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的故事

夜困住海,人流困住眼界
诗句在拥挤的空间内压缩
翻腾在耳边的是雷声轰鸣
手机翻盖的声音和眼神一样摇摆

空了,终于空了
羚羊保持停下吃草时的姿态
铁皮的泡沫裹住退热过后的沙滩
混乱的时间混乱的空间
还有失去了平衡的小孩

灯亮灯灭,到站门开了起来
我手里拿着一本北岛的诗歌集
听广播里喊着请带着你的行囊离开

解脱

某个时刻,你突然领悟
生活的蛛网像天空一样万里无云
墙角也出现闪亮的珍珠
那沉沉的积在脑中的,迷雾
一样的障碍,飞快地降落

某个时刻,大海没了波浪
一切在那个时候停住
鸟儿飞翔的领界扩张
身边的空气如冰块般凝固
如果这时候你听到哨声,那么
这个世界就已经闪到了你身后
成了一抔泥土

你还张目望着,期待什么?
乞怜的人群已经散去
大地终会原谅她的子民
而心灵终会原谅她的归属

《少数派报告》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汤姆·克鲁斯、马克斯·冯·塞多、科林·法瑞尔主演。
 
2054年的华盛顿特区,谋杀已经消失了。未来是可以预知的,而罪犯在实施犯罪前就已受到了惩罚。司法部内的专职精英们—-预防犯罪(Pre-Crime)小组负责破译所有犯罪的证据—-从间接的意象到时间、地点和其它的细节,这些证据都由“预测人”(Pre-Cogs)负责解析。他们是三个超自然的人,在预测谋杀想象方面还从未失过手。这是美国最先进的预防犯罪队伍,一个十分完善的系统。在预防犯罪小组里,头头约翰-安德顿(Chief John Anderton,汤姆-克鲁斯饰)的工作是最卖力的。经历了一场悲剧以后,安德顿将他的全部激情都投入到了这个系统中,希望能以此让成千上万的人免于他所经历过的悲剧。6年以后,全国性的选举更使安德顿坚定了这支预防犯罪小组工作的信念。约翰-安德顿没有理由有什么疑虑了……直到他成为了头号嫌疑犯。作为这个小组的负责人,约翰-安德顿第一次看到从“预测人”侦测谋杀的透明悬挂着的房间里流动出的嫌疑犯们的影像。这个场景是陌生的,这些疑犯的面孔也不认识。但是此时,凶手的身份却是明确的—-约翰-安德顿将在36个小时之内谋杀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现在,安德顿的小组在他竞争对手丹尼-威特沃(Danny Witwer,科林-法雷尔饰,Colin Farrell)的领导下,开始追踪他的一举一动,安德顿必须在这个被完美的雷达自动系统严密控制之下的城市中逃生。这里,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控,每个人驾驶的汽车都可能被另一个人所控制,你自己的眼睛将告诉人们你的身份、你的需求和你将往哪儿去。因此你无法躲蔽起来,每个人都是如此。受到预防犯罪部门的指控之后,约翰-安德顿没有办法为自己辩护。他必须查出将他陷入如此境地的根源,他发现了过去6年里始终探寻、不能排除的问题真相:“预测人”也可能会出错?
 
这是官方的剧情简介。实际电影的情节发展和结局总是远远超出简介范围的。如果你看过很多电影,就可以想到整件事情就是一个阴谋,我是想到了。斯皮尔伯格还想上升到讨论预测犯罪机制的矛盾与利弊,这个我觉得表现得不太够。
 
画面挺牛的。
 
7.5分。

点名喊到

好像是第二次被点了。。。第一次被点名的时候不懂游戏规则。。。直接无视鸟。。。因此受伤的朋友对不起。。。
 
◆从谁那里接到的题目?  
猫猫,就是小cherry。
 
◆2006年最难过的事情是什么?  
外婆过世 
◆2007年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工资涨股票涨。 
 
◆你会毫无保留的相信你的朋友么?为什么?
会。。。他们一般头脑比偶简单。。。 
 
◆要是失眠,你会做什么?
胡思乱想。。。比如人生规划,国家前途啥的。 
 
◆哪种类型的异性让你最反感?
没有能力不求上进的。 
 
◆准备什么时候结婚?
明年吧。 
 
◆在你心目中我是怎样一个人?
可爱的,替人着想的,又挺有主见的mm。
 
◆智慧和美貌,你选哪一个?
美貌。。。智慧可以随时间累积。。。我还有很多时间去累积。。。
 
◆最近最让你迷惘的事情是什么? 
我是不是适合这个工作。。。 
 
◆不开心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如果是自己关心的人不开心了呢?你会为她做些什么? 
写信骚扰人。。。关心的人不开心会有点不知所措,大概会聊聊天,看看不开心的根源是啥,给点建议帮点小忙啥的。。。好像是不大有效的方式。 
 
