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ent of these days (2) – Raymond的度假小屋

image

休假一周,在香港。没料到满满的日程里都是雨,虽然在海边有很好的海景和滨江大道可以跑步散心,心情其实也很好,不过小雨还是限制了行动,比如沿半山道往太平山顶hiking的计划就泡汤了。闲下来的日子,可以看书看碟,当然也可以——堆玩具。

度假小屋的主题是完全符合度假的心情的,所以在对着不知所谓的三百多块部件的时候,大脑发昏的状态也没持续多久就被“把它们好好整理成一个美好的小房子”这样的强迫症想法给取代了。

于是在尝试了简单版本的搭法之后,在两个小时里把这个Advanced难度的小屋子搭好了。也就有了阴暗天气下面打开闪光灯之后拍下来的这个其实色彩反而格外漂亮的照片了。

当然,难度的设定是给7~12岁小孩的。

我已经错过在合适的年龄玩乐高的机会了,我的小孩可不能再错过。

Moment of these days (1) – 惟愿心境莫不如是

IMG_0105

作为记忆力很差却又容易怀旧的一个人,我很早就有一个想法,要把生活中的那些值得记忆留存的瞬间记录下来。虽然不是摄影高手,但瞬间之永恒性却从未取决于画面的质量。毕竟再美的画面,也只是对事实的单一角度的单一阐释。所以拖沓了很久之后,还是准备强迫自己,定期从随手拍的照片里,挑出那些有意义的,或平淡或惊险,或刻意或偶然,看图说话,扯一些有关或无关的蛋。

这是第一幅,拍在半个月前的首尔。午后散步归来,阳光很好,天气格外晴朗,几朵闲散的云像被自然吹干的头发一样正欲披散开在碧蓝碧蓝的天空里。道旁的几棵高耸的松树看着特别美,遂随手拍下。后来整理相片,每次看到这张,都能想到当时看到美景后同样晴朗的心情。所以这次决定分享出来,毕竟这个瞬间,是很治愈的。

最近心情不错,已经很久未曾走入灰暗的领域,也倒和这画面相映。生活平淡却不失精彩,没发生也不需要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我很享受这种感觉,也希望心境能似这个录下的瞬间一样,保持下去。

水果蔬菜第二季

继续果蔬练习。

这葡萄怎么像是被打了一样,青一块紫一块的。嘴馋,好怀念德国超市里的葡萄~

线稿是在台灯光线下拍摄的,色差好大呀……

多拍了一张施工中:

还有一只白萝卜,本以为很简单的,没想到萝卜缨没弄好,有点杯具了。

这张太心急,忘了留底,线稿空缺……

周日在家

有阵子没有度过一个足不出户的星期天了,虽然阳光不如前两天,但对画画来说已经足够。在室内的日光下临摹了一只番茄,貌似一开始的色调有点问题,这番茄怎么透着一股青绿,像是没熟透呢……

所谓的线稿,刚开画的时候拍的。不过发现对番茄这种事物来说,线稿跟什么都没有差不多啊。

又画了一张小樱桃,这张做工有点粗糙。

说明一下,我临摹的是画,不是实物。

采用倒叙的手法。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晒一下我的工具,辉柏嘉四十八色水溶性彩色铅笔。刚拿到时看着48种颜色觉得真多啊,有些都分不清。不过画起来就觉得还是有点不够用……

好久没做手工了

穿针引线真是件费功夫的事情啊,先上个大图:


背面的蝴蝶结,他们把这叫做天使的翅膀。

来张小猫特显图,貌似有点傻…… 还有雪花做的不太精致。

翻开可以放一张照片。不知道放啥,就拿模版的小猫头比划一下吧。

穿针引线真是件费功夫的事情啊,先上个大图:

