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

说到佛罗伦萨,首先得提一下成导,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小福。
 
成导这次出游比较传奇,在科莫,他是众人景仰的山路之王,初到佛罗伦萨,成导继续展示山路之王的风采,把我们带到米开朗基罗广场,看到了这样的夜景,本来意兴阑珊的刘斯文姐姐一下子就被触发了,大赞小福会挑地方。小福的意大利之旅,在我看来,在米开朗基罗广场达到了最后的高峰。
 
 
 
佛罗伦萨老城历史风貌保存得很好,如果能忽略路边的小商贩,以及排成长龙的游客。
  
 
 

由于文化积淀过于厚重,即使成导如此刻苦学习,也无法说出每个建筑的名字,有时只能无奈地从书本里抬起头,说“这个,是某不知名建筑”。
 
没有背景知识,至少还能看看人。
他们。
  
或者是他们。
 
 
很难用什么话来概括佛罗伦萨,但是,再去意大利的话,米兰可以不去,比萨可以不去,科莫湖可以不去,五渔村可以不去,佛罗伦萨一定要去,不管会有多少人在博物馆或教堂前排队。

《星际迷航XI》

风闻此片视觉效果赞,特奔去看。的确很赞,不过以空间爆炸为主,没有金刚狼花样多。并且作为一个庞大故事的第11部剧场版,断章取义的看觉得剧情有点傻,主要是感觉星际战争的故事背景太不靠谱,太不落地。
 
6分。

意行散记

旅行是件神奇的事情,它带着你生活里的点滴进入,把你对目的地的所有期待与理想重新刻写,然后嘎然放你在如旧的时光中。而当你回望那些走过的足迹看过的景色时,又会是另一番心境。意大利之旅开始于一个烦躁不安的下午,终结在一个烦躁不安的深夜,却夹杂着随性浪漫热情奔放的意大利风情,使得我几乎失去了写下这些文字的欲望,这种感觉就如同下面这幅照片一样,让人觉得高兴不起来,却又没那么惨淡。

DSCN0304_缩小大小

意大利在德国的南边,中间夹着瑞士。

旅程由科莫湖开始,从小镇出发一路向南,穿越美丽的山水王国瑞士之后,就是我们期待的意大利。深夜,瑞士边境山脚下灯火万丈的壮丽景色成了进入意大利之前的最后一道美丽风景。路过边境的时候,意大利警察远远看着我们,以一个微笑完成了他漫漫长夜中一次平淡的入境检查,而我连打开相机拍下入境标志都没来得及,边境就已经被我们甩在身后。之后左拐右拐一番到达科莫的时候,是晚上十一点,这个小城的街道比瑞士安静的山路要热闹许多,玩飞车的少年和喝醉酒独自倚在路边栏杆的大叔都是道带着鲜活气息的风景,硬是把我们原已沉沉的睡意打消了。

科莫湖。

修整一晚之后,早起出发,旅馆离湖很近,可惜我第一眼看到的湖只是极其平凡的一条支流,这让我对科莫湖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直到我们沿着湖边的凶险小路绕到著名的特雷麦作小镇。湖面开阔了起来,对面也是山,却和瑞士别一番风情,科莫湖边的山,层峦叠嶂,远近分明,近可观绿树林立,远则现飘渺仙峰,在多云的天气下,没了瑞士那般的精致和灵动,却多了份简单的神秘。

Como2

我们先去了小镇上的卡洛塔庄园。这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庄园同样拥有着一块不小的面积——占地14公顷。作为一个私人庄园,这无疑让苦苦挣扎于上海贫困线上下的我感到悲凉。庄园的白色别墅正对科莫湖的盈盈绿水,园里则被大量的植被和各色奇花异草所妆点。即使在许多花都已经谢去的五月,我们依然能在庄园中感受到遍地五颜六色的大小花枝,仿佛这里一直都有春天。

庄园中最为美丽的建筑被封闭了起来,游人不得入内。美好的事物往往要距一般人产生些距离才显得更为珍贵。庄园主体的白色别墅内陈列着这个庄园主人的家史,我着实没什么兴趣,巡而观之,只好寻找有趣的雕像作趣,可惜模仿的能力还没那么强。

