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小说不低俗

昨晚终于看完了低俗小说,昆汀·塔伦蒂诺的确是个很有想法的导演。仔细回味了下,也来唠叨几句。

片子是94年拍的,算来有14年了。的确,片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样的,很怀旧,这种感觉在片头的主题曲当中又得到了呼应,蛮想再去听听那个主题曲的~~片头以抢劫咖啡店的小夫妻的谈话开始,晃晃悠悠,充满着地痞流氓哥们义气等各种江湖味道的对白煞有介事。

说说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片断吧。

Vincent和Jules在前去执行杀人的任务的路上,讨论欧洲和美国对牛排的不同叫法,然后下车后拿枪计算可能有几个对手的对白,很活灵活现。

Vincent和Mia在Jack&Rabbit那个bar里面跳舞的经典镜头,无论是音乐还是两个人的show,都堪称经典——扭动摇摆的身体和轻快跳动的音乐如同两股绳子,能把你整个人一起从头到脚绑起来一起嗨。

Butch居然是布鲁斯威利斯客串的,也是个很有血有肉的角色。第二个片段他回忆小时候他爸爸朋友把表送给他的那段,似乎是这种战争故事里常用的桥段,只不过最后保存那个表的方式…有点寒。昆汀的黑色幽默果然无处不在的。不过Butch相关的片段最喜欢的还是他和那个柔弱无比但却深深爱着他的Fabiene。那个要为他怀孕的、那个压到他身上调皮地说要压坏Butch的女人。对了,她还把Butch从床上推起来一边叫着“lazy bones~”。不过他们之间最喜欢还是Butch出去经历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奇经历之后骑着警长Zed的摩托车回来之后的一段对白,所谓的“侠骨柔情”,当然依然少不了一丝轻快活泼。

-Where did you get this motorcycle?
-It’s not a motorcycle,baby.It’s a chopoer. Let’s go.
-What happened to my Honda?
-I’m sorry, baby,I had to crash that Honda. Will you come on now, please?Let’s go…
-You were gone so long, I started to think dreadful thoughts.
-I didn’t mean to worry you. Everything’s fine. How was you breakfast?
-It was good.

-Gotta go, come on
-Butch, whose motorcycle is this?
-It’s a chopper, baby.
-Whose chopper is this?
-Zed’s
-Who’s Zed?
-Zed’s dead, baby. Zed is dead.
[Engine starts]

Jules和Vincent误杀了Marvel后到Jimmy家,Mr.Wolf过来解决问题的那一段,也相当赞。很有条理,又不失调节气氛的精彩对白,完美地展示了小配角狼先生的个人魅力。绝赞

当然了,最后和开头的餐馆抢劫呼应的一段也是相当精彩。Jules终于在念完了Ezekiel 25:17之后没有开枪杀人,而是拯救了别人,也拯救了自己。

整部片子的精彩之处据说是在于回环的叙事方式和精彩的表演内容。当然,众多明星的客串也是个重要因素,每个人的表演都很本色,都很出彩。这个到处都有影评,我也说不好。就算了。

另外,Pulp Fiction的原声碟也很精彩,我难得喜欢Punk Music的,可是里面居然有好几首都很吸引我~大概也是片子本身的魅力吧,最推的一首歌是Urge Overkill的Girl, you’ll be a woman soon,感兴趣的可以去听听。:)

一点小结——教堂们

这段时间真是懒啊,本来还打算尽量记录身边的事,但还是改不了本性,玩完了最多上传点照片给家人看,文字一点都没写。
 
前两个周连着去了两个大教堂,一个斯特拉斯堡的,一个科隆的,都是比较大的哥特式教堂。以前总是搞不清各种风格,现在才发现,那是因为以前都只听到名字,最多带点简要介绍,再最多有一点图片,对我这样不善于记东西的人来说,当然很难搞得清了。一旦你连去了两个很典型的哥特大教堂,就很清楚什么是哥特了。
 
