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无猜》

这里指的是2003年的法国片<Jeux d’enfants>。此片为各色人等推荐甚多,今日终得一见。

可以说,本片拍得挺有意思。一开始的色调和台词,就让我想到了《天使爱美丽》,法国片都是有点神经兮兮,色调泛黄,台词不着边际,滥用数词,拼命追寻独特的情调。以上为中性评价。

以那个铁盒为线索,两个青梅竹马的人模糊了现实和游戏。他们的游戏的越玩越疯狂,令人瞠目结舌,可让平时压抑的观众们开怀释放一下。总之是部挺有意思挺好看的电影。以上为褒义评价。

不过要说到感动不感动,我是丝毫没有被此片感动。我认为男女主角就是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两个人。他们既然相爱,为什么不在一起还要互相伤害?还要拖累那么多无辜的人,男主角的父亲,妻子,儿女,女主角的丈夫,全都成为他们极度任性自私的游戏的无辜牺牲者。仅仅是为了一个铁盒游戏而不肯承认彼此相爱?这样自私任性的爱情,再深再切也不能感动我。以上为贬义评价。

好在结局的荒诞性点醒了我,这是典型的法国片。典型的个性主义,或者说自大狂的法国人的作品。以上为中性评价。

片中反复出现的那首歌<La Vie En Rose>我很久以前就听过,挺好听的。据说这是广大文艺小资青年的最爱,还非要小野丽莎版的,可以想象。以上为中性评价。

我看的版本有英文字幕,但是被一个很搓的中文字幕覆盖。那个中文字幕显然是照着英文翻译的,并且大概用的是金山快译。Mother Teresa翻译作“特里瑟的母亲”,“Have you got your diploma”翻译作“你拿到你的证明了吗”。以上为贬义评价。

再者,我觉得本片的中文翻译为“两小无猜”并不合适,这显然不是两小无猜的感觉,“Love me if you dare”才对。中文译名同为“两小无猜”的还有一部1971年的英国片<Melody>,据说此片风格迥异,大有清新纯情之意,改日当观之。

Anyway,虽然是两个自私的疯子的荒诞故事,但是娱乐性确实不错。7分。

我的耳环

有一副很喜欢,很适合现在这个发型的耳环。在国内的时候几乎天天戴。就是来德国的那天早上一匆忙,忘记带了。
然后每天早上找耳环配衣服的时候都要挂念一下。
多漂亮多称我的耳环阿。。。
天天想念之下都快变强迫症了。。。
身边有水晶的,珍珠的。。。通通都不够称心意。。。就是固执的想念那副。。。
如果是很喜欢的东西,为什么又会忘记戴了呢?
 
 

《穿普拉达的恶魔》

本片剧情很普通,基本上就是初涉时尚界的小姑娘的奋斗史和最后找回自己真正想要的过程,同时从侧面描写了一个时尚女王的方方面面。但是本片我要推荐,一是梅丽尔·斯特里普令人叹服的表演,以及本片各种炫目的时尚元素。
 
梅丽尔·斯特里普无疑是当今好莱坞女星中演技第一人,绝对戏骨级。本片中她甫一出场,就把她优雅时尚同时气势逼人的气质表现出来。尤其是她独特的包含着优雅、傲慢、智慧以及她独有元素的表情和语气,无可挑剔。看她的表演绝对是一种享受。
 
安妮·海瑟薇,她有大学毕业生青涩的气质,同时在充分包装之后也能透出无限的魅力,非常符合本片中她的角色。可以说本片的这两个主角都选的很好。
 
第二点就是本片的时尚元素。想看世界各大时尚名牌的精华,以及时尚界高端人物的生活吗?一定要看这片。连我这个在穿着打扮方面极度不敏感极度土鳖的人都深深的被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安妮·海瑟薇在本片中数以百计的装束所征服。太漂亮了,太时尚了,那些衣服,那些围巾,那些包,那些腰带,那些高跟鞋。深深的艳羡,深深的自卑。土鳖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些视觉元素,我只能保证,绝对炫目,同时不夸张而让人无法接受。
 
还有要说的,就是一些“做人的道理”。本片中这些道理浅显易懂,并不深刻,但是要真正领会并实践也不容易。第一就是,要成为最耀眼的人,你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在地位提升的同时,昔日的朋友和家人很可能都会离你而去,这时候你要做好自己的抉择。第二就是,初入社会,要踏踏实实任劳任怨,机会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在面前。第三就是,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7.5分。