◆遇到不喜欢的人,可是还必须跟她经常打交道,你会怎么办?
私事就能躲就躲了,公事就公办咯。 
 
◆如果前途和爱人只能选一个,你会怎么做?
前途,米有前途以后在爱人面前也会慢慢失去尊严的,感情是种奢侈品,很脆弱的。 
 
◆请问你现在最想看的一部电影是什么?
料理鼠王。。。Thomas小白说会很好看。。。
 
◆如果整容没有危险,只有疼痛,你会忍痛让自己变的更美吗?
会啊。。。大概会摘个眼袋,开个内眼角(不知道可行哇。。。我两个眼睛距离太远),垫个鼻子,削个下巴,颧骨,下颌骨啥的,最好还能抽掉最后两根肋骨,然后把小腿接长。 
 
◆30岁的目标是什么?
有事业经济基础,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觉得老去可怕吗?为什么?怎样对待青春呢? 
不可怕。。。周围的人都在一起老去啊。青春太迷茫了。回忆一下笑笑就好。
 
◆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
敦煌! 
 
◆你觉得应该相信眼睛看到的,还是心感知到的?
眼睛看到的再加理智分析。。。
 
◆如果可以忘记一件事,你会选择忘记什么?
好像米啥要忘记的,大概就忘记我的gre成绩好了。
  
◆Cherry的问题:如果你是女生,你希望你的爱人怎么去爱你,如果你是男生,你会怎样爱你的爱人
告诉我他所有的想法。顺便信用卡随我刷好了。
 
◆我的问题:你觉得节后股市走势如何啊?
 

《训练日》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07/09/training-day/

丹泽尔·华盛顿,奥斯卡影帝。伊桑·霍克,《血溅13号警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部电影的名字具有绝对的迷惑性,他给观众一个思维定势,然而在这种思维定势下,结局是大大出乎观众意料的。然而这种出乎意料又不是悬疑片那样突然的爆炸性的揭秘,在本片中,一切剧情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到了结尾,观众才发现和开头的差别有那么大。

其实影片的拍摄手法中有不少暗示。例如伊桑·霍克和几名混混打交道的镜头,因微高角度摄影和封闭形式,将伊桑霍克囚禁在两双刺青手臂和前景一堆杂物中,而具有威胁性。这种封闭形式景框内的因素均审慎平衡,而封闭形式常用来处理囚禁或困境。

7.5分。

《浓情巧克力》

朱丽叶·比诺什、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凯瑞·安妮·莫斯、朱迪·丹奇、强尼·戴普主演。
 
故事发生在1959年的冬天,一位身世神秘的外乡女子维安妮(朱丽叶·比诺什)带着她的女儿来到一个传统而平静的法国小镇落脚。几乎没有任何人能想到,就是眼前这对不起眼的母女将会给这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小镇子带来一场不小的风波。
维安妮在小镇上住下没几天后,便开了一家在这个旧式小镇上显得十分惹人注意的巧克力糖果店。小店不但地处镇中心,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店内备满了各种各样的诱人美味的糖果。维安妮对经营她的巧克力似乎是很有一套,她总能细心地揣摩每位顾客的不同口味,观察顾客们的个人需要,让每位顾客都能从她的小店满载而归,不知不觉,镇上的居民们已经逐渐地接受这个新事物,开始抛弃那些曾经伴随他们生活点滴的一成不变的陈规陋习了。
但是,这个好现象就有些人看不顺眼。维安妮和她的小店给这个小镇所带来的变化让那些十分自负的小镇头面人物们感到异常震惊,甚至感到恐惧。他们认为维安妮正在引诱小镇上的居民们,巧克力小店正在使这个民风古朴的小镇走向堕落。这些人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试图阻止镇上的居民继续进入巧克力小店,甚至想方设法地要把维安妮从小镇永远地赶出去,尽全力阻止维安妮再影响更多人。
正当小店和它的女主人前途未卜之时,另一个英俊潇洒的外乡客—-鲁(约翰尼-迪普饰)来到了小镇,并且立即加入了支持维安妮小店的阵营,他们都想用自己的行动把小镇从单调死板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于是一场新旧两种观念、不同生活方式的较量就这样开始了……
 
影片表达了多高的思想境界我不想去深究,就影片里那精美的巧克力而言就十分诱人,尽管我巧克力过敏。法国小镇的气息,人物衣着的颜色都十分有童话般的感觉。
 
6.5分。

沸点咨询工作(9月15日-9月28日)