不光是教堂,还懂了些其他的东西,以前只在小说里读到过,既无法想象,也没有留心,现在才觉得,那些描写原来也是和生活如此接近的——虽然不是和我的生活。
 
有个周日还偷空去了趟Speyer,同样有个挺大的教堂,据说是罗马式的。虽然我现在还不明确啥样叫做罗马式,但显然和哥特式有很大的区别,没有那么精雕细琢的感觉,更厚实些。不过没进到里面去,但应该不会有和哥特式一样的穹顶、柱子和彩绘玻璃窗吧。
 
还有件比较搞的事,当我们第二次去卡尔斯鲁厄时,才发现那里唯一的景点王宫竟然是上次去过的,只是一直把它当公园……
 
好了,贴几张图吧,先贴斯特拉斯堡的教堂:
 
   
 
   
 
   
 
   
 
   
 
   
 
 
然后是科隆教堂,可惜这些建筑都太大了,很难拍到全貌。
 
   
 
   
 
   
 
 
 
在科不隆茨的一个小教堂看到一位老人弹奏管风琴,很美妙的意境,虽然是很小的教堂,但走进去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然后去了叫做德国角的地方,是德国的母亲河和父亲河交汇的地方,莱茵河和莫泽尔河,也不知道他们把哪个当作母亲哪个当作父亲的。在河上坐了一个小时的船,虽然没有原来计划的莱茵河之旅那么完全,但也看到了一些风景。真是船上河风实在太大,虽然我已经穿的比较厚,但还是坐得手脚冰凉。
 
在德国角的雕像下看到了德国所有州的州标,结果我们很强迫得每人都拍了一遍所有的州标,但鉴于我们自己都认不全,就不贴上来了。贴几张德国角吧:
  
 
   
 
   
 
   
 
 
最后记起来,贴几张猫头鹰吧,在卡尔斯鲁尔的王宫后院发现的,觉得挺有意思。再附上一只大象。
PS:我贴图真是没有逻辑性啊。。。
   
 
   
 
   
 
 
 
 
 
 

《欧洲任我行》

似乎这是在这边的中国人的必修课。我也看了,类似于美国派的闹剧。但是故事发生在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布拉迪斯拉发、柏林、梵蒂冈,比美国派要丰富很多。
 
我虽然在欧洲,但是生活是不可能这么疯狂地~
 
本片包含意大利性变态和脏乱差到极致的斯洛伐克首都,不知两国愤青是否群起而攻之了。哈哈,还好里面没有中国,不然的话本片那么帅的男主角都要被抵制了。
 
男主角系小白脸,眼睛很迷人。
 
你们看出来抢男主角女朋友的那个光头党,也就是<Scott doesn’t know>的主唱,是马特·戴蒙了么?
 
6.5分。

普鲁士初印象

我住在海德堡南方的一个小镇。
 
蓝天白云,一尘不染,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气温宜人,盛夏也就20来度。这是第一感受,从中国穿来的脏鞋,在小镇上走上半天,鞋底和新的一样。空气中没有灰尘,终年不用做卫生,终年不用洗车,进房间不用脱鞋,因为里外一样干净。
 
在国内很多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房和车,在这里唾手可得。至少我住的房和我开的车不用我掏钱。我一个人住的有主卧、卫生间、装备全套厨具的大厨房,还有一个漂亮的后花园。照片会在九月初上传。开的车能到Benz A Class、BMW 11X、Audi A3、Mini Cooper这一等级的车。上下班开奔驰,再也不用挤地铁,晚上泡温泉,再也不用呼吸城市废气。这就是普通德国人的生活,现今我也暂时过上了。
 