IMG_3100

对这栋美丽的建筑,如今还留在记忆中的似乎只剩下白色别墅门前小坛里悠闲自在的乌龟和两边的红白玫瑰。

庄园之后颇经过一番周折之后,我们吃过饭,前去寻找传说中星球大战拍摄场地的BALBIANELLO庄园,但一个写着周四周五不接受从门口直接进入的标志牌将我们一行人瞬间石化。

意大利之旅似乎有着一个既不顺利也不精彩的开始。

我们最终来到了人字形科莫湖的拐角处(同事习惯称之为“裆部”)——著名的贝拉角。五个人加一辆车,20欧的船票渡我们来到这个小角落,从这里本可以远眺意大利最北部连着瑞士的阿尔卑斯群山,但最美的角度被两个同样巨大的私家庄园占据,向游人开放的,仅是一个停靠了若干私家游艇的小港湾一样的码头。不过这并未阻挡我们的兴致,我们依然以勃朗峰和大海为背景合影。

IMG_3120

脱光鞋袜在浅滩处戏水,身边是旅行小队队长斯文同学。

IMG_3122

这世界有太多不开心你无法改变,但你同样也可以去寻找更加无以胜数的开心的方式。科莫之行也就在这样一处轻松愉快的角落结束。

而我终于来到了

米兰。

按照GPS提供的路线,我们进入米兰城区的道路非常直接地让我想起了张江路。崎岖不平,自行车,横突于路面之上的轨道交通和永远不在乎自己行驶在哪个车道上的汽车,构成了这座城市交通的一个缩影。像极了上海。

因为形程的安排,我们首先到达了米兰的中央车站,送一位同伴去了火车站之后,没有时间停留,又困又饿的我们飞快地找到了住处,洗了个痛快澡之后套上短裤和人字拖,拉着同伴去了传说中的米兰圣教堂中心区域。

斯卡拉广场是我们在米兰遇到的第一个知名景点,一代大师达芬奇和他的徒弟们在这里守候多时,列昂纳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神色凝重,思考着千年难解的难题。(这样写他的名字像不像是一群人?)没看过《最后的晚餐》的我,只能以路人的身份,穿着凉拖和短裤,以一种近乎破坏者的姿态和这位老人以及他最帅的徒弟合影。

IMG_2354

斯卡拉广场两侧是市政厅和斯卡拉剧院,米兰城从这个地方开始,被一种神奇的带着点迷幻的美丽色彩笼罩上了。

从斯卡拉广场的一角,就可以看到更加著名的埃玛努埃莱二世长廊,这个传说中奇豪华的拱廊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中央可朝四个方向走出去,每个方向延伸出去大概就五六十米的样子,不行很快就能穿过。当时是傍晚,拱廊里通道两侧支柱上的黄色灯已经全部亮了,映着背景墙体建筑的淡黄色,顿时显得很奢华。拱廊里的店铺倒没有如预料版地把我们吓倒,不过迄今为止看过的最气派的路易威登的门面还是让人惊叹的。

DSCN0306_缩小大小

走出拱廊,气派的教堂就不带任何疑问地镇在了我们的眼前。傍晚的教堂依旧气派非凡,却多了份宁静。虔诚地趴到地上拍了一张全景,比科隆教堂的全景要好拍多了。大概是因为没有科隆大教堂高的缘故吧,不过正因为如此,米兰大教堂的层次感也更强了些,上层哥特式风格的尖顶更显得精致,而且淡色的色调也要美丽平和得多。

DSCN0314_缩小大小

教堂门前的广场上,还有着意大利第一位国王埃玛努埃莱二世的骑马雕像,很是威武,麾下的雄狮也颇有杀气。

DSCN0321

行程过于匆忙,第一天太晚没能进入教堂,第二天去的时候人太多,也没了进去排队的耐心,所以教堂的内部和高处都没能进入参观。

第二天一早,忍住激动的心情,一路驱车,直奔心中的圣地圣西罗球场。如果让我选择这次来欧洲一定要去的地方,米兰圣西罗球场必是排在第一位的。看过红黑军团快七年的球,和许多米兰球迷一样,把到这里参观当作是一次朝拜。车到目的地,球场比想象中要小一些,看起来也没有往日在镜头那样雄伟。售票亭和球场入口前的空地使得这里并没有那么的不平凡。