背面的蝴蝶结,他们把这叫做天使的翅膀。

来张小猫特显图,貌似有点傻…… 还有雪花做的不太精致。

翻开可以放一张照片。不知道放啥,就拿模版的小猫头比划一下吧。

单反路上的烧与骚 2

如果想知道1在哪里,点这里。没错是一年半前,掩面。

【器械篇】

D90同学吃苦耐劳,陪我上悬崖去海边,从欲望都市到不毛之地,从开始没事都要拿出来拍拍,到现在君子之交淡如水,快两年了。

要说精神出轨那的确是不少。众所周知暗恋已久的无敌兔DEAL了好多次,但觉得那么大只让人带回来不好意思。GF2 DEAL了但没抢到。拍立得差一点点就放进购物车但看着卖家的评论退缩了。

要说入新头的想法,那也不是没有,只是日本地震了泰国发大水了镜头全线涨价了,于是狗头还是那个狗头,85 1.4金广角至今只是梦里花。

——有时候缺点也会演变为优点,正如我的行动力决定了我的自制力。

这一年半来添置的器械,想想也只有爱疯了。

虽然人家首先是一部电话,但是所有人买它都因其不只是一部电话——人家可是某年度FLICKR第一大摄影器材。拍摄后期制作上传微博脸书一条龙服务,外加身材轻巧——单反们是不是可以墙角画圈去了呢。

不过我坚信这只是普通青年的选择。对广大文艺青年而言,微妙的差距还是差距,单反双反乃至胶片永远屹立不倒。

非要说二逼青年的话,那就是单反拍完又拿出爱疯。单反拍的制作后传FLICKR/PICASA,爱疯拍的即时找WIFI上传。。。。

【理论篇】

一年半前我是痛恨参数分析的人,一年半后仍然是。

永远不要跟我说理论,因为你会失望我会羞愧。

每次有要买单反的朋友跟我探讨机器性能BLABLABLA,一堆专业词汇把我砸的晕晕乎乎。我只能扭捏干涩地回几句,然后故作专业地告诉她,呐你去dpreview看吧,这个网站很详尽的我以前就在那里看的——天知道我都只是在那边看样片而已。。。

一年半前尚在学校BBS摄影版晃的时候,好多版友自己做写真生意。恰巧有个朋友一直叫嚷要拍,我便热心指路,结果某版友的构图被各种吐槽,搞得我胆战心惊——因为我看的时候完全没觉得有那么糟,被她一说才觉得各种缺点慢慢浮现出来。

于是我在惶恐中下载了一本入门级构图教材,后来又FOLLOW过几个摄影师,结论是——没有听这个同学吐槽来得快。。

这位快人快语的朋友在我构图的自觉和自律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她自己大概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点——因为脆弱的作者从来都是和此朋友探讨别人的照片╮(╯▽╰)╭

另外一个改变是我终于开始后期制作了——你们随便鄙视吧我知道我懒,不然也不会贪图直出效果买尼康了。

之前我一直觉得直出牛才是真的牛,PS在我的世界里和任XX大神密不可分。突然有一天悟到这个软件跟陈绮贞一样无辜啊,无端端被某些人捧杀从而变成一个微妙的标签。

ROTATION的时候,有时闲得慌了,就随便翻出几张以前的照片,整整图层拉拉曲线改改色调裁裁大小,把一张犀利的尼康片P成小清新佳能系——如果说这就是生活,那我的脸皮也实在是太厚了一点。

我只想说,单反之路,因折腾而更美=v=

那些变态的天才们

今天在家翻印象主义画册。厚厚两大本,印刷很赞。当初书店打折的时候买的。翻这本画册的一个大乐趣就是猜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先看图,然后再去check边上的小字。有几个画家的图基本一眼就能认出来。比如莫奈,马奈,德加。
翻到这个图的时候,忍不住叫,这个肯定是个神经病画的,一看。。。梵高。。。
梵高死于1890年,这幅画是1886年的,题目叫das gartenlokal La Guinguette.
gartenlokal在德语中是那种花园中的餐馆。。。一般现在叫beer garten或者农家乐-0- 画里面黑色的运用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好像这幅画被烧过,熏黑的一样。黑衣的侍者,给我一种地狱守门人的错觉。路灯把画面两等分,然后两边是等距离的树。这种画面切割法,大概只有刚刚开始画画的幼儿园小朋友会用。大一点的人,都明白黄金分割的美感。即使是对称的构图,也是要求有重点的集中的。。。而不是这种离散的,等差数列一样的分布。


