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柯南剧场版13:漆黑的追踪者》

我不算柯南迷,但是剧场版、OVA、主线剧情的TV版也算是都看了,现在一年一度的剧场版貌似是任务一样。可叹从《迷宫的十字路口》开始柯南剧场版开始玩画面的噱头,同时剧情每况愈下。你想你一个10多年的日本动画能玩什么画面噱头呢?怎能拼过好莱坞?你就好好的在剧情上下功夫吧。不过也可能是江郎才尽了。
 
本片已经到了拿黑衣组织做噱头的程度,一开始我就猜到那是柯南在做梦,没过多久我就猜到凶手最后一个要杀的是自己。最后连武装直升机都出来了。你说Gin开武装直升机哪能有施瓦辛格或尼古拉斯凯奇开战斗机的气势?不过武装直升机也打不死柯南,而柯南踢球打人的准度已经超越狙击手了。
 
要说前一作《战栗的乐谱》虽然剧情一样烂,但还能听听歌。此作能干啥呢?看黑衣组织的几个人耍酷?要扬长避短啊。
 
6分。

《中央车站》—原创多图

这 是我继《上帝之城》之后看的第二部巴西电影。这两部优秀的电影的优势就在取材于巴西的现实。巴西的社会状况,巴西高原的风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这 部片子打动人的要素。本片斩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女主角,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亦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不过惜败于《美丽人生》。
不得不提的是主角小男孩约书亚,演员名叫Vinícius de Oliveira,原本就是里约热内卢的擦鞋童,导演相中了他出演此片。苦难曲折的人生经历带给他任何童星都无法取代的气质,从未出镜的他将一个身世不幸 却又十分倔强坚强的孩子形象塑造的十分传神,可以说就是本色演出,但从表演来看,绝对是影帝级别。他从小没见过父亲,正当母亲要带他找父亲的时候,母亲遭 遇飞来横祸,无助的他一人流落于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
另一主角朵拉,演员Fernanda Montenegro和擦鞋童Oliveira不同,是巴西最著名的演员。朵拉的人生也一样不幸,年纪不小的她的心早已冰冷尘封,每日在中央车站给文盲写 信为生,回家后拆毁取笑别人的信件为乐。直到约书亚的母亲遭遇车祸身亡,而这对母子曾拜托她帮忙写信,她对这个从此无助的孤儿不由得多看了几眼,两个人的 交集从此开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擦鞋童传神的表演吧。无助的约书亚流落于中央车站。
身无分文、饥寒交迫的约书亚只得来找有一面之缘的朵拉,悲伤无助,面对朵拉的冷漠,他仍然倔强的以从未谋面的酒鬼父亲为荣,这是他的精神支柱。
朵拉把约书亚接回了家,忐忑不安的约书亚双手交叉在小腹前拘谨地站着,小心的问朵拉的先生呢?我可以上厕所吗?
然而这显然不能影响她自私的念头,她打主意把约书亚卖给了人贩子。最终,朵拉毕竟良心未泯,她辗转反侧之后冒险救回了约书亚,也得罪了人贩子,从此失去了一切,踏上了和约书亚一起逃难的旅程。
约书亚对于曾经卖掉他的朵拉一点也不信任,朵拉也曾中途放弃打算离开约书亚,但似乎是缘分,他们就注定要走在一起,而朵拉也阴差阳错间没有了退路。漫长的旅途中两人逐渐的融洽并且相互依存起来。在途中邂逅了热情的卡车司机,约书亚的第一句话就是:
果真是穷苦的孩子早熟啊。
约书亚坐在司机叔叔的大腿上握着方向盘,朵拉在一旁微笑,这大概是此片最温馨的场景了吧。
朵拉冰封多年的心开始逐渐融解,她多年来第一次涂了口红精心打扮自己,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只是她一个人的幻想。朵拉的失落,观众感同身受。
然而从约书亚执着的寻找父亲的信念中,她开始回首自己的往事,开始思念自己的父亲,虽然她的父亲也曾是那样的不堪。
历经千难万险,跨越了整个巴西,终于到了要见到自己父亲的一刻,看约书亚那期待的眼神。
得知面前的不是自己的父亲,而真正的父亲早已不知去向的时候,约书亚顿时陷入深深的失望,泪水留下了他的脸颊。
身无分文的他们走投无路,聪明的约书亚想到了让朵拉重操旧业帮人写信,他们有了落脚点。安顿下来后约书亚二话没说就把一天替人写的信扔进垃圾桶,正如朵拉一直所为的那样。此举让朵拉吃惊不小,急忙阻止,约书亚说出了全片最经典的一句台词:
大人果真是孩子的榜样啊。
上天眷顾约书亚,他终于找到了父母的一丝线索,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母画像的神情。
而朵拉在约书亚父亲的信里有意“提到他”的时候,他脸上洋溢出由衷的快乐。
终于,约书亚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哥哥,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他和朵拉之间的感情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此片最著名的镜头,被广泛用于海报宣传。
朵拉选择黯然离去。在新建的整齐划一的村庄的清晨,约书亚追逐离去的朵拉。
望着朵拉离去的方向,约书亚知道大概再也见不到朵拉了。
朵拉替人写信多年,自己却很久没有写信了。她写了一封信给约书亚,希望他不要忘记,第一个让他开卡车的是她。她坦承她好想念自己的父亲,好想念过去的一切。而约书亚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们唯一的纪念就是这小小的合影,以及永生的记忆。
8分。