DSCN0338_缩小大小

DSCN0339_缩小大小 

找好入口买票进入的门两边,分别摆着国米和米兰各自传奇人物的塑像以示欢迎。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当地的管理处采用的办法是凑齐十来个人就由一名导游带进去参观的方式,事实证明我们这一拨人回到这个入口的时候,另外一拨我们参观途中赶来的游客已经排起了长队。

DSCN0401_缩小大小

我们先是跟随导游进入了主体部分——球场。不过球场是不可以进入的,只好上了看台。看台四侧中,南北两侧比较窄,分别属于米兰和国米的球迷区域,中间东西两侧的狭长区域,则是混合球迷区域。比较奇怪的是,著名的南看台的座椅颜色,居然是蓝色=。=b

DSCN0347

而我们游览所在的红色看台,则是混合球迷区之一。

DSCN0350_缩小大小

从看台俯瞰球场,草皮很赞,阳光哗啦啦地从球场顶端漏进来,整个球场便被各种颜色混杂起来,煞是好看。

DSCN0354_缩小大小

在球场上穿梭来回凹造型拍照完毕,导游带领我们去更衣室。首先去的是国米的,进去之后的布置相对简陋,出于球迷的心态,提不起一点兴趣,所以没拍任何照片。转出门往前走大约50米,就是米兰的更衣室。门口墙上和门上的队徽很醒目,进门就是红地毯铺垫,一路向里直通更衣室。到里面座位那里,装饰明显比国米的更衣室要精致和豪华,座椅是每人一个单独的沙发椅,坐着很舒服,中间还有一个镶着队徽的台子,头上也是一个很大的队徽,非常漂亮。解说大哥兴高采烈地介绍了每个座位平时都是谁坐的,大家听到卡卡的名字之后都超那个座位挤过去,我则挑了皮波的座位,非常开心地与之合影留念。没想到这么多年陪伴我走过的偶像的座椅,这次就这么突然有机会亲自体验了,真的是非常兴奋!!

 Raymond_5

DSCN0375

DSCN0377

参观完更衣室之后,我们去了最后一个展览点,队史博物馆,这里两支队伍的也分开了,每支队伍两间,都是各自的一些历史变革和各自获得的一些重要冠军的奖杯。看到03年的冠军杯还有某年的贝鲁斯科尼杯,其他一些看也看不懂的。博物馆不允许拍照,不过我还是忍不住激动偷偷拍了几张,后来被工作人员发现,只好关掉了相机。看着那些照片和记录,仿佛一年年看球的日子聚集来眼前压缩过之后一闪而过,非常感动。希望以后米兰的历史,能够更加辉煌。

 DSCN0397_缩小大小

DSCN0398_缩小大小

DSCN0399_缩小大小

写下这段的时候,09赛季刚刚告结束,马队告别902场比赛的传奇历史,安猪也在这个时候终于选择了退出,米兰的明天在何方?看看莱昂纳多,能否保住卡卡等一批核心球员,同时给帕托一个更加适合其生长的空间,新的赛季做些什么补充和更替,他真的能处理好么?最近的两年近乎颗粒无收,希望这只是一小段坎坷,也祝愿米兰能在新的历史中做得更好!

离开博物馆之前在售票处花2欧买了一块纪念币,正面是圣西罗球场的像,反面似乎是一张地图,但终究还是没看明白其含义。

出来之后左侧就有一家Fans Shop,有米兰的纪念品卖,我挑了一条红黑色围巾,20欧,还是蛮好看的,和纪念币放在一起。

离开圣西罗之后,我们赶回教堂中心区又晃悠了一圈,阳光下的教堂依旧美丽,不过我们没有再作更多的停留,匆匆地和米兰在此别过。

米兰之行,时间不短,但行程却颇有些匆忙,因为要照顾到另外一个同伴的行程的关系,原本计划要去的Cadorna火车站和Castello Storzesco都没看成,对此我至今仍然有些后悔。只能期待遥远的将来,看缘分能否再与这座城市相会了。

