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钥匙》
给那些人和事
下个精简的决心容易,要贯彻执行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直接导致了收拾东西那几天,每次出门扔垃圾都成了一项艰巨任务,每次都是沉甸甸的一大包,勒得手疼。感觉我那点家当被扔掉一半了吧……后来小区里的大妈们大概已经察觉到有人要放血搬家了,守在楼下等着从我淘汰的东西中寻找宝物。想到那些不能被我利用的东西能有这样一个好的结局,继续发光发热,就更坚定了我尽力精简的决心。直到最后一天,看我终于拖着箱子下楼,没有再带垃圾,楼下乘凉的大妈们明显用很失望的语气关切道:“要搬走了?”他们的守望可以告一段落了,如果我回来还住这个小区,那么他们也许还可以期待一年后的另一次变废为宝高潮。
扔的时候虽然潇洒,回想起来终究还是有些不舍。但如果一年要搬一次家的话,我又怎能执着地保留着很多东西,只为日后想追忆过往时光时睹物思情?如果连这些物品都无法保留,那么那些无足重轻的生活用品,就更不值得劳神费力了。有时候真恨不得自己是一只蜗牛,所有的家当只是背上的一个壳,走到哪里都自在。
扔掉了很多充满回忆的物品,便下一子觉得空荡荡了,以前还可以安慰自己:看,这件东西我还保留着,以后的某一天,当我看到它,所有的回忆都会回来了。可是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寄托了,所有的回忆,都只成了回忆,成了我脑海中越来越虚无缥缈的影像,没有东西能够承载。伴随着这种空荡荡而来的,还有一丝轻松吧,扔掉了那些寄托,也像是甩掉了包袱,便没有东西可以羁绊。
其实,人会失去的,何止这些盛满回忆的物品呢?许多东西都会逝去,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感情,有些甚至没有留下可供凭吊的物品,只存在于我的记忆中。我一直都知道,我是一个很不能接受“失去”的人,现在仍然这样,没有一点进步,每当想到有什么从我的生活中逝去,便会很低落,很不能接受,但终究也只有无奈。有些东西,本就该放下的吧,蜗牛一定很懂得“放下”的哲学,不然那么小的房子,怎么能够满足呢?
从搬家的时候起,这种思绪就一直萦绕在我脑中,总觉得空落落,觉得感伤,不吐不快。谨以此文纪念所有被我打着搬家的幌子抛弃掉的物品,还有那些渐渐远离我生活的人和事。人只有放下这些,才能轻装上阵,走得更快、更远吧。
我知道,有些东西一旦逝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我仍旧希望,仅仅是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能有一次美丽的邂逅。至少,我会保留一份美丽的回忆。
如果你有点无聊
《飓风营救》
吕克·贝松无愧为商业化的编剧,整部电影紧扣动作场面,并不宏大壮观,但是非常过瘾,合观众胃口。首先把坏蛋描述的十恶不赦,再大肆渲染主角爱女心切,于是他大开杀戒之时,观众就无不拍手称快了。
在连姆·尼森手下几乎没有活口,他的绝招是用门夹人脑袋,以及把人脑袋往各种硬物上撞。符合了中国俗语“脑袋被门挤了”。非常过瘾。当然电刑那段也绝赞… 个人名义的复仇,果然没有官方行动的人道主义束缚,很好很强大。
7分。
《美国X档案》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09/08/american-history-x/
本片由爱德华·诺顿和爱德华·弗朗主演,有同样名字的他们在片中饰演一对兄弟。爱德华·诺顿是年轻的演员中罕见的演技派,只是演的角色都比较极端,让我难以喜欢。尽管如此,我不得不承认他塑造的每一个形象都是如此的炉火纯青和惟妙惟肖。爱德华·弗朗成名于《终结者2》里被施瓦辛格保护的小朋友,可惜后来走上迷途,染上吸毒等恶习,从他在本片中迷离的神态就能看出有相当一部分时本色演出。
都说本片讲的是种族仇恨,其实我觉得本片更多的是从个人的立场而不是社会的立场去看待这个问题的,由此可以引申到种族问题以外,凡是和人的心态有关的问题都能从中得到启示。另外从个人立场来描述,更能感染普通人。
爱德华·诺顿饰演的Derek,是一个聪明的青年。他的消防员父亲在黑人区执行公务时被黑人枪杀,使他走上了白人至上的新纳粹主义道路。他的才能和魅力使他很快成为新纳粹团伙的核心人物,在一次和黑人的冲突中他用残忍的方式杀了两名黑人而被捕入狱,然而这更坚定了他在帮派中的地位。爱德华·弗朗饰演他的弟弟Danny,同样聪明伶俐,但同样迷失,视哥哥为英雄和偶像,效法他的行为。眼看他就要步哥哥的后尘,他的老师,同样教过Derek的校长,要求他回忆“致使你哥哥入狱的所有事件,这些事如何影响你,对当代美国社会的看法,对你的生活、对你的家人的冲击,编写成一份报告”。透过这份报告,我们可轻易地看出这个家族的悲伤过去与无奈,这份作业的名字就是《美国X档案》。
Derek入狱后为求自保,迅速和狱中的新纳粹分子靠拢,一切似乎就等他出狱后重见天日。然而他却恰巧被分配与聒噪的黑人Lamount一起做洗床单的工作。起先Derek对他不屑一顾,而那位仁兄也就自顾自的聒噪着。渐渐的,Derek发现这个“黑鬼”所说的话虽然都十分浅显,但却都很有道理。“你们为什么那么恨黑人?我的那些兄弟为什么那么恨白人?都是无端的愤怒(Anger)。”Derek被感染了,他也发现,每次打砸抢烧之后,他的愤怒并没有减少,心情也没有更愉快,生活也没有更美好。他和这个黑人小兄弟成为了朋友,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当Lamount问他为什么进监狱时,他竟羞于启齿了。随后,完全动摇他的信念的事发生了,他发现他所依附的白人老大竟然从拉美裔囚犯处买毒品卖给自己人从中获益。原来和黑鬼们一样,自己也是如此不堪。心灰意冷的他决定脱离狱中的白人集团,结果招来的是“白人兄弟”的一顿毒打和鸡奸。他白人优等高贵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回首过去的年少无知,他失去的精神支柱。他静静的等待黑人集团来修理落单的他,他等着,但是黑人却没有动他。他彻底崩溃了,不知道此生为的是什么。这时他昔日的中学校长(也就是他弟弟的校长)来看他,一句话沉重的敲打了他的内心:
“Has anything been done to make your life better?”