为啥要在乌烟瘴气的上海加班加点挤进宝洁高盛麦肯锡?我所谓的“意志”在这宁静和谐的生活中一点点地销蚀。
 
唯一很糟的是吃。例如今天的午饭是类似橡皮泥的没有味道的东西。
 
但是水果很大,味道很浓,例如苹果和草莓都大得吓人,甜的要命。
 
电视完全看不懂,除了CNN和BBC。
 
可惜我不是当地人。

《死亡笔记》

我看的是真人电影版,分为前篇和后篇。这部根据著名日本动漫拍摄的电影,的确充满了动漫的气息。动漫形象的人物,动漫形象的神怪,虚幻的情节设定,其中的斗智斗勇,固然十分精彩,但也是典型的卡通情节,缺乏真实感。
 
不管怎样,还是非常好看的!尤其是前篇,虽然情节没有后篇复杂,但是夜神月和L的斗智斗勇描写的很集中,到高潮部分真是惊心动魄。后篇的计谋和trick玩得太玄了一点,反而没有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
 
只要克服日本人说话的腔调,不习惯看动漫的朋友再克服一下L阴阳怪气的形象和兰花指,就可以尽情享受了。后篇的女主角弥海砂很漂亮,细看以后还是很可爱。
 
以下剧透,未看者慎入。
 
前篇的精彩情节有通过“全球直播”来锁定Kira的所在地,用杀人频率来判断出是大学生(这个过程很动漫),在公交车上智服歹徒,杀死所有FBI探员的手法,夜神月在全程监视的情况下通过薯片杀人的方法,导演一出戏从而混到L身边(这个有点太夸张);
 
后篇的精彩情节有夜神月通过弥海砂知道了L真名得意忘形的时候遭到L的反戈一击,在刑讯逼供下通过失去记忆的方式来让自己彻底“无辜”,找一个替罪羊来证明原来的Kira已经死了,用计逼迫死神杀L,L用自己的命来最后戳穿夜神月。
 
挺过瘾的。不过后篇还是有几个问题,大概是从动漫改编过来的时候情节缩水而留下的,我没看过动漫,不知道具体情况。
 
1. 电影中究竟出现了几本死亡笔记?硫克给夜神月的一本,原属杰拉斯通过雷姆交给弥海砂的那本,雷姆自己的一本(只写过渡和L的名字),这是明确了的3本。但是影片最后一刻硫克写夜神月名字的是哪一本?那本肯定是他的,但是最先他给夜神月那本由于被掉包所以在L手上,那么是瞬移从L手中抢过来的?那为什么最后又回到L手里并且硫克似乎不在意L把它销毁?我想硫克应该是有两本,一本给人类玩,一本自己的只在最后写下夜神月的名字。这样,死亡笔记一共就有四本了。
 
2. 弥海砂挖出来的那本笔记是怎么被掉包的,含混不清。那真的笔记之前写的内容都原封不动的写在假笔记上了?不然弥海砂怎么会发现不了。同时L等人在掉包之前没有见过被埋过的笔记,根本无法伪造之前的字迹。
 
对于情节的考究就到此为止。关于影片人物的塑造,由于这是动漫改编的,所以人物性格和形象都比较绝对化和偏激,这方面谈不上精彩。两个死神的塑造倒是不错,一个善良,为了对另一个死神的承诺而牺牲自己,一个真正冷酷,最后攫取了大量生命,成为最后赢家。
 
7.5分。

三人成虎

喇叭在齐奏。。。
有个别喉舌发点另类声音,立刻被灭掉。齐奏,合奏,协奏。站好队伍。好好吹。
 
不听指挥就是恶意,素质低下,心理阴暗,没有人文关怀,不长大脑用跟腱思考。
 
大家要统一思想到崇高的境界。
 
前半天还是个弛裕时间,我们还可以看到各种声音各种形态。基本比较本能。
八个小时候,基本回归稳定态。
 
差一点也被和谐掉。还小小忏悔了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大脑外加心理阴暗。
 
回想了一下最初的反应。
这么多人在没有恶意的情况下一致得出了这么一个被称为恶意的结论。
 
稍微抖了一下。老祖宗真是有智慧。三人成虎就是这么样子work的。
 
还是不想被和谐掉。
 
大家统一服装统一口号就是中国式的人权了。
 
那么多人跳出来护驾,不怕过头,有欲盖弥彰之嫌吗?
 