《梅兰芳》

刚从党员活动新世纪影城《梅兰芳》归来。看之前各方褒贬不一,不过对我没什么影响。我对陈凯歌、黎明、章子怡都没有什么成见。我所担心的是我对京剧缺乏兴趣和研究,可能会看不懂。我并不喜欢也不会欣赏京剧,也不喜欢男性演员演的旦角。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还基本算多余。在众所周知的三段分中,第一段可以说相当精彩,虽然个中不乏令人极度不适的娘娘腔。饰演青年梅兰芳的余少群应该是专业京剧演员,他举手投足的确都很有身段,我这样抵触的人都能交口称赞,演绎应该是到家了。但是这第一段,乃至全片我最喜欢的人物还是十三燕。气势在,功力在,脾气在,爽快。

十三燕死后整部电影急转直下。最大的罪过当属把钟欣桐的戏份全部剪掉,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剧情跨的一跳,黎明和陈红就蹦出来了,还老夫老妻的样子。观众完全不能接受。虽然我对钟欣桐的演技不抱多大期望,但是交代剧情好歹胜过全部剪掉,何况她饰演的是少年福芝芳,应该还行。据说是梅葆玖不能容忍“恬不知耻的人”演自己的母亲。话说回来,你陈凯歌拍这电影找他儿子干吗?那不只能是无限制美化从而丧失人物形象么。并且在这之后一直没有缓过来,不知道是不是被乱剪过,还是剧本受到限制的问题,这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剧情非常的散,也比较乱,人物关系、矛盾和感情完全没有交代清楚,观众相当莫名其妙,就更不会感动了。例如梅兰芳和孟小冬的感情,刚见面闪电般就好上了,于是观众就被强加剧情“哦,他们好上了。”然后又闪电般分手,观众又被强加“哦,分了。”这样,即便有两人在台上深情对望这一本来很可能相当精彩的镜头,观众也丝毫不会感动。其他方面也类似,例如孙红雷演的邱如白的立场表述的并不明确,即便有矛盾,也没说明白。

再说说演员。第一段的演员都是专业人士,无可挑剔,即便是配角,也充满了京味儿,很好。黎明,可以看出挺认真的,形象可能也接近梅兰芳,但是他的气质,他对京剧的了解和功力显然不行。短期速成是不可能好的,我这外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不行。他一如既往,那眼神和《甜蜜蜜》里的傻呆呆状没有丝毫改变。他就那表情:我是黎明,呆滞的黎明。他和章子怡没上戏妆唱的那几句,相当失败。章子怡可能情况好点,因为她好歹给人感觉在演戏,虽然演的还是章子怡,也比黎明压根没演要好点。陈红除了无厘头的满神之外,其他所有角色的感觉都差不多,不痛不痒,就那表情。孙红雷和英达演的不错。

还有两帅哥。一个是日本帅哥军官,安藤正信演的。剧中形象的确很不错,精神、帅气、诚恳。身边的yt大老板直呼“那个日本军官真帅!”直到散场下楼,杨老板还在念叨:“我真的觉得那个日本军官好帅啊…”但是回家一Google,此人平时形象风格我极不喜欢。典型日本明星的轻浮风格的造型把他脸部有精神有棱角的有点完全毁灭。还有一个就是影片一开始演儿童梅兰芳的小孩,叫于小彤,挺清秀可爱的。

总结,由专业人士演绎的头一段挺精彩。后两段很一般的主要罪过在于剧本散或者乱剪。尤其是把少年福芝芳全剪掉的愚蠢行为。其中京剧唱段我完全外行,还需专业人士评定。

6.5分。

《大开眼戒》

和《12猴子》的文章类似,本文后半部分剧透。没看过电影的同学请放心看前半部分,开始剧透了会有提醒。
 
导演是斯坦利·库布里克,人皆称大师。我还是不太习惯称某人为大师,觉得很有装X跟风之嫌。然而看完这部电影,也不难理解这样的导演才能让<Wall E>中专门播放一段《蓝色多瑙河》来向他的《2001太空漫游》致敬了。
 
