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新眼镜哦

今天下班跑去配的哦。。。
谁跟我说火车站眼镜市场十五块钱就可以拿到一个镜架。。。
我跑到那边,发现原来的眼镜市场米有了。。。搬到了长途总站那里。。。升级为国际眼镜市场。。。
里面的东西一点都不便宜。。。
 
Picture 017Picture 018
 
这个眼镜很strong的哦。。。在强光下会变墨镜哦。。。但是买的时候已经天黑了。。。不知道明天会变哇。。。
 
明天戴这个眼镜去上e2e。透过变色的镜片,专注的注视彼得同学。。。
其实比较希望在教室里就能变墨镜。。。这样打瞌睡可以比较隐蔽。。。

糖果~

收拾东西才突然发现,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买了那么多糖果放在家里,准备吃却还没来得及吃。在商店里,总是抵挡不了糖果的诱惑,看到了总想买,前几天牙疼一开始还以为是蛀牙呢……
 
现在来盘点下我的糖果们,真的好多啊~
 
姜汁糖:杭州火车站旁小超市买来的,一小包还剩半包;
荷氏午夜风暴薄荷糖:搬家前买的,还有将近两卷;
益达木糖醇:买来很久了,唯一剩得不多的糖果;
大白兔话梅糖:前几兲在超市看到和小时候吃过的话梅糖一个样,就忍不住买来了;
佳宝话梅丹:我很喜欢的话梅味道,也是刚买;
曼妥思薄荷脆皮软心糖:不知道哪次在便利店买的,也还有多半;
Dove巧克力:本来就不大,只剩一小块了,有望被最早消灭掉
金帝果仁巧克力蛋:一小盒,只尝了一块,看来它要静静地等我归来了;
上好佳棉花糖:也是才买的,不过已经被吃了半袋,粉色的棉花糖,非常可爱~
喔喔爽喉宝:都记不得什么时候买的了,一共两盒,还没怎么吃……
金嗓子喉保:也买了很久了,就剩最后半袋,这几天刚好喉咙不舒服,应该会很快解决掉吧
 
暂时就想到这些了,不过感觉还有一些小糖果藏在小角落里等着给我惊喜。有朝一日能尝便世上所有的糖果,也可以算是一个梦想吧^_^ 不过,我怎么在不知不觉中就屯了这么多糖,是不是以后该多关心点我的牙?
 
真希望我的生活,大家的生活都能像这些糖一样甜美,突然想到某人的名言:
 
“生活如此苦涩,就让我再吃一块糖吧!”
 

不爽~

 
今天真是失败啊~~~~~~~~~~
 
去银行取钱没取到,去弄居住证的东西也没办好。这么大热的天,在外面跑了那么久,没有任何结果,真失败。
 
现在的居住证制度真是越来越恶劣了,那么麻烦,简直是一帮极其有空的人专门找事做,一边达到为难别人的效果一边取乐,害我这么热的天白跑了两趟。
 
还有,打了无数个电话,手机都打爆了,竟然找不到一家合适的快递公司,现在的快递怎么做得这么恶心啊,太不为广大人民着想了,真受不了。难道还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世道,劣质产品怎么就如此之多,水管漏水,冰箱的插头失灵,微波炉专用的爆米花袋子也会破,还有,原来泡沫饭盒是不能用微波炉热的?刚热点菜,2分钟,竟然就化了。。。。不知道吃了这样的菜会不会致癌什么的~
 
唯一的成就,阿姨终于来家里打扫了一遍,屋子看上去干净多了,其实她不过是拖拖地板,我的东西还是我在收拾~ 不管怎样,希望保持得长久些吧~
 
所有的一切都赶快结束吧,反正我也要逃到德国去了,不结束也赖不着我。
 
PS:一个人吃饭真是麻烦啊,自己做不划算,去饭馆还是不划算……
 

@Germany 4

OUTLETS里真是没什么可买的。。。
 
昨天下午去了斯图加特的奔驰博物馆,开始还挺兴奋,后来就完全麻木了。。
我就拍了点还比较有意思的车。
 
晚饭吃撑,餐桌对话雷到我风中凌乱,略去不表。

《蜘蛛侠3》

本片在动作场面上大大增强,不仅仅大大延长了动作特效的时间和激烈程度,BOSS也变成了三个,红蜘蛛、黑蜘蛛、沙人、滑板人最后大混战的场景还真是精彩。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蜘蛛侠这种高空作业的打斗方式,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第三部在动作场面上绝对是到一定高度的。

除此以外就别提了,剧情一如既往的烂俗,主角的心理、情变什么的都非常生硬俗套。这就是典型的美国主旋律片,蜘蛛侠闪到美国国旗前面的那个pose真把我恶心坏了,看着底下万民齐呼,你就不起鸡皮疙瘩?