一路继续南下,我们的行程安排的不周全性再次暴露,在佛罗伦萨和渔村之间的比萨,本应该在我们去了佛罗伦萨之后再经过之然后去小渔村,结果我们一时脑热,直接从米兰开到了比萨。一个错误,让这个稍显有趣的小城市提前来到了我们的眼前。

比萨

提到比萨,人们想到的第一个就是斜塔。通过这次实地勘察,比萨除了斜塔,也就没啥好看的了。

那整个区域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似乎就是斜塔旁延伸出来的一条小卖部街。除此之外,当地不再有任何能吸引人眼球的景物。各种肤色的游客在街道上走动,两旁则三三两两站着闲着没事的黑人,用古怪的目光打量行人,气氛也因此显得有些恐怖,我们斟酌再三,还是决定找了一处收费的停车场,交钱买个心安。

来到斜塔面前,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都开始很兴奋地欺负斜塔。我们因为有比较壮大的人员、装备和技术,所以把斜塔好好地蹂躏了一番。且看花絮:

 IMG_2411R F

和部分作品。

 DSCN0433

IMG_7761_nEO_IMG

游玩一番之后,我们近处观摩了斜塔,这个建筑近看的确斜得有些夸张,叫人不禁担忧是不是有一天,他真的要从这世界上消失-。-b

时光不停留,太阳开始加速往下落的时候,我们才想起来,更美丽的风景在前面,于是赶紧找到车子,快马加鞭地赶往

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以前被译作翡冷翠,我像其他很多人一样,更喜欢翡冷翠这个名字,我在去佛罗伦萨的路上,一直回想着徐志摩那首极其苦闷缠绵的情诗《翡冷翠的一夜》,只记得高中时和同桌室友谈论起这首诗,翻读之后觉得内心憋得慌。当时就在想象,这诗落款中的翡冷翠,该有怎样的夜,才会让人产生如此纠结苦闷的爱恨愁思。我也在心里默默刻画着佛罗伦萨夜的模样。

不幸的是太阳在去佛罗伦萨的半途中掉到了沟里,天不可阻挡地黑了下来,我们思前想后,终于决定还是去传说中的高地景点——米开朗基罗广场上看看佛罗伦萨。上这个高地需要走一段山路,车子颠簸了好一番之后终于来到这里。到了之后,这座散发着浓浓的历史与文化气息的城市点亮了她所有的街灯,夜幕下从广场的护栏看过去,整个佛罗伦萨几乎尽收眼底。华灯初上,远处的圣母百花大教堂轮廓尽显,五颜六色,美不胜收。

IMG_3258_nEO_IMG

广场上满是前来观看着美丽景色的人们,还有人载着帐篷来这里露营。后来想想,如若真的在日落之前赶到这里,看阳光最后一次照向大地时,这座城市又会是怎样一种风情呢?也许带着帐篷,水和干粮,在广场上过一天一夜,你就已经把最美的佛罗伦萨收到你的心中了吧。

离开广场,已经将近十点,直杀旅馆。

旅馆在一个很不济的地方,四周没有任何可以称得上景点的地方,高架桥下面落寞的单向公路尽头,一个院子上挂着红灿灿的Hotel字样,除此之外,是死一般沉寂的黑色。然而这鬼地方偏偏还不安静,一楼除了前台的位置剩下的空间做成了一个Bar,于是一群歪着脑袋的或黑或白的痞气十足的年轻人在门口看着我们这群陌生人。进去歇息之后,我还是固执地独自下楼,同行的两个小姑娘已经不敢出门了,一再叮嘱我注意安全,而我却执意要出去散散步,不甘心在佛罗伦萨的唯一一个晚上与期待已久的‘翡冷翠的夜’擦肩而过。

一个伪文青对佛罗伦萨的最后一丝浪漫主义的梦就这样破灭了。

我拼命地找那传说中冷清孤寂的小巷老墙,和伸手可到对街的阳台,还有照在这样一幅画面里的暗黄的街灯,它应该在墙壁上优雅地留下一抹长长的影子。但围绕旅馆所在的区域走了一圈,陌生的街道莫名传来的犬吠和挂着写满中文的租车广告牌把我的意兴破坏了个精光。