这部电影是库布里克最后一部作品,在影片完成后四天他就去世了。同时这也是他自称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先从简单的说。这部电影和他其他的一些晦涩的作品不同,直观的看它就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悬念重重,气氛紧张凝重,场面诡异,充满了神秘色彩。从宗教仪式到神秘诡异的聚会,紧张的”审判“,救男主角的女子,反常的租衣店老板和他的女儿,妻子的噩梦……
 
影片一开场的背景音乐就向观众交代:库布里克大人驾到了。库布里克大概是最爱在电影中用交响乐的导演了。同时影片三个紧张高潮(宗教仪式以及主角身份被发现,劳斯莱斯车上下来的神秘送信人,面具出现在妻子枕边)所用的钢琴单音伴奏,将影片气氛推向了顶点,让我喘不过气来。配乐,是本片又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因素。
 
我们再来看演员。主演是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他们已经结婚七年,刚好符合此片中的人物设置。所以对于影片前半段夫妻“七年之痒”或类似情形的拿捏,他们做的非常到位。尤其是妮可·基德曼,夫妻床边谈话那一段,表演的极为传神。
 
现在让我来系统阐述一下我在观看此片中所观察到的和所想到的(为了怕忘记,我还边看边记,这对我来说是少有的认真)。
 
重要建议:下面有很多剧透,没看过电影的同学最好看过电影再往下看。
 
影片开始的几句对话就反映了主角夫妇是生活富裕的人,至少是个上等中产阶级。而他们又衬托出他们参加的派对是更高端人物的聚会。在这个派对中,几乎每一个人的每一句话都透着虚伪。例如汤姆·克鲁斯和钢琴师的对话,充满了虚假的客套。同时,妮可·基德曼和匈牙利花花公子跳舞又流露出了她虽然忠于丈夫,但又十分寂寞的心境。
 
在派对之后在家里的那场戏,更是表现了甚至夫妻之间也在空虚的上演虚伪的交际这一事实。向派对主人致谢,到死去病人家属处露脸,都说明这些虚伪的行为方式已经深入他们的脑海。慰问死者家属那场戏算是把中产阶级的空虚演绎到极致了。每一句话都无比得体而做作,死去病人家属和他男友接吻甚至没对上嘴,每一个细节,都在说明这一点。
 
而夫妻间坦诚的床边对话是本片第一个非常精彩之处。这一段非常生动的描绘了结婚一定年限的夫妻之间看似平淡和睦的关系之下微妙的关系和矛盾。认真听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会发现他们看似荒唐的对话内容没有一方是在无理取闹。这段的真实甚至让我自己也想到我很可能也会有这种状况。
 
在这段对话之后,男主角内心的空虚和不安完全暴露了出来。漫无目的的在街上游荡,如同行尸走肉,并不是想故意做坏事,但也不想回家,同时还要骗妻子。骗家人,找妓女,泡酒吧,刺探神秘派对,整个中产阶级空虚的灵魂在影片中这个冬天的夜晚演绎的淋漓尽致。
 
随后便是那场全片最高潮的宗教仪式和派对。这段的拍摄也凸显了导演的功力。绝对限制级,但是充满了神秘感和些许美感。出租礼服的商店的老板前后对女儿态度截然不同的转变也十分诡异。这一段更是最高潮的集中体现了上流社会的虚伪、空虚、邪恶本质。
 
男主角所经历的一切,女主角也在梦中经历了一遍,并且简要的从口中说了出来。这说明问题是同时发生在双方面的。
 
汤姆·克鲁斯在被跟踪时买的报纸上大幅标题"Lucky to be alive"也正好反映了他当时的情况:他受到威胁,派对上救他的面具女郎神秘死亡。这些谜团和压力,在丢失的面具出现在妻子枕边的时候总爆发,男主角终于崩溃了。
 
随着影片的发展,这些谜团和气氛愈演愈烈,然而影片中女主角并没有对神秘出现的面具置于可否,男主角和富人朋友在台球桌边的谈话,或威胁或安慰,或坦诚或故弄玄虚,变换了好几种说法,用了好几种假设,根本没有定论。这也似乎在暗示观众,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其实并不是重点。我们不是在单纯的追求神秘和悬疑,我们从这一切之中发现了什么象征意义才是最主要的。
 