《风声》

在此补上《风声》。这是我在福州和邱黄二贼一同观看的(邱黄二贼的出处参见右侧链接中的《放炮记》)。
 
 
话说黄贼为了他的影城金卡变成钻石卡,我们乘着邱贼开的疑似Mini Cooper实为雨燕的小车,跨越大半个福州来到我现在已经记不起名字的那个影城。买好票还有一个小时开演,游戏机厅!我强烈建议所有电影院地下开个游戏机厅供等电影开场的人消磨时间,绝对财源滚滚。
 
说电影。此片基本上受到的都是好评,我觉得成功之处首推演员选得合适。以往国产大片总有很2的演员,或是为了明星效应,或是投资方强塞,让观众完全无法入戏,《赤壁》就是典型。本片的几个主角:李冰冰、周迅、王志文、张涵予、英达都算演技派,苏有朋在此片中自毁形象,不过表演也过得去,甚至连以往我相当讨厌的黄晓明,感觉都挺适合本片中日本人的角色,他那种很用力表演的德性刚好符合日本军官的气质。这些人的表演撑起整部电影的基本气场和构架。
 
据说是根据小说改编,而且小说口碑很好。因此电影改的剧情就很容易看出来了—就是那些比较牵强的地方。张涵予唱腔密码一段最为牵强,半死不活了还能音调高低播密码,那大家都用这招来传情报,还费那么多周章干啥。他最后又跳出来说是另一个地下党,感觉有些突兀,用唱词来对同志太不慎重了。周迅和张涵予互相诬陷也不合逻辑,为什么要等张涵予被折磨的半死了然后去自己暴露?还有彩票情报怎可能是老鬼亲手所写的,这个笔迹鉴定也是没有来头。因此,虽然最后结局出来出乎意料,但却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当然,无脑的跟着导演走,觉得此片还是很精彩的。在大部分时候,大家的心都是悬着的,到底谁是老鬼?就这样影片就算是成功的,那些逻辑问题对于广大观众来讲并不重要。上面的很多想法我也是后来才有的。
 
另,本片口味颇重,各种酷刑也算在国产影片中一大突破了,据说是因为监制口味重。
 

看完电影邱贼提议去江滨怀古。怀古的主要项目是看“大石头”。听起来很有文艺腔调,一路堵车,我们从福州南郊蠕动到了西郊,有幸见到了邱贼魂牵梦萦的“大石头”,原来是闽江边堆砌的、准备用来建游泳池的、前后左右都看不出一点美感的、粗糙的石头 — 也许在南半球呆几年,你也就会欣赏它们的美了。

