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远子哥从HR处帮我拿了一张纸

今天远子哥从HR处帮我拿了一张纸

 
号称是养老补贴
 
说是凭这张纸
 
在2046年
 
梁朝伟和张曼玉都已作古的时候
 
也是我年满60岁的时候
 

可以凭这张纸

 
拿到那时候的1500多块钱
 
我的祖国没有忘了我!
 
涕泪横流啊,让我老有所养
 
希望2046年这张纸没有风化掉
 
谢谢远子哥为我的2046年奔波!

惨案啊惨案了

     德国驾照的第一次路考尝试今天正式以失败告终,最近中国人考驾照的挂率一直居高不下,我终于也充当了这个炮灰。

     一个惨案的背后,总是有一连串的错误决定,通常,位于错误链最末端的人就尤为不幸,必须承担所有的后果。我今天刚好就处于这个长串错误链的末端,更为不幸的是,我做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为错误的一个决定,直接导致这一连串本可以被化解掉的错误瞬间演变成一桩路考失败的惨案。惨案就发生在正要上高速的左拐弯小路上,突然瞥见的黄灯和考官简短直白的“挂了”让我意识到:我被判定为闯红灯。闯红灯在德国考官眼里可是性质极其恶劣的行为,不把我挂了估计他都无法对上帝交待。不过既然他如此干脆地就把我挂了,我也是受到了一点打击的,于是便在拐过弯之后熄火了。反正也挂了,不差熄这一把火,反倒还见证了传说中“堵塞交通的熄火”,并且光荣地成为直接缔造者。

     不过,知道自己挂了之后再开高速真是非常顺畅啊,本以为考试时上高速会紧张,没想到连紧张的机会也没了,发挥这么好的时候竟然是考官已经不关心的时候,真是可惜。驾校老师托马斯安慰我说,如果不是前面那辆该死的车,你肯定过了。唉,可是一连串该死的车就偏偏出现在那个该死的时候,位于错误链的最末端就只能面对高失败率了,偏偏我还就被忽悠了,可见错误也是会传染的,时刻坚持正确立场不是件容易的事。大概托马斯看我实在太可怜,就给了我一个热情的拥抱,可这是个又高又壮并且还有大肚子的德国人,我觉得我就只是靠了一下他的肚子,貌似连腰都没怎么感觉到……

     德国人真是抠门啊,不就是考个驾照么,这么抠,难道说我拿了驾照出交通事故还是考官的责任不成。不过德国人也真大方,一给就给个终身的申根驾照,貌似德国人自己也为他们的驾照是终身的而自豪。相比之下,中国的驾照就完全是另一个风格了,虽然很容易拿到手,但却会过期,如果想一直持有驾照,必须不断接受审核才行。看来,得来太容易的东西,不光自己不会看重,给你这东西的人也不会完全相信,只是大家都别拆穿就好。

     既然德国人现在还不认为我有资格持有一张终身的申根驾照,那也只有再次尝试说服考官了。只要想想,一个考官一辈子也就为难你这一回,能不抓住机会么。只能希望下次我不要继续处于错误链的最末端,不过这个可能性实在比较小,那就只能希望我在最后关头做出正确决断,不要再让悲剧重演了,虽然现在看来,这个希望也不比第一个大到哪里去……

《狙击电话亭》

科林·法瑞尔主演的悬疑动作片。其实也没多少动作,情节也还蛮紧张;也没多少悬疑,但是结局还挺出乎意料。
 
站在公共电话亭里打电话,你也许觉得没人会关心你在说什么。但如果你每天你都到同一个公用电话亭打电话,并且你在电话中的吐露的秘密,以及你的职业、地址、家庭等等信息都被人所窥伺,而这个人还是个天天拿着狙击枪瞄准你最常去的电话亭的高手,你是不是会觉得毛骨悚然?
 
