她呆呆地看着我,我做可怜状说,你是不是觉得我ok啊?ok的吧?ok的吧?这个时候心理暗示大概齐了点作用,她回过神来有点尴尬地说,恩纳恩纳,然后,我居然就过了。哈哈
可惜在我后面一个去测试的Jason和我情况类似,无奈右眼的战绩实在太糟糕,没能炮制我的狗屎运,顺便momo一下。
等所有的课程都结束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走出教室,去取车回家,打了下停车票,8.5欧,皑皑……不过今天天气不错,回家的路上还上A5飙了会儿,但小奔的动力实在让人汗颜,在此不提也罢,呵呵。
好了,经过今天这么一番折腾,总算是要开始德国驾照考试的道路了,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