DSCN0457_缩小大小

而我走回最初的出发点的时候,进入了一条巷子,因素俱全但意境全无的情景给了我最后的致命一击,而这场景,像极了我那一刻的心情。

DSCN0465_缩小大小

我就这般失落地退回旅馆,简单洗洗之后,一声长叹带着疲惫与一丝失望入眠。

第二天醒来之后,在旅馆享受了一顿还算丰盛的早餐,收拾打点之后,驱车前往老城区,去看传说中最原味的佛罗伦萨。

而这座城市最终也并没有让我多么失望,第二天的行程没能带来高潮,却好歹使前夜的低落心情有所缓解。老城区里古建筑林立,在街头偶遇一次小规模的游行/庆典/节日/anyway,穿着古代礼服的人们演奏着乐器,举行某种神圣的仪式。鲜艳的服装和整齐划一的仗势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围观,连维护秩序的警察都有了很多戏份。

IMG_7800_nEO_IMG Florence2 IMG_2469

当然,我们还去了圣母百花大教堂,我不知道也没有想过去弄明白这座教堂的特殊性何在,门口排起的长达数百米的队伍是最好的答案。但我们的行程不允许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到此一游一番之后,我们转身而去,留下依旧在大教堂脚下的街边表演的穿着衬衫戴着礼帽的提琴艺术家。

IMG_2459

沿着老城的主街,我那已经泯灭的一丝期待似乎能找到复原的入口,一组街头的随拍,把我心中佛罗伦萨老城最美丽的部分记录了下来。什么美术馆,什么雕像展览,什么绘画展览,统统都得沉积在这厚重的老墙之中,也唯有它们得以承载那些称得上伟大的作品们。

我们在佛罗伦萨的最后一个景点留给了皮帝宫。这个一座博物馆+一个大花园的景点也最终满足了我们一群艺术细胞贫瘠的全废对佛罗伦萨抱有的最后一丝微弱的期待。我们看过博物馆中近乎眼花缭乱的古代现代礼服裙装之后,进入了著名的波波里花园。说是花园,不如说是公园,这个波波里花园在入口处就以一个大约45度的斜坡把高度抖地拉升了起来。其后是不断的坡地,往上往上,我们跨过无数道阶梯之后,终于爬到了公园的顶部,哦不,花园的顶部。一个厕所。厕所的顶上是一块不小的平台。从那里,我们又一次从视觉上征服了佛罗伦萨,不过这次的角度似乎只是很大一块郊区,而我们的背后,是更为繁华的城区。但这里的风景,已经足够让人为之一振。

五个人兴致勃勃地合影。

IMG_3353

在这个地方,我还看到不高的护栏上放着一个很小的人像,平躺着,悄悄地晒着太阳,如果说一个塑像也会有所追求,那它无疑是塑像中最具眼光,也最幸福的。

DSCN0486_缩小大小

下山的途中还经过另外一个小花园,进入之后意外地到达了另外一块高地,风景更为秀丽。

IMG_3362

最后,我们愉快而疲惫地离开了佛罗伦萨,我借一道路边的街灯,作对这城市的最后一瞥。

DSCN0487_缩小大小

五渔村

到五渔村的路非常难开。渔村在海边,和外面隔着山,好几座山,要开进去,高速下来,就得翻过一道山,到了第二座山,还得重新爬上去,开下去,最后才能到。山路异常凶险,大拐窄道横行,幸亏有经验丰富的同事掌舵,我们终能在日落前提前到达了五渔村中最为热闹也最大的渔村——蒙特罗索。

第一眼进入眼帘的就是海,然后是金黄色的沙滩,然后是还在天空的太阳,这些组成的画面的诱惑性让人难以抵挡。我抑制住心中的兴奋等在check in等等都弄好之后,还是带着泳衣冲了下来。于是我终于真正地,完全地进入了大海的怀抱。

27052009578

可是海水也太他妈的咸了!