这部电影就是讲这么一个故事。 整个故事就围绕着纽约街头的一个电话亭展开,场景几乎没有变换,但这80分钟也基本做到了扣人心弦,结局也的确出乎我意料,就是开头废话有点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要诚实。否则很可能有一个躲在远处高楼窗户里的狙击高手随时要你的命。
 
6.5分。

《午夜巴塞罗那》

这部是多位女士热爱的电影。这也的确是一部女性的电影,几位美女在电影中的关系和感情让许多女性观众取得了共鸣,大致是说女人之间,既是伴侣又是对手,很多事情只有另一个女人能理解,但也有很多东西你是要和另一个女人争夺的。对这部电影,我不敢妄称评论,更不敢说是影评。因为我能感觉到,影片想要表达的我显然没有完全理解。我系男性85后,就随便讲讲我肤浅的一点感受。
 
故事发生在巴塞罗那,对于刚去过那儿不久的我,很多地方都很熟悉—圣家教堂、米拉之家、奎尔公园…… 不过大部分情节发生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岛,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这个故事也充满了梦幻色彩。
 
本片充斥着美女,斯嘉丽·约翰逊、丽贝卡·霍尔,还有迷人的西班牙女人佩内洛普·克鲁兹,她凭借此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不能不提的是导演伍迪·艾伦,我现在才明白,这个小老头拍出来的“文艺片”最符合小资情调,最细致,最犀利,而又不装x。几年前看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导演的《安妮·霍尔》,没看出什么名堂,那是我还小。今天先看了《午夜巴塞罗那》,觉得伍迪·艾伦还是把握的很到位的。
 
美国女孩Vicky(丽贝卡·霍尔)和Christina(斯嘉丽·约翰逊)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起到巴塞罗那,这个充满了风情和野性的地方来度过夏天。在这里她们邂逅了画家Antonio(贾维尔·巴登),一场风流韵事看似不可避免。
 
Christina是个积极尝试各种爱的感觉的女孩,为此她没有任何拘束,她和Antonio一拍即合,很快就翻云覆雨。正当两人甜蜜时,Antonio的前妻Marie(佩内洛普·克鲁兹)出现了,她精神恍惚,憔悴暴躁,却又散发着男性无法阻挡的狂野魅力和创造力。她和Antonio各自作画,同时心有灵犀,恍若回到了从前。Christina不甘冷落,于是三人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关系,不是一皇二后,而是两两之间的一种互补,三个人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的组成了这种和谐的生活气氛。如梦如幻之后,Christina意识到这种状态从理性上是荒唐的,她选择了离开。有意思的是,在她离开之后,Antonio和Marie的关系也迅速崩溃了—-他们三人的确缺一不可。
 
Vicky则是一个有行为准则的女孩,有在美国做律师的未婚夫,规矩光明的美好生活才刚刚开始,当然她是不会轻易为轻浮的男人所动的。然而Antonio却发掘出了她内心奔放的渴望,她也不能自已的爱上了Antonio。在Antonio出现之前,她认为自己生活的一切都很美好,事业有成并爱自己的丈夫,可预见的和睦的家庭,蒸蒸日上的事业,令人称道的好名声…… Antonio出现之后,她发现这一切都不能阻拦她疯狂的投向这个风流画家的怀抱。她恨自己遇到了他,但又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她发现她来巴塞罗那投奔的长辈模范夫妇貌合神离的本质之后,她陷入深深的矛盾,继而是绝望。理性最后也取得了胜利,她选择了和丈夫的中规中矩的生活,尽管如同行尸走肉,她还是没有这个勇气。
 
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这样的人,只是我们中国人比美国人更习惯于压抑自己,自身观念所迫,社会家庭环境所迫,世上大多数夫妻的生活似乎就是一个主题—无奈。
 
我们要向直接爽快、享受生活的西班牙人学习。
 
总觉得没有把我感受到的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来,可能我的感受本来就是不完整模糊的吧。这毕竟是女人的电影。
 
7分。

《国产凌凌漆》

此片本不想写啥,对我来说,周星驰的电影也确实没什么好写的。如果把主角换成其他任何人,他的电影基本就是纯粹的无聊。但是有了他,就能镇得住场面。无厘头和无聊只有一步之遥,影片中许多台词单独拿出来都很无聊,关键看演绎的效果。好在周星驰令人放心。
 