原来过去的一切所作所为都means nothing。他决心重新做人。在校长的帮助下保释出狱后,他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弟弟浪子回头,不重蹈自己的覆辙。然而这一过程中他已经得罪了原来视他为偶像新纳粹集团,他的回头路充满了凶险。我始终认为结局会是他被新纳粹分子杀害,他弟弟幡然悔悟成为反种族仇恨的斗士。我是这么预料的,但是我由衷的不希望这一切发生。然而本片注定不是俗片,另一种惊人的、突然的结局,在震惊中,影片的旁白是弟弟的《美国X档案》作业的总结:
“Hate is baggage. Life’s too short to be pissed off all the time. It’s just not worth it.”
其实从个人来讲,种族仇视就是来源于无谓的憎恶和愤怒。想想我们自己如有无谓的憎恶和愤怒时,问问自己
“Has anything been done to make your life better?”
8分。
巴黎游记枫丹白露篇
Fontainebleau,意为“美丽的泉水”,其实此处大可如维也纳的皇宫一样,译作“美泉宫”。然而我们不得不佩服许多早期诞生的中文翻译,“枫丹白露”,四个字都这么美好,多么有意境,让你展开无限的遐想,这是多么美妙的地方。
时过境迁,如果让创造了史学界奇迹“常凯申”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叫兽来翻译,估计我们会知道巴黎东南郊有一个“房顶不落”宫。
枫丹白露宫始建于12世纪的路易六世时期,对它贡献最大的是我在卢浮宫篇中提及的热爱艺术和文化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他大规模扩建了枫丹白露宫,使其富有意大利建筑的韵味,把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和法国传统艺术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种风格被称为“枫丹白露派”。
枫丹白露宫远不及凡尔赛的巨大和奢华,但是在这里我更能体验到愉悦的感觉—这像是一个供人居住的地方。而凡尔赛,在玩命的往墙上贴黄金之余,竟然是一个没有厕所的王宫—据说国王一家都是在壁炉里便溺的。
这里是枫丹白露宫内最著名的去处之一—弗朗索瓦一世长廊。顾名思义,这是由弗朗索瓦一世设计建造的,从两侧绘画雕刻到屋顶的木质装潢,和凡尔赛宫的镜厅相比较,我们就能体会到弗朗索瓦一世和路易十四不同的趣味。
在长廊的终点,我们瞻仰到了弗朗索瓦一世—和其他国王的形象大不相同。
这是弗朗索瓦一世的会客厅
注意看这天花板,我们惊奇的发现弗朗索瓦一世的品味里还包含了丰富的东方元素。
这是弗朗索瓦一世设计的音乐厅,从中能否看出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雏形?
枫丹白露小礼拜堂的天花板和回廊—都融合了多元文化特色
从窗户向外张望,可以看到一个中庭
我们再来看这个气势恢宏的长廊—它告诉你,法国不仅仅是富贵奢华的中心,并且是文化和科学的领头羊
下面这个地方相信很多同学都有点熟悉—这是拿破仑的王座。不矫揉造作,简约实用,既能显示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的权威,也能透出这位皇帝的精干务实。
和好大喜功的路易十四位于凡尔赛的王座一对比,就能看出两人的风格不同
枫丹白露宫的教堂,同样精致典雅
现在让我们走出宫殿,一起欣赏同样精致富有品味的枫丹白露花园。
作为法国的王宫,笔挺整齐的法式花园自然必不可少,虽没有凡尔赛花园那太阳王的视野,却给人一种在其中徜徉散步的愿望,凡尔赛花园太大了,走到脚断…
我们惊喜的发现枫丹白露也有英式花园,画面感强,不对称自然,丝毫不逊于凡尔赛小特里亚农的英式花园。
看这红绿交相辉映
看这醉人的绿地毯— 枫丹白露,巴黎南郊的精致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