 

原创:春秋时期诸侯爵位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逐鹿中原,是一段从政治、军事、文化上都多姿多彩的灿烂时期。当时的各路诸侯的大名在今天仍然如雷贯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赵武灵王、齐威王、秦始皇……
 
人们都说,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因为“皇帝”这个称号是他发明的。在他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是“王”。按照周朝的礼制,周天子称王,分封的各路诸侯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来表示地位的高低。例如,宋国是商朝遗民组成的国家,首任国君是纣王的叔叔微子启,周武王为了表示对前朝的敬重,封宋君为公爵。齐国的首任君主是功名显赫的姜子牙,他被封为侯爵。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作为侯爵被封在鲁国,另一个弟弟作为晋国的首任国君,也是侯爵。前文提到的郑国,是西周倒数第二代天子周宣王封的,当时王土所剩无多,故给郑国封的是伯爵。楚国被周王室视为南方的“荆蛮”,封为子爵。一些小国,如许国,被封为男爵。这一切在《春秋》、《史记》、《左传》中都能找到记载。
 
很明显,我们发现了矛盾。在先秦文献中,周代诸侯“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称,也像在青铜器铭文中一样,有无定称的现象。如据《春秋》、《左传》、《国语》,齐、卫之君时称公,时称侯;秦、郑之君时称伯,时称侯;滕、薛之君时称侯,时称伯,甚至称子;邾、莒之君时称子,时称公。对于这类问题,由于金文材料自身的局限性,是难以说明的。而先秦文献则比较系统,我们从中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特别是由于“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而孔门学说由七十子后学师口相传,这可以使我们在先秦两汉的儒家著作中找到答案。既然只有宋国等少数国家是公爵,为什么大部分诸侯都被称呼为“公”呢?楚国为什么称“王”?我们先说楚国,楚国向来不以周王室为尊,在西周灭亡之后,没过多久就自立为王,与周王室分庭抗礼了。那其他国家是不是自立为公呢?
 
答案是否定的。以下部分论据引用了一篇原载于《历史研究》1994年5月的论文《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周代诸侯五等爵》,作者陈恩林。
 
“公”可以作为爵位,也可以作为尊称。在诸侯国内,国君无论爵位如何都可能被尊称为公。但是,如果“诸侯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以互相交接时,则不得“私其臣子之义”,要求诸侯各称本爵。这一原则在《春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春秋》作为鲁国史,特称其君为公;而在记载其它国家诸侯朝会时,一律各称本爵。如《春秋》庄公十六年载幽之盟曰:“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又,僖公二十八年载践土之盟曰:“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在这两次会盟中,《春秋》所列诸侯爵秩,除卫、滕二国而外,皆其本爵。卫所以称子,是因为卫侯当时出居在外,其弟叔武参与盟会,故以未成君之礼相待。滕所以称子,是因为春秋时沦落成为“微国”,是宋国附庸。
 
《春秋》作为礼制倡导者孔子的著作,其对诸侯的称呼是十分考究的。诸侯会盟,大批诸侯被提及时,所使用的就是爵位。而在各自国内,诸侯可以被尊称为“公”。另外,《春秋》记载诸侯之卒皆称本爵,而记载诸侯下葬则一律称公。庄公二十一年:“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
 
这个问题解决了。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郑国的爵位是伯爵,因为在和其他诸侯并称时,郑君被称为“郑伯”。而另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左传》中有一篇入选中学语文读本的文章《郑伯克段于鄢》,讲述的是郑庄公平定弟弟共叔段叛乱的事。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说的是,本文称呼郑国国君为“郑伯”,是对他的一种贬称。这就非常蹊跷,既然郑国本身是伯爵,为什么称呼他为郑伯是贬称呢?
 