全片的最后一句台词,绝对掷地有声。
 
想了这么多,觉得自己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思想境界肯定欠缺不少,就去看了看别的影评。把其中一篇相当深刻牛逼的部分内容归纳如下。 
 
 
首先是男女主角的名字。女主角叫Alice,她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How do I look like?" 在影片的前半段她所做的事情就是打扮自己,让自己更好看。而她的丈夫叫Bill,他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Did you see my wallet?" 在整部影片中,他不停的在付钱购买,付钱给服装店老板,付钱给出租车司机,付钱给妓女,付钱给酒店前台,等等。
 
总的来说,女人就是商品,她们所做的就是打扮自己让自己更值钱。中产阶级的女主角是这样,派对上的神秘女子是这样,租衣店老板的女儿是这样,街边的妓女是这样,甚至连夫妇的小女儿也是这样。影片中妮可·基德曼辅导女儿做算术就是在算谁的钱多,并且小女儿的圣诞礼物和房间陈设与男主角找的街边妓女家里有诸多相似。而男人就是购买女性这种商品的人,人际之间的一切互动都是没有身份和人格的交易而已。那个派对上所有滥交的人都带着面具,正是对这一立场的集中体现。
 
这样,就把影片从主题从我所想到的虚伪,空虚,性,夫妻间的问题等等,上升到了社会学的统一论点的高度。
 
hoho,真牛。9分。

《瓦力》

皮克斯的动画的中文译名都要丧心病狂般的扣上“总动员”的帽子,此片如果译成“机器人总动员”,将会是多么恶俗。不管怎样,中文译名的恶心也丝毫不能遮掩它超越《狮子王》《海底总动员》《快乐的大脚》成为我最爱的欧美动画长片。
 
皮克斯动画部部精彩,其中也有相当几部经典,但我认为<Wall E>是其新的巅峰。此片前半段几乎没有台词,甚至没有剧情,但是确实全片最精华之所在。看看人家,什么叫细节,什么叫创意。
 
影片一开始,荒芜的地球就给观众带来绝望的压抑感。当你成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机器人)的时候,只有生命力最顽强的蟑螂陪伴的时候,你会怎样?这时候大家很容易联想到《我是传奇》,是的,那气氛确实很类似。但是Wall E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更好,因为它是一个善良淳朴,忠实执行早已废弃几百年程序的机器人。并且皮克斯在其中穿插的细节是《我是传奇》不能相比的。
 
首先是Wall E的形象设计。可以用“灵巧又笨拙”来形容。纯机械设计,各个关节的活动都有机械动作的延迟,十分可爱。然而设计却又如此灵巧,例如背上箱子的动作,以及它透过简单有限的动作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都十分精彩。比对汤匙和叉子,收集了无数的打火机却不知道它能用来点火,和坏掉的同伴换履带,回家时欢快地哼着小曲,俨然像背着书包放学的小学生。烤面包机里存放着它唯一并也是最爱的舞蹈录像带,在孤寂的世界上一个人日复一日的看着重复的录像,并且每天还能从中找到新的乐趣(威尔·史密斯好歹有无数的DVD可以看)。沙尘暴来了,回房睡觉,还不忘蹭一下地板给自己做个摇篮……
 
在工作中,他也时刻能发现乐趣。全世界大概没有它这么快乐的拾荒者,拿到胸罩、乒乓球、钥匙、钻戒、灭火器这些东西的细节,无不透露着它的淳朴可爱。
 
如果没有Eva的到来,Wall E可能就这样永远的这样不知疲倦的过下去。Wall E是个淳朴的乡巴佬,Eva就是一个飘逸的美女,同时还很暴力。她的形象就是完全反机械的,流线,纯洁,飘逸。躯干和四肢的设计尤为精彩。Wall E默默的跟着Eva在超市里游荡那一段,配上独特风格的插曲,气氛非常好。Eva的功率很大,她和Wall E的互动可谓本片最有意思的部分。玩搅拌勺,捏塑料膜,魔方,哪个不是我们儿时常干的事。Eva的狂跳,超高速旋转舞,又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的差距,同时也看到了Wall E的淳朴老实—默默的把坏掉的眼睛换了。同时,很好笑。
 