上一次的详细记录是在9月14日,之后又做了许多事情。一个是网申课的宣传,感谢HZB同学设计并且自己掏钱打印张贴了传单,这个传单效果很好,很多人报名。随后在这个紧要关头有一名代表辞职,幸好工作交接顺利,网申课的场地还是定了下来。
 
网申课本身的质量我觉得还是不错的,都是实际内容,没有宣讲会那样空洞的煽动。每个学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交大的学生很特别,一下我引用网申课培训师Tree的话,他说得很贴切:
 
第一:

应该说在我9月走过的几所高校中,交大同学就自身素质而言是最优秀的,给我留下很深的
印象。

但是许多学生在实习经验上的缺乏,情况相比其他学校而言比较突出,尤其是一些课业负
担比较重的理科学生。除了紫竹以外,相关行业的更多优秀企业还是集中在浦东的外高桥
到金桥及张江一带,往返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也给同学们的实习造成了一些阻碍。在这样的
不利情况下,还能够达到目前的就业状态,交大学子的确不易。

不过,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尽量克服困难,争取更多的更高质量的实习经验,对大家日后的
求职绝对是有好处的。

第二,

随着一线公司招聘需求日渐饱和,我也反复强调大家可以更多的关注行业内高增长或高潜
力的二线企业。

相应的,了解这些企业会需要同学们更多更主动的调研,包括线下和线上的,今天也都有
提及了。

个人感觉交大同学们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动性方面还是比较欠缺,更加习惯于垂手可得
或送上门的信息,甚至最好是全套服务到位。

呵呵,我一再强调,在校园这象牙塔之外的世界,是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我能给予的也
只是帮助同学们了解HR视角中招聘过程方方面面的各种要素,让学生朋友们能够因为了解
从而理解,能够有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顺便提一下,课后发现围在身边许多学生是人手一份简历,排着队要求我和沸点其他工作
人员帮忙修改。在这里我说明一下,一方面今天过来主要是讲网申,而沸点有单独的简历
修改服务,还有Lisa的完美简历课程可以在这方面帮到大家;另一方面简历修改是很费时
间的,一般认真地修改都需要好几个小时,光是深入的恳谈了解学生情况就需要至少一两
个小时,所以现场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给大家一些格式上的建议了,请大家谅解。

第三:

我还是鼓励大家在培训现场多提问,大家一起交流,而不是私下发邮件给我们。其实不仅
在交大,本地几所较好的学校或多或少都有相仿的现象,许多同学现场不声不响,课后却
个别和我们联系,偷偷找到沸点报名参加培训课程。

这个大可不必,还是希望同学们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在求职的路上互帮互助相互扶持。

这个城市很大,竞争无处不在,可是除了竞争之外,大家也都知道,企业同时非常看重协
作精神,因为协作的力量一定是比单兵作战更强的。

最后,希望沸点能够助大家一臂之力,祝大家沸腾职场,点石成金。Happy Applying!

 
在现场看看简历最多从格式的皮毛上讲一点东西,一份好的简历,用词,实质内容,该突出重点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课后还是有同学来找我咨询的,也出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发现自己还是有一定销售能力的哈哈。在此感谢各位代表的支持和同学的信任。
 
另外呢,无心插柳,我还开拓了另一所学校的市场,那所学校的校园大使今天就要走马上任了,哈哈。

活着

这个故事告诉了人们,应该怎么活着。

余华在他的韩文版自序里写到: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神圣名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公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我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与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想他做到了他所说的这些。

这本叫《活着》的书,却从一个又一个死亡写起。故事讲述着福贵,有着极其起伏跌宕的一生。具备了所需要的一切艺术要素。而活着的意义,在随着福贵最后的希望——外孙苦根——死去之后,在福贵的面前鲜明了起来。所以他能安然地继续生活。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不同,但是为了什么活着,应该是相同的。很多的时候,人们做出一些傻事,轻生,或者纵欲无节制,都是忘记了活着的意义。