哈哈,我在海水里得意地游,得意地游。

意大利之行终结于这样一处的确是正确的。海的力量与柔和在这里会合到一起,也无怪乎浪漫的意大利人也都纷纷跑到这里来休假。不过其实我后来只去了与蒙特罗索紧邻的V村,一个小古堡,一处延伸出来的礁石,行成了这座村庄最美丽的风景。传说这里原是热那亚王国的军事要塞,不过千百年过去了,一切都已经灰飞烟灭,只剩蔚蓝的大海和郁郁葱葱的森林依旧。留下最后一段爬山的奖励——高处俯瞰礁石与古堡——之后,我们的意大利之旅完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IMG_3458

(The End)

比萨——一群人TX一座塔

要说比萨,那就更有趣了。
 
在意大利有点混乱的高速绕了几圈,终于来到比萨,所有人对比萨和伽利略的憧憬不到一秒钟烟消云散。
当时大家的表情是这样的 –> =[]=
心里的OS是这样的–> 这根本就是个靠斜塔吃饭的小农村嘛。。
黑人兄弟们站在路边兜售A货手表和包,面色不善,搞得大家心惊胆战,不得不花了2欧找了个其实也很废的停车场。不知是太失望还是被意大利高速绕得有点晕,我们下车居然没有关车窗,要是没花这2欧,一车人就全废了,这是后话。
 
从一个城门绕过小摊贩和黑人兄弟们,就走上了通向斜塔的路,这条路的左边,是比萨教堂,大名鼎鼎的斜塔,以及绿到不像话的大草坪。
话说回来,虽然路上有点脏乱,教堂,斜塔都还是非常干净的,保养的非常好。

 

这条路的右边,一派繁荣的景象。

草坪上,世界各国人民一起TX这座在物理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塔,托的踢的靠的,从其他角度拍这些动作,可以说是非常之二,但有什么地方能让全世界人民一起二呢:)
既然来了,不二一下才二呢。可惜的是为了摆造型,不小心把塔拍直了Orz
 
敬业的摄影师们:
 
NEXT: Florence
 

米兰——越混乱越有爱

米兰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没来之前,你以为他跟巴黎差不多,刚进米兰,你觉得这不就是上海么,但其实米兰的形象气质是非常独立而不可复制的。
 
PRADA, VERSACE, CHANEL, TOM FORD可以在不起眼的小街上频频给你冲击,麦当劳也可以在时尚长廊跟LV对门相望。
西装革履的男人可以爆有腔调地在downtown走,也可以提着头盔从小巷出来找他的摩托车。
路上有时挺脏挺灰暗,但米兰大教堂从第一眼看就像在发光。

 
你以为这是一个很古典的地方,但它旁边就是时尚长廊,时不时走过美女帅哥和妖孽的小GAY,弹眼落睛到来不及拍照。
 

时尚长廊上很有腔调的萝莉,有点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娜塔莉波特曼的感觉。
 
圣西罗周围比较荒,球场比想象中小很多,但是大如八万人体育场却并不能给你那种“场”的感觉。
 
 
米兰的休息室很华丽,工作人员随便一指“那是卡卡的座位”,一群人就涌了过去。于是刘斯文姐姐就只好坐在赞布罗塔的位置上留影。
 

但其实最混乱最有爱的还是米兰的马路,随便哪一条。
路边停车位车与车的极致距离是几厘米。
找不到车位其实也没关系,打个双跳就可以下车,爱干啥干啥。
在某些车后面的时候,你以为他们是被堵在路上的,当你绕过他们,才发现,他们根本就是这样park在路边。
 
在德国这样严谨而无趣的国家呆得长了,到了意大利,发现这个地方不但有内涵又有趣,人热情,而且没有人会对你的一点小纰漏皱眉耸肩,实在是有一种近乎变态的亲切。
 
NEXT: PISA

《X战警》系列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09/05/x/

前天在电影院看了《X战警前传:金刚狼》,回家就把X战警全集下载了。不是说此系列有多经典,是此系列影片不仅画面音响效果火爆,而且人物设定很有意思。每个变异人都有超能力,各不相同而且都挺夸张。