Eva检测到了植物苗就熄火了。Wall E开始上演一个很有意思的单相思的戏。同晒太阳,同风雨,“泛舟小河”,皮克斯的想象力和功力可见一斑。
 
小土鳖升天了,遨游于星际间,月球上的美国国旗,土星光环的美丽,太阳的绚烂,都让小土鳖和观众们大开眼界。
 
到了宇宙飞船上,更多的精彩上演了。可爱的清洁工机器人,看门的打字机器人,以及一大帮疯掉的机器人让整个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其中清洁工机器人大概是配角一号,可爱无比,在关键时刻还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这些都是皮克斯的看家本领,不算是本片的突出之处。
 
影片的主题矛盾和高潮虽然很好莱坞,但是处理的也不错,美国式煽情基本恰到好处。不过Wall E在垃圾堆里挣扎着把植物苗给Eva的那一段还是很凄惨,然而两个巨星Wall E朝他们的告别又让影片回到欢乐的气氛上来。
 
我个人认为影片唯一的遗憾是结局。重生的Wall E,记忆一片空白,茫然望着Eva,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尾啊。不过动画片终究是给孩子看的,不能这么悲情,于是又大团圆了。
 
影片的片尾曲不容错过!其中讲述了人类回到地球后让地球重生的故事,画面依然创意无限。
 
创意、精彩、温情,是本片三大特色。
 
据说皮克斯的动画师们都是如同小孩一般简单快乐活泼。的确,只有孩子能有这样的想象力。这就是国产动画片令人发指的根本原因。
 
人家有《瓦力》,我们有《福娃》。
 
看过长达52集的,获得广电总局优秀动画奖的大型国产动画《福娃》吗?只要能你撑过5分钟,你就比我强。
 
Wall E,9分。

今日骑车:你知道就在上海金桥有这样的地方吗

今天地铁站吃完午饭,骑车在晨晖路上。这条路没有施工车的时候,还是不错的,走着到了金科路,这条宽阔的马路因为南北不通所以车流很小,很适合骑车 听mp3。沿着金科路往北走到底,果然是个死路。旁边是东郊宾馆,大概是国家领导住的,非常气派。东郊宾馆边有一条小道,不知通向何处。这种小路对我是最 有诱惑力的,义无反顾的钻进去。

什 么叫天上地下马上就领略到了。在豪华的宾馆一桥之隔就是泛着肥料气味的农村。本着越小的路我越爱走的原则一路艰险,竟然来到荒无人烟的野外。知道这条路在 哪吗?一般人肯定找不到。我牵着车翻越N个断壁残垣才找到这条废弃的小路,旁边还有栽好的松树,不过大概很久没人来过了。

不疯魔不成活,没路也当成路走。遇到无数死路,这里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第二个贼强,大概什么重型机械来蹂躏过,害的我的屁股也饱受煎熬。

渐渐的我也绝望了,我不过是在荒野里面越陷越深罢了。还骑车到别人的田里,杀出一条大狼狗冲我狂吠。正在丧气之时,一个这样的缺口出现在我面前。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事实证明,应该是它外面是这样的。

天上地下第二回。这一带大概是豪华别墅区,透过栅栏可以看见一些金发碧眼的小孩子在玩耍。nnd我也要这种生活。

正在愣神,忽然发觉天昏地暗,一朵超大的乌云盘踞在头顶。诶,在这种地方碰到瓢泼大雨不是好玩的。

这时候,好端端的路

变成了这样。

忍气吞声,原路返回。

冬天的雨,缠绵不断。不知不觉见头发已被染湿。杀回张江,躲进小饭店。哆哆嗦嗦吃一顿香菇肉片饭,感觉真不错。

穷人也有穷人的娱乐方式。今天总支出20元。

池袋西口公园

之前被剧透过,于是一直在猜想“如果我死了,池袋就交给你”这句话是在哪里出现,是跟京一决斗然后挂掉么。
眼看着预想中的决斗时间一点点被压榨,我明白过来,虽然京一的出现让暴力跟古典乐有了恰到好处的联系,他终究还是龙套一枚。
 
窪塚洋介在本片中的表演可圈可点,拖长的尾音,懒洋洋的动作,玩世不恭的眼神,很典型的Bad Kid.
长濑扮演的Makoto,作为池袋的精神领袖,在最后一集中多少有点官方,使得这个角色有那么一点点生硬,不敌依然是拖长尾音,懒洋洋地说出“但是,我已经摆平最强的那个了”的Takashi的洒脱。
 