缅怀完大石头,人间灾难就是从西郊蠕动到市中心—大家各有饭局,结果都迟到了半小时以上。

7分。

《建国大业》

韩寒都说了,此片从类型上看应该属于幻灯片。从影片内容上看,绝大多数都在体制和框架内,擦边球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拍成这样已属不易,况且人家讲的是建国大业,10年后,20年后乃至60年后怎样了都和本片无关。我就不在立场方面说三道四了,就说说我看电影的小感受。
 
今年来主旋律作品对KMT的描写有了一定的改观,让其中的一个个人物尽可能的像人。不过张国立作为一号反角,再怎么人性化也只能到此为止了,看看蒋介石的画像,显然主持大局还精通权术的他炯炯有神,而张国立的胖佛爷形象显然没有说服力。尔后为了弥补当今两岸和谐共进的局面,本片塑造了一个青年偶像—他的儿子陈坤,一个为党国江山忧心忡忡力有所图的太子,长得还比蒋经国帅。当然他和他所演的真实人物像不像已经不重要,我们观众中间没有多少熟悉他的。关键是帅,帅甚至能树立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我左侧MM就叫道:“蒋经国好帅哦!”注意,她说的是蒋经国。
 
不过宋美龄就是一个败笔了,那形象就是个富商太太,至多是官宦世家的夫人,显然不及蒋夫人该有的风采。而且影片还借用黑人美国卫兵调戏了这位前朝第一夫人一把,既不厚道,也不符合影片想要有的基调。
 
王学圻这个非偶像派自从《梅兰芳》之后有了自己的位置。本片中李宗仁气场贼强,直压老蒋。党国这边的角色都比较容易放开来演,姜文的毛人凤,尤勇的白崇禧,还有只有一分钟出场的空军总司令陈宝国(周至柔),给我的感觉都很不错。其他的客串有些还算流畅,像胡军、刘德华,有些就比较突兀,像陈好。梁家辉、李连杰是两大败笔,别告诉我你没发现他们。另外个人觉得陈道明也演得不伦不类,我一直不是很认同他的演技,至少戏面不广,演啥都一个腔调。
 
我党这边就不太好拿捏了,我充分理解。既然有诚意来拍,那就尽可能自然点吧,在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时候脸部肌肉不能松弛一点吗?就连喝醉酒一起K歌的时候,也不能让人感受到这是真实的人之间会发生的场景,主要问题还是在脸部肌肉方面。
 
总体来说观影过程还是很悲惨的,看电影的两大悲剧都让我遇到了—自作聪明对女友胡吹的傻X男和掏出手机高声打电话的2B—分列于我左右—嗯,这暴露了我是一个人观看此片的。陈凯歌端着枪登场的时候,右侧男高声地教育他女友:“你知道吗,这是朱德!”随后陈凯歌脸旁边印出了字幕“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冯玉祥”,他女友很给他面子没吱声,我对她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整部电影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开会很重要,把名流拉过来很重要。本片有两句台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句是张国立的:“反腐败,反,要亡党,不反,要亡国。”一句是唐国强的:“历史是无法改写的!”我觉得一句很辣,一句很扯。
 
这部幻灯片显然不能告诉我们这段政权更迭的真正原因,如果您真对此有兴趣,我强烈推荐我校刘统老师的一篇文章《1948年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原因》,google这个标题即可。
 
电影6分。

今天是yt大老板的诞辰

其实只是今天中午闲的发慌,就在飞信了一下今日诞辰的yt大老板,寿星午饭无安排,那就一起吃咯。吃的是千夫所指的东方既白,我原本挺喜欢的,可不知道是我口味变了还是咋的,今日的饭相当难吃。

这些流水账都不是我要表达的主题。关键是yt大老板号称在减肥。于是午饭只吃了一小碗炖蛋,这显然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yt大老板饭后决定到克里斯汀观赏她最爱的cheese蛋糕解馋。站在克里斯汀柜台面前,yt大老板对柜中的cheese蛋糕赞不绝口,宛如一个买不起12克拉大钻石的人在橱窗前的纠结。营业员和我都精神崩溃了,买个吃吃看,果然不错。