第一集里面,感觉坏蛋那边的人不是超烂就是超赖,熊和蛤蟆没什么本事,又恶心,魔形女则可谓是相当赖皮的一类。磁王也不错。好人那边激光男威力虽大却不好控制,哈利贝瑞要露天时候才能放电,金刚狼虽然刀枪不入但是也没什么太夸张的本事。吸别人能量和超能力那个很厉害,但是很难和队友合作。X博士适合做老板,因为他的能力都是幕后的,隔空取物女技艺尚不精。

至于剧情,我觉得正传比前传要好一些,好歹有点人物关系。前传的剧情完全是为炫技服务的。画面音响都超赞不提。

到了第二集,第一集里的坏蛋磁王跑过来和好人合作,一起对付世界上最自私邪恶的物种—人类。当然他最后还是留了一手,挺狠的。

因为我先看了刚刚上映的前传,所以本片中关于金刚狼身世的悬念对我来说都不构成悬念了…以后看电影还是要按拍摄顺序看。但是不妨碍金刚狼的威猛,金刚狼金刚狼凌空向下攻击的一幕,充满最大的掌控力量,这种动感和影片的场面调度息息相关。

本集新出场的牛人更多了,火娃,冰娃,眨眼换台小孩,穿墙女,瞬移德国男(Guten tag做字幕的没听出来乱翻译),还有..女金刚狼,比金刚狼牛逼多了。本集的坏蛋boss和前传一样,史崔克上校,他有一个制造幻觉的变异儿子。第一集里的隔空取物女大大升级,可惜牺牲了。哈利贝瑞继续兼任雷公电母风神雨仙,现在觉得激光男真不怎样,那激光都打不死人,还不如火娃和冰娃呢。

再提一下中文译名,X-men为啥翻译成X战警?他们只是变异人,又不是警察,也不是什么“战警”。不管怎样,看的还是蛮过瘾的。

不过怎么越看越像葫芦娃?

第三集是所有矛盾集中爆发的地方,换个说法就是天下大乱大决战。疯狂的炫画面炫特技炫音响到你疲劳,磁王连布鲁克林大桥都给拔了,哈利贝瑞改成短发,帅呆了,酷毙了。火娃冰娃也决战了,穿墙女的戏份多了,演员叫艾伦·佩吉,很cute的一个小女孩。魔形女为了救老板牺牲了,激光男被他女友干掉了。磁王那边还多了一个带GPS功能的瞬移女,可惜被哈利贝瑞电死了。分身男也不错,可惜戏份少。撞墙男太粗糙,不过穿墙女和撞墙男那段追逐不错。刺猬男又猥琐又不实用。还有天使少年,虽说中看不中用,但是还是很好看的。另外火娃也蛮帅的。

隔空取物女(本集官方名字是凤凰女)成了最终Boss,两次发飙都相当要命,总之那场面好莱坞的全部解数都用上了。< 总之这个系列看起来还是相当过瘾的,好莱坞版的,更加精彩的葫芦娃。 7分。

《X战警前传:金刚狼》

此片显然适合在和平影都之类的地方看。我就是在那看的。
 
情节一般,不细说。X战警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变异人的特异功能,金刚狼的爪子显然是此片中最没想象力的特异功能。一摘下墨镜眼睛就会发超级激光炮炸毁教学楼的仁兄,还有无比帅气的扑克男,一叠扑克飞滚两下就都成了炸弹,同时还会耍金箍棒气场,至于瞬移男就不必提了。控制意念女和钻石女姐妹也不错。意念开飞机的发电男的下场好可怜。
 
音响视觉效果极赞。因为是各种兵器—从扑克到核弹,多样性,不疲劳。
 
7分。

《嫌疑犯x的献身》

根据同名的获奖日本推理小说改编的电影。我只看了电影,整体来讲剧情比较流畅,扣人心弦的程度尚可,案情复杂度一般,仅这一点来讲比死亡笔记之类的是差一些,案情的真相有点囧,有点柯南的异想天开的味道。同时在人物性格和感情刻画上下了一定功夫,每个人的个性和情感都很鲜明,这一点比动漫出身的死亡笔记之流要好。