首先,我们必须确认郑国究竟是不是伯爵。
 
《左传》昭公十三年载郑子产说:“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列”就是诸侯的等列。“列尊贡重”,就是爵位越尊贵,贡赋越重。“卑而贡重者,甸服也”,此甸字通圻,指的是王畿之内。上引《周语上》说“规方千里以为甸服”,是一证。《周语上》载祭公谋父云“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是二证。王畿之内的封国位虽卑而贡重。“郑,伯男也”,是说郑为伯爵,而在男服,所以让它承担“公侯之贡”,是不合理的。
 
《左传》昭公四年载楚灵王在申地大会诸侯,楚大夫椒举向宋国左师向戌与郑国执政子产问礼仪形式。向戌说:“小国习之,大国用之,敢不荐闻?献公会诸侯之礼六。”子产说:“小国共职,敢不荐守?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六。”杜预注:“其礼六仪也。宋爵公,故献公礼。郑伯爵,故献伯子男会公之礼。”这也说明公爵位在伯子男之上。
 
《左传》桓公十年载,齐国受到北戎侵袭,诸侯出兵救齐,其中郑国公子忽战功最著。但是,鲁人受齐国委托在给各国援军分发粮饷时,以王室颁行的爵禄等级为序,因郑为伯爵,所以列在最后。郑国愤愤不平,联合齐、卫一道攻击鲁国。《春秋》记载这件事,先书“齐、卫”,后书“郑”,把齐、卫看成主谋,郑是胁从。《左传》解释说:“先书齐、卫,王爵也。”即说齐、卫为侯爵,位在郑国之上,所以记为首恶。
以上材料都证明了,郑国至少是比公侯低等的爵位。那为什么称呼郑庄公为“郑伯”是对他的贬称呢?
 
《公羊传》隐公五年说:“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天子三公称公”,可能是周初之制,实际上在成康以后,凡是王室的执政卿士都可以称“公”,享受公爵待遇。王世民先生在《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侯爵称》一文中列举的毕公、明公、溓公、益公、穆公、武公、井公、毛公、应公、芮公、虢公等王朝卿士,就都是公爵。在东周时期,仅从《左传》上看,不论是诸侯入为王朝卿士的,如郑武公、郑庄公、虢公,还是畿内诸侯、大夫担任卿士的,如召昭公、召戴公、单襄公、单穆公、尹武公、尹文公、王叔文公、刘康公等也都一律称公。
 
郑国是周宣王分封给他弟弟的诸侯国,和其他的大诸侯国相比,国土并不大,历史并不长。然而由于头三代君主—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都在王室担任卿士,因此郑国的地位在东周初年可谓举足轻重。在周王朝做卿士的诸侯,能被称为“公”,但只限一世。因此郑武公、郑庄公能被称为公,但是他们的子孙仍然是伯爵。
 
那么“伯”这个爵位的来历是什么呢?《礼记·曲礼》云:“五官之长曰伯”,孔疏:“伯,长也。”《风俗通·皇霸篇》云:伯,长也,白也。言其咸建五长,功实明白。”通白,在商代方国首领就已称白,如殷墟卜辞中已有井白、易白、丹白、羌方白、孟方白等。《逸周书·武顺解》云:“五五二十五曰元卒……四卒成卫曰伯。”说明伯原为由百人组成的战斗编队,进而引申为百夫长之称,最后演变为一级爵称。
 
郑国是个典型例子。宣王时,桓公友封郑,为畿内小国,因桓公任王朝卿士,所以称公。东迁以后,郑国势力扩张到畿外,郑武、庄公连任王朝卿士,所以得保公称。但究其本爵,不过是“伯男”。子产说:“郑.伯男也”,是其证。

综上可见,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周代诸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排列是有序的。天子所封诸侯的爵号一国只有一种。但是天子允许各级诸侯在国内称公,允许诸侯臣子在安葬其君时称公。这种“公”,已不是爵称,而是尊称。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郑庄公因为在王室担任卿士从而在伯爵的基础上得到了“公”的尊称。《郑伯克段于鄢》意在贬郑庄公,故将其称呼贬回“郑伯”。这就是这一蹊跷问题的答案。