正如余华所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2007年9月27日

沸点咨询网申公开课

这次网申公开课的主要内容是网申系统筛选的原理和应对技巧。由于网申是电脑筛选的,所以根据他的筛选规则有很多看似没道理的技巧。总结起来如下:
1. 申请两个职位的,职位的职能差距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太小会浪费机会,太大会让人怀疑你的诚意。
2. 姓氏用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这样可以避免姓名混淆。
3. 用E-mail发简历申请的,要注意适时常察看垃圾邮件,用Outlook的注意自己的签名是否妥当
4. 工作地点中的other location可以填自己的家乡,以示对工作调动地服从态度
5. 开始工作日期填得早一点,7月份开始为宜。
6. 家庭电话填写完毕后记得和家里人沟通好如何级路面试通知信息。
7. 学校、专业不要选other,选最接近项,否则容易被筛除。
8. 中学除非是必填项,否则留空。
9. 外语考试不要填TOEFL,GMAT,GRE成绩,会有出国嫌疑
10. 校内活动两段以下,重点突出实习经历
11. 准备面试的时候关注公司新闻,而不是公司历史
 
以上是网申公开课里面网申技巧的概括。同时沸点咨询还提供更专业的培训,详情请见

http://bbs.sjtu.edu.cn/file/job/1188528889164490.pdf

 
 

《黑客帝国》系列

基努·里维斯、劳伦斯·菲什伯恩、凯瑞·安妮·莫斯、雨果·韦恩主演。
 
Tomas·Anderson在“现实生活”中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在网络世界中是黑客Neo。他感到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有一些不对劲,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他遇见了Morpheus,一个知道真相的人。原来他的“现实生活”是22世纪电脑主宰的真正现实世界给被奴役的人类虚构出来的精神世界。22世纪的人类全部如同植物人般躺在营养瓶内,而大脑却接收者奴役他们的电脑所设计程序,也就是他们认为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就是Matrix。Matrix中的一切都是程序,有一种叫Agent的程序专门负责扫荡知道真相的人类和删除无用的或者对Matrix构成威胁的程序,在Matrix世界中,他们是超级程序,所以神通广大。Neo被一个叫Oracle的程序预言成为“The One”,也就是“救世主”一类的意思,他将结束人类和机器的战争。在现实世界的22世纪,人类只剩下位于地下的最后一座城市Zion。而机器军队要消灭它,这场战争从21世纪初人工智能诞生开始,持续了100年。Neo要解放人类,首先要打败Matrix的守护者Agent。有个叫Smith的Agent盯上了Neo。Neo最后看破了Matrix世界的代码,所以一切程序都不在话下了,消灭了Agent Smith。
 
一部科幻片,达到合格的要求是,剧情不过度荒诞,演员表演不假模假式,画面效果良好。如果要达到好看的效果,还要加上惊心动魄的场面剧情,煽动性的气氛。《独立日》达到了这个要求。而《黑客帝国》更上一层楼,他的剧情的逻辑的完整性和真实感能够震撼人心。观众在看过之后是不是也会有一点冲动,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不是就是一个虚幻的Matrix?“什么是真实?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那不过是大脑接收到的电信号罢了。”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也许我们的真实体就是躺在22世纪的机器城堡中的退化动物呢?
 
其次是,对于可怕的真相,你有勇气去相信它吗?这一点本片刻画得也很深刻。我的人生观一直是做人要清醒,不能被任何人或事所蒙蔽,至于怎么去做还是装傻那是另一回事。但是如果真相如同<Matrix>这样可怕的话,我是不是宁愿做一个真实世界中的植物人,Matrix中的幸福的人呢?那个叛徒其实就是这么想的。
 
除此之外,《黑客帝国》的动作火爆画面也是第一流的。
 
以上所言仅限于第一集。第一集票房大热之后,2003年连续出了两个续集。这一点和《回到未来》情况很像。Agent Smith被Neo消灭后,突然变成不受Matrix控制而成为一种超级程序。原来Matrix的设计者Architect(他本身也是程序)一直在谋求Matrix世界的平衡,Neo能超越Matrix的代码,他的对立面Smith也一样。而神秘的程序Oracle致力于破坏这种平衡,早日结束人类和机器的战争。在这剧情紧密相关的两集中,各种方面的势力粉墨登场,除了Matrix和人类,Smith成为超脱于Matrix的强大力量,并且能够感染其他程序而完成自我复制。另外Matrix的最高控制者Architect,和Oracle和Merovingian两个超级程序的势力,以及高于Agent,闪着金色代码的Seraph,增加了剧情的复杂度。最后Smith和Oracle合体,脱离了Matrix的控制,要把两个世界都毁灭。Neo闯入现实世界中的Machine City和机器人达成了和平,随后进入Matrix和Smith同归于尽。第二集最精彩的部分当属Neo一伙人,Agent,还有Merovingian手下的戴墨镜的白色酷哥的三国大混战。第三集则是Neo闯入Machine City一段。除此之外,多数是比较假的煽情还有陈述句情以自圆其说的桥段,整体感觉大大不如第一集。
 
第一集9分,第二集8分,第三集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