由于是侦探推理电影,不好多透露剧情,总的来讲看完还是不会后悔的。我推测小说的文字描写应该比电影的表现更精彩。

6.5分。

片段

是夜 第一场暴雨突然而至

路灯 颤巍巍射出抖动的黄色斑斓

光与影在胡同口 相谈甚欢。

一段对话在此时生长 肆无忌惮

而你无法知道的是生活,

它守在下一个路口的 那个片段

科隆印象

在清晨驱车三个小时到达科隆之后,远远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大教堂。我们东转西拐之后,终于在火车站下的阴暗潮湿的地下停车场找到了一个车位。匆忙停好之后,钻出桥洞,我还没来得及朝拜大教堂,就被另一侧这一幅景色迷住了。

到达的时间是上午十点,清晨莱茵河上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阳光薄薄地穿透它们,而这架霍恩索雷伦桥就如此静谧地躺在莱茵河上,三座拱护送着中间过往的火车,迎来新的一天。

转身望去,大教堂就在眼前了,距离莱茵河不足不足1000米的距离,高高耸立。

明显的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给人一种雄壮挺拔的感觉,而远处的背景则是蓝得近乎纯正的天空,单凭这一点,大教堂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个高分了。

前面挡着的这两块建筑,像不像两架钢琴?它的下面,是座音乐厅。而去往教堂则要从它们的楼顶走过。在阶梯快到楼顶的时候,有标志牌提醒人们,不要在楼顶奔跑或嬉闹,以防影响下面的音乐演奏的效果。如此可爱的提醒标志,还是头一次见过。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时候,我们其实是在从教堂的背面往它正面走,囧……

走着走着,到了教堂脚下了,这里,看到教堂的名字,不过似乎不是传说中的“圣彼得和玛丽亚大教堂”,而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这副画面

从右侧绕过背面的白色塔尖群,我特意留意了这些经历了接近六百年的建筑历史,并经受数次战乱摧残的建筑们,窗花和哥特特色的众多塔尖仿佛还是当年的模样,苍老而不失庄重。

 

绕道教堂的右侧,终于在这里相机能够把整个主教堂揽进来,赶紧来了一张,主楼最高处达150米有余,比两边的侧楼最高处还高十几米。

终于到达正面之后,阳光已经直刷刷地从后面射过来了,迎着光,很艰难地拍下这张部分的照片,效果不是很好。

教堂风格主要取自法国一座大教堂,教堂主题采用较为肃穆的灰黑色,显得非常庄重。

进入教堂内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高而齐整的穹顶,一溜儿往前延伸开来,非常吸引眼球。走道的两侧墙面上有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彩色壁画,阳光透过窗照在反面,图案也显得鲜明而轻快。

 

我们到达的时候,早弥撒仪式已经结束,整个教堂内放着宗教歌曲(我也不知道哪首),游客熙熙攘攘,但都非常安静,来这里朝拜着心中的神圣。

走出教堂,回望了一眼,发现外壁上有许多形象丰富的人物雕像,大略看了看至少上百个,可见工程之浩大,难怪要造那么久……

当然,这样的活人雕像自然也不可或缺,他让我想起了在花果山爬山的时候遇到的猪八戒。不过他没有像八戒那样遮面不让拍照,通常情况下,你上去给他一块钱,他就会很开心地和你握握手,摆摆pose配合你照相,等等。

离开教堂,我们穿行于这个城市的街道。旅游者挤满了教堂周围的几条街,非常热闹。大街上各种主题的博物馆俯拾皆是。而科隆著名的马丁区则拥有近12座各式的教堂。科隆简直可谓‘博物馆与教堂之城’。

可惜去的时候是周日,好多博物馆都闭馆了,而大名鼎鼎的巧克力博物馆也因为太累了没能去成,所以科隆之行,主要概括一下其实就只有大教堂一个景点。

以下是浮光掠影的一些片段,以记。

莱茵河畔发现天使一名

一座废弃的古堡,铁门紧锁,我伸手进去偷拍了这张,试图触到那些几千年前的历史。

科隆街头也有小火车,坐满了各地慕名而来的旅游者。

傍晚,暮色四合,在莱茵河旁的草地上稍作休整之后,我们踏上了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