云南游记(昆明、石林、大理、丽江、玉龙雪山)

虽然刚从布拉格回来,但是还是先补上云南游记吧。由于误操作,本月Space的相片上传数到了顶,照片只好下个月再传了。校内网用户可以到校内网我的相册去看。
 
7月中旬,正值上海酷暑。在午后瓢泼雷雨中,飞机离开了上海。落地昆明,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度。终年20度的温度,堪称天堂。就是有点干燥。飞机上邻座的老太太是每年来云南度假的。真懂得生活。
 
云南的特色是气候宜人,生活悠闲,多山,多民族。昆明没什么好玩的,一个翠湖公园,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公园,还有两座塔。去昆明一定要做的事情是吃正宗过桥米线。真正正宗,全国其他地方都不正宗,相信我。昆明的过桥米线太好吃了,这是一个不爱吃面食的人的肺腑之言。还有昆明的鲜花市场,一大把美丽的蓝色妖姬,10块钱。能香一年的干玫瑰花瓣,每包2元。
 
首先去的是石林。石林早已闻名天下,个中景观的确鬼斧神工,是值得一去的。但是跟旅游团很不爽的一点是,只能跟着人山人海按最基本路线走。很想买一张地图自己到石林深处走走,可是据说石林的路太纷繁复杂,到了编不出地图的程度。自己走很可能迷路,再加上旅游团的时间限制,只好就范。一路上还是能发现不少不错的风景,那些石头被垂直或者平行的切削过一样,还有中空的“钟石”,敲一下有古钟一般的回声。石林当地的少数民族是彝族撒尼人。彝族人的特征是没有生活目标,唯一的精神支柱是酒,因此民风既豪爽又彪悍。豪爽到能把自己老婆送给你,彪悍到当地公安局不敢招惹他们。他们的典型生活是,早上出家门,砍竹子扛到傣族或者苗族的村落去卖做竹篓的原料,全部用来换酒,到山上痛饮到醉生梦死,身无分文的回家,第二天再出来砍竹子。
 
第二个地方是大理。对于大理,我们能遐想的是苍山洱海间的神秘国度,以及那里的白族人,还有六脉神剑和一阳指。苍山洱海的确名不虚传,湖光山色,郁郁葱葱,碧波荡漾。这一地区曾经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就偏安一隅,颇有世外桃源的气息。可惜如今大理古国雄风不再,所谓大理古城不过是劣质旅游纪念品集散地。我们的线路上在大理还有一个严家大宅,典型的白族风格—崇尚白色。详见照片。个人认为,白族MM是云南诸少数民族中最好看的。首先苍山洱海的水土和温和阳光让她们的皮肤没有高原地区居民的那种粗糙,并且她们的白色民族服饰也很好看。头饰上体现了“风花雪月”这大理的四大特征。总的来讲,大理的自然风光不错,白族服饰不错(毕竟是建立了独立政权的民族),其他的一般。另,没见到一阳指或六脉神剑。
 
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是纳西族的地盘,在1997年丽江大地震之前,默默无闻。丽江地震,所幸当时云南省长是丽江纳西族人,丽江因此得救,同时也向世界展开了大门。丽江古城中,虽然充斥着商店,但是仍然有许多当地居民居住。他们生活节奏极其缓慢,走路悠闲,与上海堪称两极。当地人的人生观是:人从生下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走得急,走得慢,没什么区别。一群来自上海的俗人叽叽喳喳感叹一番后,就开始购物了。我觉得,到丽江真正的旅游方式应当是度假,在古城中找一间不在主干道的客栈投宿,终日徜徉于古城老街温暖的阳光下,踱步于古老的石头小街上,晚上去古城酒吧过一把夜生活。很多老外就是这么做的,还是他们懂得生活。从古城午后的阳光到古城的黄昏,我拍了不少照片,感觉还挺不错的。如果说白族人是苍山洱海间的强大民族,纳西族就是在丽江过日子的。
 