哪国都有恶心的主旋律啊。只是好莱坞的动作特效实在是太棒了。

6.5分。

《死亡幻觉》

本片的译名有误导性。其实整部片子不是主角临死前的幻觉,而是一个由导演构架的时空穿梭过程。影片中贯穿着一本叫《时空穿梭的奥义》的书,基本理论是在我们这个宇宙的发展过程中会因为一些意外情况产生一个离线宇宙,离线宇宙相当于宇宙发展的岔道,通常寿命很短,它的终点就是万物毁灭之时。因此本片主角在意识到宇宙进入岔道之后,通过导演杜撰的一系列复杂晦涩的理论,什么活体接受者,死体什么的,最终把一个圣物(飞机引擎)传回原本的宇宙并牺牲自己来结束分岔,继续原本宇宙的发展。

我觉得这么奇怪生涩的理论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再加上本片成本很小,看的时候一头雾水,也很闷。我的感觉并不太好。虽然它是IMDB 250之一。

本片的主角是《断背山》的杰克·吉伦哈尔,我也不是很喜欢。

5分。

《12猴子》

本片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关于时空旅行的电影。此类电影必然有很重的悬疑成分,说多了就会剧透,但是不剧透不能把想说得说清楚。因此我的这篇短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不剧透,吸引你去看这部电影。到后半部分,我会提示下面开始剧透了,那就是你看完这部电影再回来看的部分。
 
本片色调灰暗凌乱,气氛也是这样。并且前2/3线索繁多,一片混乱,让人摸不着头绪。后1/3把这多头线索和一些神秘的镜头联系,一一揭开谜底,让人颇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头到尾,直到结局,本片就没让我好好喘口气,虽然没有激烈的打斗,也没有恐怖血腥的镜头,但是观众无一不纠着心把它看完。这就是导演的功力了。
 
本片有三个主角,布鲁斯·威利斯、布拉德·皮特、玛德琳·斯托。布鲁斯·威利斯发挥了本色表演,力量型,莽撞型,智商不高,神志不清,甚至分不清现实与虚幻。布拉德·皮特演半疯的人都很不错,和《搏击俱乐部》一样,本片中他的表演也很精彩,吸引了不少眼球。女主角不太熟悉,中规中距吧。
 
本片的外壳挺俗套的。在1996年,50亿人死于致命病毒,只有少数人幸存。幸存的人类被迫从此居住在地下。在2035年,科学家派囚犯James(布鲁斯·威利斯)回到1996年去调查病毒的源头,唯一的线索是神秘的“12猴子军”。但是他错误的到了1990年,被当成疯子关进精神病院。在那里遇见了疯癫的Jeffery,以及心理医生Kathryn。他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人类注定的宿命的成因之一……
 
下面开始剧透了!没看过这部电影的就此打住,看完电影回来哦。
 
在1990年,来自未来的James无意间对疯癫的Jeffery说人类该被病毒消灭,没想到却启发了Jeffery,Jeffery正是1996年的12猴子军的领导者。一个来自悲惨未来试图改变历史的人正是铸就悲惨历史的起因!其实本片的主旋律就是,无论如何穿梭时空,历史都是不会改变的。穿梭时空的人恰恰是铸就历史的重要因素。从头到尾,都贯彻这一因素。因此主角会发现很多未来的“珍贵线索”都是自己穿梭回过去留下的。相当有讽刺意味。后来有一部仿效作品《时空线索》,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秉承的也是这一准则,不过该片没坚持到最后,最后还是团圆了。而《12猴子》用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方式结局,让人呆若木鸡,就这样?什么都没改变…从未来派人回来竟然反而是铸就不幸历史的要素。
 
来回穿梭于不同时空之间,James恍惚了,他非常留恋在地面上,呼吸着新鲜空气的生活。他甚至开始相信精神病医生的话,自己真的是精神分裂,来自未来的使命真的是自己的幻觉……这是本片相当有创意的地方。试想如果你也能穿梭于反差巨大的时空之间,你一定也会有这样的惶惑。在《黑客帝国》中,也有这样的宁愿让自己在美好的梦境中沉醉的角色。
 