本片恶搞了007和某政权,剧情比他的其他电影要稍微有内容一些。当然它因此被禁,虽然我认为它没有恶意。
 
最后一幕“小平赠”的菜刀很赞。
 
周星驰绝对是一代人才。
 
6.5分

一点小结

      前一阵子重读了《此间的少年》,后来在网上搜来搜去也没找到个完整的版本,估计是还没写完吧,又在那里吊着,真拿江南没办法。两部连着读,才发现II里有些情节明显和I的不同,可怜的乔峰,他从I里隐退后,II里的很多场景便换了其他人经历,难道是江南想象力暂缺或精力不济,便把大一的故事拆散了放在后面几年里充数?同时,还不小心发现江南的着装品味实在是比较守旧,杨康的一身白色运动服也罢了,连书中的各路美女都喜好黑白着装,最多出现点亚麻色之类的点缀下。要说康敏喜欢一身黑,王语嫣喜欢白色衬衣浅色裙子,那还都可以理解,但如黄蓉这样的,不光是个活泼型大美女,还时不时走走性感路线,在我的想象中,那必然是个五彩斑斓、鲜艳夺目的人物啊,为什么江南也喜欢让她穿着白色小背心呢?也许是受武侠影响太严重吧,侠客们(尤其是很牛的侠客)总喜欢一身黑或者一身白,这样方便他们在风中留个很酷的背影。不过在大学的校园里,女生的打扮还是应该斑斓些吧。要么,就是我跟江大侠已经有了代沟,无法体会他的年代了。或者,江南是有意把服饰都写成朴素平淡的色调,因为那些故事都已是往事,回忆中的色彩,难免会变的暗淡一些吧。读着这部小说,就像观赏一部黑白电影,也许有失真,但确依然会拨动心底的那根弦。此间里的大学生活,相信大多数人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都会跟着笑,跟着哭,并且哭笑过后,心里总会多了些沉甸甸的感慨。
     江南实在是太善于挖坑和营造沧桑感了,这两个特点在《缥缈录》系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我还没有读完最新的《缥缈录》,但惊闻他要开写《捭阖录》了,还是期待一下~

     还看完了《杜拉拉升职记》,貌似前阵子比较热的白领小说,经人推荐,就找来看了看。很明显,作者希望把这本小说写成白领职场指南,因此,这个故事的发展就没有空间留给悬念了,主人公杜拉拉,是个外貌不减分,智商、情商都很出众的女子,这样的主角,再放在企业文化不错的跨国大公司里,并且运气也基本不错,那当然就只有一路高歌猛进的份了。当然,这也不能怪作者,既然要写成教科书,那么主角就只能是一位楷模了。虽说是位楷模,但书中的加班写得还是惨烈了些,当然,再聪明能干的人,要想快速升职也是要加班的,但是如果真如书里那样加班,连我这个做IT的都有点看不下去了,这个职,索性不升也罢了吧,就算到了奔三的年纪有了危机感,也不能这样拿命换钱啊。我也是个五百强企业的打工仔,但仍然觉得杜拉拉离我非常远,完全是教科书里的模子,而不是我在现实生活中能遇到的一个人,或者,就是我的境界还太低,又是个写程序的,领域也不同,有些东西还无法理解吧,再干个几年,说不定能跟她有些共鸣。
     总的来说,要把这部书当白领生存手册看,那是能学到东西的,小说式的寓教于乐总比去读条条框框好。但如果要当小说看,就没多少看点了,人物单薄,情节发展不够戏剧化,文笔也加不了多少分。也许,这部书就是因为抓住了广大白领或未来的白领想寻求一个成功故事的心理,所以才能这么火吧。听说这部小说要拍电视剧了,由米莱演杜拉拉。我一向都觉得好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会失色不少,但对这部小说,我倒希望能够改得好看些,或者干脆拍成一部办公室情景剧,也许更合适吧。

     现在正在看的,是今何在的《悟空传》了,读完江南突然有点想念今何在,就决定把这部书找出来读读,这是我伴随着今何在这个名字一起知道的书名,只可惜一直都还没有读过。当初认识江南、今何在和大角是在一起的,因此以后也一直把他们三个人联系在了一起,每次想到其中一个,便顺着牵出了另外两个人。世事总是喜欢开玩笑,当初联系那么紧密的三个人,今天竟然决裂到这个地步,用反目为仇形容也丝毫不为过。可是我的记忆仍然不屈不挠,千百次地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悟空传》还没有读完,现在评价故事还为时过早,但却已经明显感觉,今何在讲故事的技巧的确不比江南,文笔也没有那么华丽,有点可惜。

     最后,不负责任推荐《Godel,Escher,Bach:An Eternal Golden Braid》,中文译名为《哥德尔 艾舍尔 巴赫 —— 集异璧之大成》。看到有人推荐便决定找找看,只找到了影印的中文pdf版,书中内容还没有细读,只看了前言和介绍,感觉应该是很不错的科普作品,讲的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知识,最主要的,不论英文还是中文译本,语言都很考究,这点让我决定要仔细读一读。不过目前还没读过正文,所以仅仅是不负责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