丽江附近有一个束河古镇,本质上和丽江古城没有多大区别,就是规模小,气氛淡。周围还有观音峡,一个山涧峡谷和瀑布,这种景观福建太多了,我不希罕。还有一个玉水寨,纯属骗钱,不要去。
 
最后是全程最令我激动的玉龙雪山。玉龙雪山是纳西族人的圣山,终年云雾缭绕,每年主峰显露出来的时间不足30天。我非常幸运,在离开雪山之际,云开雾散,见到了玉龙雪山的芳容。狂拍一气。我的摄影技术是完全傻瓜,拍摄出来的效果大概比实际我见到的丑50%,但是即便如此,照片中的玉龙雪山还是很棒的。由于云雾缭绕,所以基本上始终在下雨。一路上山,两边的绿色那可真叫鲜翠欲滴。到了海拔3500多米的云杉坪,这里是自古以来纳西族情侣殉情的地方。这里颇有仙境之感,玉龙雪山主峰雪顶在侧忽隐忽现,青翠的草坪上点缀着蓝色小花,两匹野马悠闲地吃草,四周是郁郁葱葱的云杉,在缥缈的云雾中,此地宛若天堂和人间的分隔。
 
但是实在太冷,可怜身上衣正单。下山之后远望到了巍峨的玉龙雪山主峰上的雪和冰川,狂拍一气。
 
玉龙雪山山脚有一块叫紫月谷(或类似名字)的地方,号称小九寨。的确很不错,九寨沟的第一特色—蓝绿色湖面,鹅卵石滩,这里也有。
 
以上就是我的云南行程,很可惜,藏族的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和傣族的西双版纳没在行程之列,以后当补。云南还有一大特点是海拔,昆明1800米,大理2200米,丽江2800米,玉龙雪山云杉坪3500米,玉龙雪山峰顶5400米,至于香格里拉就有4000多米,梅里雪山更是达到了6000多米。上海带来的饼干包装全都鼓成了气球。作为纳西族和藏族的圣山,玉龙雪山和梅里雪山至今仍然是处女峰,曾经有外国登山队数次尝试登顶失败罹难。我觉得,人类不能只想着征服,到了半山腰的云杉坪,就应该诚惶诚恐的为侵扰天堂仙境的大门而小心翼翼,至于雪山主峰,远远的瞭望膜拜,不是比征服它更能让心灵更加舒坦宁静吗?

不想看到眼泪。。。

今天和婆婆小白和女人讨论刘翔。。。
坚决的不挺翔派,带着一点郁闷回来看了男团决赛。。。
 
四年前,王浩打刘承敏。。。赛前采访的时候,王浩说,过去的战绩是负少赢多,今天应该也没有问题。。。
一句话就让我觉得他要输。。。这句话里面暴露出来的是对对手的不重视,必然导致的准备不足。。。
果然,在拉锯战里暴露出来的战术单一,应对无策印证了这个想法。。。
 
那个时候我拿张怡宁和王浩比。。。张怡宁在赛前采访的时候说,还是要和对手去拼每一个球。。。这种把自己放的很低的姿态,让偶很有信心。
到最后一个球结束,这个一直一脸严肃的小mm才笑了。。。
感慨。。。张怡宁小小年纪已经是一姐的气度。。。
 
王浩比张怡宁少的是一点EQ。
 
前两天又想起了张怡宁和王浩。
王浩当年可以在强手如林的中国男乒里面脱颖而出,站到决赛的擂台上,必然有过人的地方。至少天赋上是不容置疑的。期待他是个强势股,跌的痛,弹的也利害。正好看到中国乒乓队队员介绍。知道王浩这两年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四年前的失利真的已经转化成他的能量和财富。
 