本片还有一个高明之处就是神秘的“12猴子军”,这个神秘的组织,神秘的图腾像一团阴云笼罩在观众的心头,观众紧绷的心被牢牢的拴在“12猴子”上。哪里知道,其实“12猴子”和释放病毒并没有关系。这个悬念的揭开很有震撼力,同时也很讽刺,因为James深深自责自己启发了Jeffery建立了“12猴子”,自己是毁灭人类的罪魁祸首。有时候人就是把自己的作用看得太重,其实,你只不过是地球的一分子,你的任何努力都是在按照既定的宿命进行的。
 
影片一开始的那个诡异的枪击镜头,也穿插在影片中很多次,这个片断是困扰观众的主要疑团。在最后1/3组织线索揭示真相的时候,谜底逐渐解开。大概还有20分钟到影片结束的时候,我彻底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个镜头是一个线索,让很多奇怪的台词和情节明朗了起来。原来开头就是结局,小James目睹来自未来的成年自己被枪杀。非常有意思的情节。
 
上面提到,James和Kathlyn试图改变历史,组织病毒的释放。他们不明白历史是不会改变的,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在促成既定宿命的发生。未来的科学家们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们给James的任务就是追查病毒的源头,并没有阻止。找到源头后,在结尾,科学家亲自出马了,来到1996年把病毒样本带回2035年研究。原来,这一切行动不是为了改变历史,不是为了阻止50亿人丧生,这一切只是为了得到病毒源头的样本,好在2035年以后的病毒防治有新的进展…… 这一点隐藏的挺隐秘,最后一幕,释放病毒的元凶和来自未来的科学家坐在一起—那科学家一定是2035年的,不是1996年的,从相貌年龄可知。这时候,聪明的观众就会明白真正的结局是什么了。
 
本片的构思始于编剧克利斯·马克早在1962年的一部短片《堤》,描述了看见来自未来的自己在自己面前死亡的情节。这一构思启发了很多影片。最著名的就是《终结者》系列。
 
很不错的电影!8分。

《蜘蛛侠2》

本续作较原作无多大长进。除了新Boss章鱼博士造型更傻(傻的还不错)以外,其他都不好。情节虚假简单,所谓英雄与个人的内心矛盾与真实世界相去甚远,而坏蛋Boss竟然最后关头幡然悔悟重新做人,还牺牲自己拯救纽约,令人感到很囧,根本不能触动我。男女主角都不好看,男主角的长相尤其欠揍,我很不喜欢。

唯一的可取之处就是为数不多的动作打斗场面。场面宏大精彩,使成本的集中体现。碎玻璃飞行的那个慢镜头不错。另外丧失能力之后被迫坐电梯那一段挺搞笑的。

6分。

《搏击俱乐部》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08/07/fight-club/

对于这部电影,想要说的太多了,又不知该说什么,因而不知从何说起。这的确是一部非常牛非常棒的电影,我不用“经典”这个词,因为我觉得“经典”用来形容《乱世佳人》和《教父》这种有古典风味的影片比较合适。稍微关注我的space的人都知道,这两部是我的最爱,既然我把《搏击俱乐部》和它们相提并论了,可见我将会有什么样的评价。

现在声明,接下来我要剧透,不然没法讲。没看过不想被剧透的先去看这部电影,绝对值得看,然后再来看我这篇东西。不过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有点剧透其实效果可能更好,我就是在被《第十放映室》剧透的情况下看这部电影的。

从一开始就知道,爱德华·诺顿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角色是同一人,通俗点讲,就是精神分裂。知道了这个大前提,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就能捕捉到导演大卫·芬奇的很多有意思的暗示。比如在影片的4:07处、6:19处、7:34处、12:37处、20:20处都有布拉德·皮特闪现一帧的镜头,非常容易忽略。这当然是在暗示布拉德·皮特实质上就是爱德华·诺顿心理自己臆想出来的幻觉,同时也对影片中布拉德·皮特在儿童动画中插入一帧A片镜头的做法做了一个现场演示。还真的是现场演示,在这部风靡世界的著名电影中,在结局那段壮观的场景中,插入了一帧货真价实的恶心的A片镜头–超大的男性生殖器特写。你相信么,这是全球公映的,拥趸无数的著名电影,居然有一帧A片最恶心的镜头。想要看截图,请见 http://hi.baidu.com/stariveer/blog/item/0c22be31c05f46ad5edf0e28.html