在书里面我永远不会认错的画是高更的画。这个也是个神经病,而且和梵高一样,也是很晚才开始画画的。所以两个人都没有那种从小受学院派训练而留下的束手束脚的感觉。当然,两个人都是神经病。
这幅是我很喜欢的大溪地海滩上的女人。。。大溪地好想去啊。。。

从阴影看,阳光应该是从右边照过来的。但是紫色女人的高光又是在右肩。从海滩和人物的颜色看,是个阳光明媚的晴天。但是海却是黑色的。即使不去观察这些细节,在颜色的分布和选择上,也有一种强烈的不和谐感。高更的画喜欢用大色块,而且喜欢用撞色。比如这幅画里面的黄色与紫色,红色和绿色。画里面有两个人物,也有两组对比色。高更和其他喜欢用撞色的画家不一样。两组对比色几乎是对称的分配,没有明显的从属。这个造成强烈的对抗感和视线竞争。这是另一个精神分裂的世界了。

比起来画册里面其他的人的画都显的正常而和谐。俺有一种偏见,绘画的发展史,是被审美疲劳推动的。去卢浮宫逛逛。。。从13世纪逛到18世纪。看着那些技巧越来越娴熟,细节越来越惟妙惟肖,真实感越来越强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绘画,不会有强烈的疲劳感吗?那个时候再去奥赛,你就会喜欢那里了。直接去奥赛也许不能理解,为啥这些画是名画。神经病的世界,因为打破常规,而别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变得有趣。

下了Artweaver来试用

好像网上还是有不少好用又free的软件的。。。今天下了几个试用一下,Artweaver最符合我需求。。。
贴涂鸦一张~~~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哦,叫穿比基尼的毛毛虫~~~其实它本来叫黄昏来着。。。

以下是改名经过:

某童鞋: 这个是要模仿油画的笔触阿?

maoguangfeng: 恩

某童鞋: 我觉得蛮宁静的
但是还是看不懂

maoguangfeng: 这种装饰画
能感受到气氛就好了
我自己也不懂

某童鞋: 靠, 那我要是看懂了岂不是很没面子..

maoguangfeng: 哈哈哈
是啊

某童鞋: 其实有点像穿比基尼的毛毛虫

maoguangfeng: -0-
好像这个名字比黄昏拉风,我去改一下

下面这张因为无法决定背景颜色。。。就做了很多张。。。如果家里挂一排应该也很拉风~~~





单反路上的烧与骚 1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0/08/slr-burn-and-show/

作为一个入门用户,我深深地感到单反路的漫长。

现实批判派觉得买单反是装X. 必须承认拿着大机器的确很亮骚,尤其如果拿着的是5D MARK II,哦,我实在无法抑制对这台机器的喜爱与仰望,即使作为尼康党。

本人知道自己萌点是光。逆光,微过曝,夕阳晚霞日出极光什么的最有爱了。

卡片在这方面的效果含蓄。相比而言单反的效果更剔透,更有层次一些。于是,几千块就这么送了出去。

当然啦单反还有其他优点例如省电。。。

砸完钱最怕别人说,哎呀单反跟卡片也没啥区别么。情何以堪,整一个冤大头嘛。不过为了体现单反技能拍些奇奇怪怪的照片也很2. 于是,淡定是王道。如今的记忆力已经不如以前,做一个理论摄影派对我来说困难。作为一个潜意识痛恨参数分析的人,我自欺欺人地把拍照归为一种感性为主的行为。

之前我的观念一直是景比人大,最恨景点人多,对那些没完没了的人咬牙切齿。不过在南法之后觉得拍人是很有乐趣的。景点是亘古不变的,最牛就拍成明信片,不打LOGO谁知道是谁拍的。人的变化才叫丰富多彩。特此鸣谢南法途中被偷拍到肝胆俱裂的蛤蜊,KK,格蕾丝。

最后我要说,定焦玩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啊~