今天我拿四年前的王浩来比现在的刘翔。
同样的年少轻狂,同样的举国瞩目,同样众望所归。
 
不管大家如何去揣测退赛的原因,真相也许也无从澄清。
 
让刘翔安静的走开吧。
 
刘翔,也请安静的走开吧。
 
该养伤就养伤,该好好训练就好好训练,该反省的就反省。
 
作为这么多年来短跑运动员中唯一的黄种飞人,我相信他也是一支强势股。
 
 年轻人有失败的权利。
 
想起在世界杯上关键比赛吃了红牌黯然下场的马拉多纳和贝克汉姆。。。
 
现在回过头去看,最惨烈,最痛,最不堪的失败,是人生的财富。
 
刘翔已经很难惨过今天了。
 
收拾收拾东西,开着卡迪拉克回家吧。
 
再苦的果子也吞了吧。
 
借口眼泪都于事无补。
专业运动员不能把身体调节到合适的状态来应对四年最重要的比赛,这至少是渎职。
 
痛定思痛,卧薪尝胆。重新站起来的刘翔才是真正的王者。
 
小白说,我对男人的要求太高了。。。不是绝对的强者就会鄙视。
 
嗯,以强者的姿态站到大家面前就要承受这种期待的。。。我只是不能容忍他现在站回去当邻家小男孩。。。高调包揽广告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自己是没有退路的。。。
 
这一切对他来说是好事。
从此没有了压力,没有了包袱。放低姿态,好好开始吧。
 
BTW,恶心的央视能不能停止对这个事情的高度关注,我再也不想看孙姓教练眼泪汪汪的来讲刘翔的伤势。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可以说相当不错。现场直播的时候我在帮老板干活,回来以后气急败坏的下载来看。的确很惊艳,也很惊诧如此高端的舞台技术,以及如此高昂的花费。这是中国人好不容易得来的一个显摆自己的机会,整场开幕式几乎和奥运无关—除了开始的五环。随后完全成为一场庞大的中国历史文化盛演。可以看得出来,想表现的东西太多了,恨不得把开幕式文艺表演扩充到10个小时。
击缶倒计时,画卷的展开,舞蹈家作画,如同白昼的焰火,都非常棒。不过,如此庞大、整齐划一的表演也只有中国做得出来,不容易啊。不愧是张艺谋。仔细一想,张艺谋就是摄影出身的,效果当然好。《黄金甲》从头到尾的画面,完全可以用作开幕式文艺表演,美不胜收。以后他导演大型盛会的文艺表演,太合适了。
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主题曲,是非常好的选择。可惜主题曲有点过于舒缓,歌词过于简单。缺乏运动的激情。我觉得1988年汉城的<Hand In Hand>和2000年悉尼的<The Flame>很不错,1996年亚特兰大的<Power of the Dream>也挺好。
运动员入场按中文国名比划顺序,我觉得挺傻的,中国人都排不清楚。不过还能接受。后面的领导讲话,冗长无聊无比,连罗格也被带动的讲了一堆恶心的话,那发言稿肯定是北京奥组委写了让他念的。
国旗班没有辜负祖国的期望,升旗仪式帅气无比,如同机器人。将旗传递上旗杆那如同织布机的动作,让我目瞪口呆。也只有中国能有这样威武的仪仗队。
点火炬,略微有点囧,稍微有点拖沓,最后一下稍微缺乏创意。不过李宁很辛苦。个人认为,我看过的开幕式最牛的点火是1992年巴塞罗那的,一个射箭运动员从下面直接把火种用弓箭射到高处的大火炬上,干脆利落,帅气强悍。悉尼的点火也很牛,设备非常先进,让运动员站在火中点火,同时水火相容的创意非常好。
总的来讲,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文艺表演非常赞,升旗仪式非常牛,主题曲不太好,领导讲话很冗长,点火炬有点囧。
最后再提一下,我下到的是央视的版本,那两个解说的家伙,是周涛和韩乔生么?满口厥词,歌功颂德,恶心之极。人家在唱主题曲的时候还在吵,恨不得把他们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