瞪着我大快朵颐的yt大老板脸色比死灰还难看,不过她显然无法面对因为她而精神崩溃的营业员,于是我尾随着她快步踱进隔壁的肯德基。徘徊良久的yt大老板终于也崩溃了,当即拍下一对烤翅。肯德基烤翅虽是垃圾食品,但是为了蒙蔽坑害我国少年儿童而做的很香,于是我再次没能经受住诱惑……

东方既白一锅饭+酸辣汤+红油耳丝+克里斯汀cheese蛋糕+肯德基烤翅,我现在还没胃口吃晚饭。

当然另一个成果是,我预见到晚上还要和朋友大会寿宴的yt大老板远大的减肥计划前景堪忧……

发现自己现在文笔比小学生还差,不知道写的什么破玩意。

懒散及茶几

懒散是一种不可逆的习惯。
 
所谓茶几,渊源是这样的:
我的人生就像一个茶几,虽然不大,但是充满了杯具。
 
 
上次相机被偷后去慕尼黑,被迫从“选角度——调模式——拍照——选角度——再调模式——再拍”这样的模式里解放出来,看到举着大小相机的众人,如释重负。
 
回国是狠下心买单反的,可惜机型高不成低不就,N C两家纠结不清,眼看着上飞机的时间临近,最后还是随便买了个C记卡片。
抱着“艳阳高照下卡片也不差”的想法,到了维也纳,发现我已经完全没有取景的sense了╮(╯▽╰)╭ 在Krakow更是杯具到只有晚上有时间出去拍照。
 
广场很赞,夜景很杯具。。。
 

 

关于南瓜灯


     做了一个南瓜灯。

     这固然是因为人一旦无聊就会开始幻想,同时也由于对德国南瓜的口味实在缺乏信心。在经历过两次不算成功的尝试之后,这个看起来挺靠谱的南瓜一直都没有引起我的烹调兴趣,成为厨房中不折不扣的板凳南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板凳南瓜也会有出头之日,尤其是万圣节期间的板凳南瓜,虽然它的口味不足以吸引我,但在看多了商店里的万圣节装饰之后,我回了家就不得不把它跟南瓜灯联系起来。不过,我并不打算讲一个南瓜的励志故事,事情并不是这样发展的。在板凳南瓜大变身事件发生一个多周之后,我终于悟出了这个故事的要领:南瓜灯也是会发霉的

     要承认这一点其实是个很无奈的过程,我本以为如果挖空了它就不会发霉,我又以为如果经常在它肚子里点蜡烛它也不会发霉,我还以为,如果能把它晾干,它就不会发霉了。但事实证明,一个成为南瓜灯的南瓜,就如同一朵被剪下来包好了的鲜花一样,它们的美丽和价值都在蜕变的那一刻达到顶峰,而那之后,生命便会无情地流逝,一切都只是倒计时。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鲜花这种东西,向来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当它们怒放的时候,当然可以摆在屋子里,让那清香和色彩带给我们味觉和视觉的双重愉悦,但在决定摆放鲜花的时候,我也从心底里知道,总有那么一个时候,它们会凋谢枯萎,而在欣赏了它们的绰约风姿之后,也就必须要面对它们的凋零。

     又扯远了。撇开鲜花不谈,仅仅对于南瓜灯,我也仍然无法对其保鲜防腐之法有大的突破,要说有什么进步的话,那就是理解了商家之所以能这么早就推出万圣节用品,就是因为他们不用活南瓜来制作南瓜灯;而德国人门前只摆着尚未开过瓢的完整南瓜,大概也是因为刻一个南瓜灯还为时尚早吧。可惜到万圣节的时候,我已经回国了,不能亲眼看看德国人到底会不会摆南瓜灯。

     说了这么多,既然认识到南瓜灯也是会变老的,那么它还健在的这段时光就更弥足珍贵了,为了表达我对它的珍惜,上几张照片吧。

肚子里点了蜡烛的经典造型小南瓜:

歪戴帽小南瓜,可惜这个没点蜡烛,明显缺了些生气:

我和小南瓜:

最后一张,这个动作比我想得要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