主角为什么会精神分裂?因为他在现实中是一个过度受压抑,精神极度空虚,长期严重失眠的白领。他冒名参加各种绝症患者的倾诉活动,在其中号啕大哭来宣泄自己。逐渐的,他发现,揍人和被揍能带来更好的宣泄效果。他臆想出来的另一个人,做了所有他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他们”成立了一个搏击俱乐部,事实上就是互相斗殴,从揍人和被揍的过程中宣泄这个世界给自己带来的压抑和痛苦。不料这个组织取得了广大共鸣,成员陡增,所做的事情也不局限于内部斗殴,开始肆意破坏,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生不如死,我要破坏一切美好的事物,然后把自己也一起毁灭”。而主角所臆想出来的幻觉人物竟然成为所有人的精神偶像,整个事情愈发不可收拾。当然,本片没有丝毫要收拾的意思。最后,大家一起痛痛快快的解决。

令人震惊的是影片所表现的生活中文质彬彬礼貌待人的普通人内心压抑程度之深,所爆发出来的能量之大。这一点上,影片的描绘入木三分。他们衣食无忧,但是精神空虚,虽如同行尸走肉,但只要有一个催化剂,他们就会爆发。他们已经超越了嬉皮士或者愤世嫉俗的程度,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毫无意义,我们只是芸芸众生,毫无意义的来这个世界走一趟而已。如此压抑,如此痛苦,我们应该颠覆它。所以整片表现出来的就是目无法纪,甚至到了无政府状态的气氛。不得不说,表现得非常好。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压抑的生活,是不是也常常会促使自己萌生一些邪恶的发泄的念头?坐在飞机上,是不是也有这个航班失事了也无所谓的念头?只不过还没有把尿拉在饭店的汤里这么有想象力罢了。

两位主角,爱德华·诺顿和布拉德·皮特,演得都很好。尤其是爱德华·诺顿,在早期的《一级恐惧》中演精神分裂者就十分成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年轻演技派。布拉德·皮特,本片和《燃情岁月》是他两部表现得最流畅自然的影片,也是和他气质最吻合的影片。

由于本片描述的是幻觉和臆想,因此镜头也非常有特色。一开始就有很多很有意思的镜头,比如广告图片组成的家居,撕扯状态的镜头等等。

本片的语言也充满着黑色幽默与嘲讽世界的意味。例如爱德华·诺顿说自己的父亲在自己六岁时抛弃了他,和其他女人结婚生子,再过六年又去找别的女人。布拉德·皮特回了一句:“他是在开分公司么?”

这部电影气氛很消极,不能说压抑,因为它表现是由压抑产生的颠覆世界的能量。只能说,现阶段的我,还没有精神空虚压抑到如此的阶段,因此我不喜欢这部电影。

但是,基于它的精彩,我不得不给它9.5分。

《亚特兰蒂斯》

《碧海蓝天》是一部关于人和大海的文艺片,同为吕克·贝松导演的这部《亚特兰蒂斯》则是彻底的一部赞美大海的电影。不同于描述海洋的自然纪录片,本片完全以艺术为主题。没有旁白,没有字幕,只有美轮美奂的海洋世界和与之相配的天衣无缝的音乐。

影片开始的旁白过后,整个世界再无人类的痕迹。茫茫碧海的魅力马上就征服了观众,海豚的灵性,海蛇的韵律,企鹅的舞蹈,鳐的优雅(这一段的女高音背景音乐尤其出色),大群鱼的欢呼,神秘的乌贼,精致的珊瑚,现实中的人鱼–儒艮,海洋生物的爱,嗜血的鲨鱼(它们的牙齿和捕食的如此近距离特写我从没见过)……一切狂欢过后,大海重归宁静,新的一天到来。

吕克·贝松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潜水员,在一次严重事故后不得不放弃这个梦想,但他仍然对大海有执著的热爱。《碧海蓝天》和《亚特兰蒂斯》是他集中反映对大海的感情的两部影片。《亚特兰蒂斯》把所有镜头都给了大海中的生灵,配上人类最美妙的艺术品–音乐,大海无穷的魅力得到了尽情地展现。

罕见的专门表现海洋的艺术性电影。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