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森堡一日

你想知道的那个我们
每个人的长大,都有着些一生抹不掉的记忆。而在看完了小武之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贾樟柯的作品,我那么喜欢。因为,贾樟柯他什么都懂,他牢牢地抓住这个时代里许多人心底的一些东西,赤裸裸地展现在你面前。他让你褪去面具,卸下一切,去看到自己的,根。
几个星期前的周六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在长乐路有着上面这样一个门楣的小里弄人家,和另外三个不认识的人看完了贾樟柯的《小山回家》和《任逍遥》,本来计划放的三峡好人没来得及放,半天就过去了。临走的时候,天空飘满云朵,却看不到阳光。心里想到的,就是他什么都懂。在他所想表现的层面,在他所想关怀的人群中,他什么都懂。看完之后想写点什么,可是发现描述这两部都有着灰色色调的电影,就如同描述我自己一样,无处落笔,无法详尽而具体。
昨晚偶然翻到一篇任逍遥的影评,才发现贾也是昆汀塔伦蒂诺的粉丝,并且在任逍遥里两次暗暗地向昆汀的低俗小说表示了致敬。不禁感叹。当下决定要把三部曲里另外几部都翻出来看看。于是今天急匆匆地把连夜拉下来的小武看完。当然,没有让我失望,即使沉重,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内心的一种声音,在发出呼喊。
小武里的配乐,停留在九十年代的记忆里。霸王别姬的声音响起来的时候,我仿佛也回到了小学的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几个好朋友,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大声唱这首歌的光景。那时的我,也许丝毫都不能理解歌词的含义,却能在略带羞涩和自豪的呼喊中,找到最真实的自我。这样的歌曲还包括,宝莲灯里阿哲的爱就一个字,央视版水浒传片尾刘欢的好汉歌,好朋友家的老唱片里邰正宵的一千零一夜或者郑智化的水手星星点灯……而这些时光,在贾樟柯摇晃的黑白灯影里,让我发现心灵最深处的自己。那个柔弱、坚强、忍耐而略显沉闷的,童年时光。
我知道这些不是贾樟柯想对观众说的,他的电影,结尾往往蹊跷而发人深省。任逍遥里斌斌最后在派出所不断往复地唱着任逍遥,小武里小武最后被手铐铐在电线杆的拉线上被人群围观,似乎都在等着观众,等着我们去说些什么,去思考一些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
无怪乎,小武,任逍遥和我还没看却必定要去看的站台会被人们称作为故乡三部曲。听不懂的方言,最最真实的农村和社会的底层,却在这样的夜晚让我无拘无束地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想起我们或者我们的父辈,在怎样的土地上长大,怎样用同样不为所有人听懂的方言,成长为人。在依旧底层或者已然光鲜的生活中,想起故乡,想起这片土地上的那一群人。
贾的电影制作简单,没有任何的噱头,真实得与纪录片无差。几乎是一笔一画地在人们面前画出社会的千万个面孔。我们都在赶路,有人堕落于落后的环境和生活,有人在逆境中奋起,有人在旮旯里也找到了幸福,有人在纸醉金迷前迷失自我。即使在若干年后的现在,依然具有深刻而强大的写实意义。
我们都不该忘记过去,尤其不能忘记自己的过去,也许带着伤,也许不完美,也许藏了太多的秘密。但是那又怎么样呢,那是你最真实的样子。如果不能坦然面对过去,那面前的路,终究会让人感到绝望。
我们每天上班下班,拖着疲惫的身躯,看房价涨落,股市沉浮;讨论八卦与爱情;在势利的社会面前一边切切诺诺地守护自己最后的善良,一边渐渐地变得人面兽心。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没有错,但在这个过程中,你看待世界和他人的角度和方法,你对待世界和他人的角度和方法,是不是渐渐地不再宽容了呢?
有空的话,也去看看贾樟柯吧。让他的电影,带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