决斗不需要借口,起名字也不需要理由,解散更无须多说一句话。这个弯虽然绕的有点大,但终究还是自己转回来了。
所以这个时候,小女孩的出现多少让我觉得有点汗。那一刀有点多余,还是说,这个镜头教育我们,坏孩子总是要吃点苦头的?
当One year later打出来的时候,我知道,更和谐的来了。除了没想到一年后Takashi还坐在轮椅上——这刀力度还真大——其他基本在想象中。
小说没有结束,电视剧到这里告终了,这样的结尾,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以下是烂剧看太多导致现在激动不已的某人的套话:
情节,非常紧凑,扣人心弦,纵然有些日式的恶心,呃,某几个镜头我是没看。
镜头画面的手法在前9集是超出电视剧水平的,到后三集没啥大感受,可能,还是因为内容官方了点吧。
九几年的片子,拍到这种程度算是很可以了。
 
演员,不提大放异彩的窪塚洋介,渡边谦这个精神稍许分裂的大叔也够看了。
妻夫木聪出来的时候我没认出来,跟现在无论是演技上还是身材上都有差距…
比起白线流里面超别扭的纯情,长濑明显更适合热血+搞笑。
亚麻偷书那一幕让我惊了一下,那时果然是个很正的正太,而且,感觉演技比现在好OTL..
女人里最BH的还是Makoto他妈,要在12集里保持充沛精力疯疯癫癫非常人能做到,顺带提一句,此人在流星里演要润他妈,基本是一样的风格。。
还有那些不可或缺的龙套们,专门搞笑的那个阿部大叔,极道2里卖拉面的小哥,流星里骗户田钱的大妈…
 
配乐,基本上是硬摇+古典,合适得天怒人怨。
 
我唯一后悔的是当年在学校没有坚持把第一集看完。
以上。

《阅后即焚》

一看题材涉及CIA,主演还是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约翰·马尔科维奇,想必一定是非常紧张沉重的间谍大片。我就是抱着这样的期待开始的。

片头字幕:导演科恩兄弟。妈呀,是《老无所依》那个吗?这两位也导演间谍大片?不会又搞得黑色无比吧。

还好事实是不仅仅黑色,还很幽默。本片可以说是一个白痴大集合。科恩兄弟拿了奥斯卡,连这三位大牌都争着来给他们演白痴了。不过这三个演员都选的非常好,无限符合他们的本色气质。

布拉德·皮特,他演的正常形象的角色只有《燃情岁月》比较符合他的浪子气质,其他演得好的都是白痴或者疯子:《12猴子》,《搏击俱乐部》。科恩兄弟眼光果然毒,《阅后即焚》里的布拉德·皮特是个当之无愧的二百五。

乔治·克鲁尼,典型的花花公子胸中无物的形象。他演的电影也多数是此类形象出现。本片也是,胸无大志,只会搞网恋泡妞还沾沾自喜,同时搞点猥琐的小发明。殊不知自己早已后院失火。

约翰·马尔科维奇,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他演神经兮兮的角色可谓出神入化。本片中他使用f**k频率最高,每次都效果极佳,再配上他那难以形容的表情,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弗朗西斯·麦克道蒙演的妄想症中年妇女也很出色,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美国人眼界多么狭隘,多么自大,多么粗俗,多么无聊。只不过她是到一定水准发狂了而已。

理查德·詹金斯演的健身房老板象征了另一种美国人,怯懦怕事,但同时无比倒霉。碰到了约翰·马尔科维奇这种疯子,只能自认倒霉。

真正冷酷的强人约翰·马尔科维奇和乔治·克鲁尼的老婆。婚外恋,过河拆桥,调查老公,找茬离婚,并且还很低调。此二人正说明最毒妇人心,男人都是无知的自大狂。

然而真正白痴到2X级别的还是两位CIA官员。道貌岸然,愚蠢僵化,不明就里,糊弄了事。整个故事就是一件无比傻X的事情,在这两位一本正经的介入下达到了2X的境界。布拉德·皮特最多是个二百五,而这两个是2X。

从整体来看,本片显然不光是搞笑。2X的CIA官员直接表达出了科恩兄弟无情的讽刺。美国许多看似一本正经的大事就是一帮自以为是认为别人都是白痴的白痴组成的闹剧。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